基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适用性研究
2018-01-22杨瑛
杨瑛
[摘 要]本文基于独立学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定位,立足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设置情况,分析其对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适用性,提出了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优化设置的框架设想,以期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更加有效链接珠三角具有区域枢纽地位的国际商贸中心定位。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学科建设;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77-03
珠三角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出口贸易占据着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地位,也是中国出口贸易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下,如何满足并尽快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实现珠三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于广东和全国可谓至关重要。
产业转型的智力支撑相比于科研型的知识创造更接近实践应用,也不同于传统专业分工层面的操作型技能,正如同独立学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定位,且学生大多来源于当地并将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特性,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须使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备高于生产流水线产业工人专业技能的理论加实践运用的社会适用性,以更好地服务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适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国家和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创业期,推进并尽快完善经济交叉学科建设,尽可能利用好本科四年的教学期培养满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帮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较为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一、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及其对经济人才的需求
(一)珠三角重点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目标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在珠三角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因此,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就是将“制造业”转成“先进型”,“服务业”转成“现代型”,将“制造业”升级到“世界前列”,“服务业”升级到“配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并与港澳错位发展”。更为直接地说,制造业和服务业仍是珠三角的产业支撑,不但要做强(先进、现代),而且要继续做大(世界前列),与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和创新中心就是珠三角商贸中心的全面升级。
(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要求
珠三角的传统产业的较大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贸易特性。与之相匹配的不仅是制造环节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熟悉专业并具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流程优化调整、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原先操作性的流水线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将更为注重与市场需求及时响应的上下游环节间的整体配合。传统生产线被工业自动化生产线逐步替代后,工人对纯生产环节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少,员工具备全流程协调处置能力将日益重要。贸易也将从商品交易提升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类似于商场、超市、出租车等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关系,依托大平台满足定制需求将更为普遍,传统产业将给适应新商业模式的经济管理人才带来更为便利的进入渠道,并将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的提升。
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比,珠三角要打造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产业基地,对知识条件更为敏感,对核心技术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更为依赖。虽然钢铁、石化等产业仍需要比较大的资本规模和产业基础积累,但是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则取决于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创业型团队,一个团队强,则可以带动一个地区行业的发展,此种趋势已日益明显。熟悉资本运作、团队管理等的专家型人才队伍不可或缺,并需要具备较为宽阔的知识视野,强调专业细分的学科分类对知识融通作用有限,学科交叉所强调的不同学科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融合将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束缚,将所学知识转变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珠三角实现有根基的现代服务业的立足点是与本区域和目标区域市场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及其人才资源的聚集。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而发展起来,知识密集、人力资本含量高。现代研发设计团队及其产品迭代、物流组织的信息化、金融资本的产业推动和信息服务的趋势引导都决定着人才培养应该多元化和综合化,对行业发展拥有深刻认识的经济管理人才所发挥的中心协调组织作用将更为凸显,“强者生存”或“赢者通吃”属于现代服务业的生存规则。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市场开拓创新能力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珠三角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背景下谋求全球布局将不可或缺,甚为关键。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是珠三角根植于心的软实力,具备实业依托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初具规模的先进制造业是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及时响应实际的人才需求。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升级版,不仅具有复合知识,还要具有融合知识能力和面对未来的创造能力,在学校阶段教育唯有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根据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形成的交叉学科,才能更为主动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统筹协调作用的经济类学科专业更是如此。
二、广东省内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设置现状及适用性分析
(一)理工类专业数量占绝对优势
根据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目录统计,广东省共有17所独立学院,共有本科专业605个,从学科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类专业占比达到35.21%,包括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共8所独立学院,其理工类专业数量占绝对优势,这种情形是独立学院立足珠三角产业的现实选择。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社会适应性和就业覆盖面最广的专业
广东省独立学院均在不同程度上相继设置经济类专业,出现了校校办“经管专业”的局面。从不同学科招生人数及学生人数分布来看,经济管理类在校生人数大于理工类在校生人数,经济管理类招生人数占比39.2%,理工类招生人数占比 36.24%。
相比理工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虽然专业数少,但专业招生人数却更多,这也说明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的珠三角经济的商贸特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需求状况与在珠三角地区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是一致的。
除了理工和经管专业外,文学类专业布点数为91个,占总布点数的15.04%。总体上,广东省独立学院“理工、经济管理、文学”的本科学科专业布点情况与珠三角以及整个广东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格局也基本是一致的。
(三)当前经济类专业设置对珠三角转型升级的适用性分析
根据对17所独立学院的专业布点分析,经济类专业设置整体上比较全面,不仅包括理论经济学部分,还包括应用经济学部分,布点数最多的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次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部分独立学院还设立了经济学、投资学以及经济统计学专业。
考虑到招生规模的实际情况,部分学院的经济类专业下设不同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经济学、税收学和经济统计学等7个专业(见表1)。
总体上,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设置和建设基本上沿用了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细分思路,职业技能培训的意味甚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体系更多的是“立足当下”,所谓“未来思维”更多的是注重“未来就业”的考量。
第一,在经济类专业总数不变的条件下,经济类各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趋同,和核心课程“同质化”。在培养目标上,均以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目标;相应的,绝大多数院校在就业方向上也就只能把外资企业、外贸公司、金融部门等作为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第二,从课程设置上看,更多注重的仅为知识的复合,而非能力的复合。面对经济类专业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加,迫于师资等条件限制,虽然设置了较细的专业方向,但专业教学却执行“大一统”的模式——有“向”无“方”,其大部分专业方向仅仅是经济类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设置。
第三,实验实践教学比重低,理论性课程所占学时较多,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且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授课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点单向灌输的模式,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职业职能积累,更谈不上应对未来的创造力的培养——既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实现“百姓之用”。
三、珠三角产业升级之于“大商科”人才培育需要
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管是“先进型”的制造业,还是“现代型”的服务业,在以商贸为核心构建相对竞争优势的路径中,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的经济人才的培养才有利于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统筹价值链,实现平台和网络协同,转型升级后的商贸才是灵动的、体验感强的、交互关联的。
第一,综合化。新时代新阶段珠三角欲实现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具备传统优势实体经济的根基和倚重,通过“软”的“商贸”实现“硬”的珠三角乃至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综合化的过程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判断,知晓金融活动实践、金融行为的取舍,知晓宏观经济趋势、工程活动的可行性。学科交叉及其知识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后新商业发展的必然,现实经济活动实践将会要求人才知识结构合乎商业活动价值管理整个过程的要求。
第二,实践化。实践化的方向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构建贴近商业活动的实践条件,一是建立拥有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以及必要的校内外实践条件,课程内容不仅来自于书本,也来自于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授课老师的用心体会和总结;二是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做好实践前的书面准备和实践后的书面总结,避免只会看书本,无法建立理论知识与现实活动间的联系。
第三,个性化。“了然于心”的综合理论储备和“烂熟于手”的实践操作将可以积累足够多的量,以引起人才个性化的“质变”。只有深刻了解过程每一环节的价值所在,并用心体会过过程中不易言表的关键节点的重要性的人,才能为商业活动提供有灵性、交互性的个性化价值。只通不专只能浮于事物表面,只专不通不识全貌,个性化将是商业行为在珠三角构建与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國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和创新中心等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以及“综合化、实践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独立学院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将赋予其突破传统教育层级分工束缚,快速契合新经济形态和新发展趋势的天然优势,摒弃本不属于其的条框硬性约束,脚踏珠三角国家商贸之都的沃土,怀揣更美好的愿景前行。“综合化、实践化和个性化”将是依循既有“国师之道”的理想高度,又有“百姓之用”的生活现实的“大商科”之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樊哲,钟秉林,赵应生.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建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4):24-27.
[2] 程春梅,邸彦彪,张晓芬.本科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7-120.
[3] 李立国.工业 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6-15.
[4] 郑文涛.高等学校交叉学科建设: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2):20-25.
[5] 厉以宁.经济学科的教学不能脱离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J].文科教改,1992(7):35-3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