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01-22黄振强
当前,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养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语文思想性的特点,将课文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内讲解和课外活动,有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喜爱民族语言,而且还担负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重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换言之,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服务,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作用。
在当前人心浮躁,过于追求利益的大环境下,中职语文内容中所宣扬的是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人文情怀。中职语文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丰富的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具体教学上,必须加强中职学生诚信、励志和敬业等方面的教育。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主流,以“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在课文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课文讲解时,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文丰富思想性的特点,注重挖掘有关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敬业爱岗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庖丁解牛》这篇课文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例子,语文教师在讲解时,应把握住课文主旨,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庖丁”这个工匠,深入了解“庖丁”那种技艺精湛的厨师形象。课文中“庖丁”为我们解开了他高超的技艺:刚杀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十九年后,官知止而神欲行,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专心致志、反复实践,科学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登峰造极的境界。庖丁那种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正是当前中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庖丁解牛》时要特别注意灌输学生比较缺乏的“工匠精神”。
在课堂教学上,语文教师还可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可采用案例实用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课外,语文教师可有效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以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放下休闲时间专心致志读书,这与“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快乐读书中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专注、耐心和坚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专注、耐心和坚持。语文教师可在学生读书的方法、书籍的选择和阅读的深入等方面加以引导。因此,在课外指导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任务应包括文本内容、篇章结构、读后感想等。布置這样的任务对学生来说,也许有些难度,但在这个任务过程里,学生能学会坚持,培养持之以恒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态度。
在信息网络化、知识碎片化、手机普遍化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可多开展有关校园文化的读书活动。诸如经典诵读、名著导读、小品展演等等。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与学校团委合作设立校园读书会、演讲征文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读书心得、写作体会。
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社会是个训练场,只有让学生融入了社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联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的文学创作实践,增加学校文化艺术氛围,语文教师也可安排定期讲座指导;此外,语文教师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市场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也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以“写生式”写自然景致、风土人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辛苦付出、刻苦耐劳是人生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经历。做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让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优质社会服务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有“工匠精神”
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人格的魅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授业解惑,而且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事。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工匠”的精神,要有“坐得冷板凳”的耐心,要有刻苦耐劳的毅力,其次要把这种精神想办法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语文教师本身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立志当一名教书匠,跟工匠一样脚踏实地,工作认真,厚积薄发,在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把别人花在聊天应酬的时间用在看书学习上,通读天文地理。中国教育的未来需要教育家,更需要深入课堂的教书匠。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让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师把“工匠精神”带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学校通过适当的教育、培养和感化,中职学生才会有“工匠”的意识。在当前“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作为中职语文要立足职业教育的实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中职学生具备“专注严谨、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持之以恒”等为核心内涵的工匠精神。
[项目来源: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710325,课题负责人:黄振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