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妈妈怎能有快乐的孩子
2018-01-22郭冬仙
郭冬仙
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则全家焦虑。
——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
我曾接待过一位轻度抑郁的母亲,叫阿琳,她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为他操碎了心,可他一点儿不领情,现在我俩就像对头一样,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阿琳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和无可奈何,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她那沉重的心情。而且在谈到自己对孩子的担忧时,她的情绪近乎处于失控状况,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显然,这是一位非常容易激动的母亲。可以想见:每天面对不自觉的孩子,她要进行多少苦口婆心的劝说;当孩子听不进去时,她又是多么恼怒和伤心。
虽然对阿琳的处境深表同情,但针对这样一个母亲,我首先帮助她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因为孩子每天面对一个爱唠叨、爱发火、焦虑和紧张的妈妈,他们又会有何反应?在家庭中,妈妈是儿童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儿童最有影响的人,所以更要做孩子管理情绪的榜样。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导致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而且,长期处于妈妈不良情绪氛围中的儿童,心情不畅,不知不觉地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并采取一些对抗的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和自信,经常爱和惹麻烦的孩子在一起,因为这些孩子在“抱怨家长”这个话题上可以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他们越来越不被周围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对于心理防御机能差的儿童,长期压抑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小时候,我家境颓败,每年除夕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来家里,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走。我的大哥见状早已避出去了。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脸上没有一丝怨气,只当做没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母亲才走后门出去,请一位邻居到家里来,给每一家债户分一点儿钱,和颜悦色地把一个个讨债的送走。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儿怒色。有六七年都是这样过年的。家里大嫂不懂事,二嫂气量小,但母亲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他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他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
胡适母亲的和善并不代表无原则地纵容宠溺孩子,恰恰相反,她管束胡适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她会给孩子罰跪,说理,但无论怎样重罚,她都不允许儿子哭出声来,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最后,胡适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的威力是巨大的,她可以让家成为温暖的避风港,也可以让家里布满压力和焦虑的乌云。她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不仅她的丈夫和孩子,就连他们的朋友,都渴望让自己疲惫的灵魂在这个舒适、温暖的地方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