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评价的有效性
2018-01-22黄秀云
黄秀云
摘 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传统的作文评价呈现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弊端,主要从评价的多样性、人文性、科学性三个方面对作文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作文评价;多样性;人文性;科学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改作文成了一件任务繁重却效果低微的工作。语文老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几乎负责了评价的全部工作,以单一的模式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写出老套乏味的评语。这种老套的作文批改方式占去了语文教师宝贵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低微。综观当前作文批改的现状与弊端,本文从作文评价的多样性、人文性、科学性三方面来讨论作文评价的有效性。
一、多样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语文老师应清晰地明确积极改革评价方式的重要性,通过作文评价不仅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帮助学生内在的成长,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应改变传统的评价单一性,让评价从方式、主体、内容呈现多样性是最先要做的改变。
1.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常靠教师乏味老套的评语,学生长年累月看到的都是诸如“主题深刻、扣紧中心、语言简练”这样的批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老师评价的热情及对评语的期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现,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首先来说说口头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范文不一定总要拿些名篇,可以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比较典型的文章,评讲更能亲近学生的内心,也更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激情。语文教师要懂得积极地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吝惜口头表扬,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会打开一扇文学之窗,开启一段文学探索之路。
对于书面的评价,我想强调班刊的意义。这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与兴趣,学生看着自己的作文被同学浏览,无形中滋生了他们最初的文学创作萌芽。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博客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传统的作文评价相比,博客的作文评价有着巨大的优势。
2.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叶圣陶先生很早说过:“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决定,学生部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养成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互评和自评是很好的评价方式,自评是自我再次修改作文的一种渠道,互批更是考验批改者鉴赏文章的能力,并且要写下评语。这样批阅者也得到了鍛炼,对自我的写作也有借鉴。被批改者更会关注作文的评语,并进行琢磨,对下次习作的提高也有帮助。当然要让互评作文高效进行,标准的制定很重要,越明确越好。学生有所参照,才不会乱评,才会有点滴进步。
二、人文性
作文评价不能仅限于作文本身,更要关注作文后面的写作者——学生。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用心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并懂得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尊重学生,贴近学生。
教师要能够通过作文的评价直达学生的内心,在评析作文的同时,也在带领学生进行一场精神的成长,懂得明辨是非,积极乐观,奋发向上。评价的人文性还在于不能仅是评价学生作文的水平优劣。学生背后的写作态度更应是评价中重要的一面。学生写作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教师在作文评价时更应肯定那些有认真、积极写作的学生,也许教师的一点鼓励就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力。
三、科学性
长期以来作文的评价标准似乎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规格,每个老师的评价水准更是参差不齐,甚至一篇文章不同老师批改出现落差巨大的现象。为了让作文的评价更有效,应该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1.阶梯式评价
每个老师面对的班上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果老师只是机械地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那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评价是不科学的。教师应建立在对学生作文水平了然于胸的前提下,设计出从低到高的有梯度的评价标准。这样既能让学生的写作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能增加学生的写作热情。
2.个性化评价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这样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作文评价更应关注。每一篇习作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作者,或文风细腻,或浩瀚长气,或严谨细密,或跳跃起伏,都是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学会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来肯定学生,通过详尽、深透的个性化对话,肯定对学生写作素养有所提高。
以上主要是从多样性、人文性、科学性来论述作文评价的有效性,当然所有作文的评价最后的落脚点是放在“改”上面,学生只有在作文评价后认真去修改,作文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