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食育环境寻找促进幼儿发展的隐性途径

2018-01-22谢晓芳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

谢晓芳

摘要:儿童食育是儿童智育、体育、德育的基础,通过学习与“食”有关的知识,可以提高幼儿食品选择能力,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本文以儿童食育环境为入手点,分析了儿童食育的必要性,对幼儿发展的隐形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儿童食育环境;幼儿发展;隐性途径

前言:

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全球各个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将“食”纳入了教育内容体系中。日本在2005年颁布了《儿童食育基本法》,明确了家庭、保育所、学校及地方在儿童食育中的职责。而我国在儿童食育方面仍然有所缺失。多数儿童教育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儿童食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儿童食育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食育的必要性

1、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2012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儿童营养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截止至2010年,我国城乡儿童肥胖率在6.5%-8.5%之间。且多数3-6岁儿童存在严重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菜肉不均、饮食量偏小等情况。通过儿童食育,有望解决上述问题[1]。

2、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0-6岁是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儿童食育,可以丰富儿童味觉能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餐礼节。

3、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营养观

在信息网络时代,电视、网络中具有大量不良营养信息,极易误导儿童。而通过儿童食育,可以潜移默化的纠正儿童及其家长的不良营养观,帮助幼儿及其家长建立正确的营养观。

二、基于儿童食育环境的幼儿发展隐性途径构建

1、构建儿童食育环境

首先,幼儿食育大环境构建。幼儿园食育大环境主要是在幼儿园一楼或活动场地,构建四季农作物展览平台,引导幼儿了解春生、秋收、夏长的真正含义。同时在楼梯墙面位置张贴关于食疗养生的微型景观盒。盒内摆置红枣、花生、银耳、红豆等食材,促使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性质及食材优势。

其次,幼儿食育外部环境构建。在幼儿园区内幼儿教室外的空闲场地,幼儿教师可设置蔬菜花园。组织幼儿在蔬菜花园内进行植物种植。并根据季节变化,标注相关作物生长特点。同时以分组的方式,要求不同小组学生以绘图的方式展示植物生长过程。

再次,幼儿班组食育环境构建。在幼儿班组食育环境构建期间,幼儿教师可以真实、雅致、安静为原则。借鉴森林生态系统格局,进行树枝、果实、花朵、芦苇等自然生物的合理设置。

最后,幼儿食育工坊搭建。幼儿食育工坊是幼儿饮食教育的主要场地。其可以为幼儿动手操作及饮食知识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及设施。

2、开展多样化儿童食育区角活动

一方面,在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期间,通过农艺或烹饪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食物来源,转变其不良食物偏好。如在食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体验种植或烹饪乐趣为主题,综合开展栽培、烹饪、共食、清扫等一系列活动。在提高幼儿对饮食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食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为避免烹饪活动中幼儿遭受意外伤害,幼儿教师可以家园合作的方式,将家庭教育因素纳入食育教育体系中。邀请儿童营养学家对幼儿监护人员进行营养知识讲解。提高幼儿监护人员对喂养方式、膳食搭配及食育教育的重视。鼓励幼儿监护人员在生活中开展食育教育活动。如主动带领幼儿去超市买菜,在做饭期间让幼儿帮忙择菜等。

另一方面,借鉴日本食育经验,幼儿教学人员可设置多种食育方案。如木偶戏、故事表演、儿歌演唱、动画播放等。在食育方案制定完毕之后,以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各个班级实施,提高各班级学生良好饮食认识。随后,在全园区域内,以自助餐会的形式,组织每一位学生及其监护人员共同制作一种食品,带到班级上,供班级内成员品尝。如2018年是狗年,可组织孩子及其监护人员动手制作“小狗”形状的面点。并邀请全体成员品尝,提高幼儿对面食的兴趣。

此外,食育与五大领域教育渗透融合,可有效提高食育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在“果蔬坊”、“厨房”等区角的基础上,以“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绿色菜篮子”为主题,营造真实的活动区间[2]。通过“买菜”、“种植”等真实活动模拟,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新鲜健康食品挑选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实际菜品买卖,促使幼儿了解基础算术知识,进一步丰富食育教育组织模式。

3、选择合理的教育时间

在餐点前期,幼儿教师可采用游戏,或者儿歌的形式对在幼儿进行食育教育。如将饮食礼仪创编为儿歌游戏,同时将食材制作成卡片,要求幼儿在餐前根据儿歌演唱步骤。并对各种食材卡片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食材特点及营养元素。

其次,在用餐期间,幼儿教师可从直接随机教育、间接食育教育两个模块,根据具体情况对幼儿饮食行为进行主动干预[3]。如针对部分学生浪费粮食、挑拣食物的情况,幼儿教师可直接纠正相关学生不当饮食习惯;而间接食育教育则是通过良好饮食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饮食习惯。如将饮食习惯良好的学生安排到一个挑拣食物、偏食幼儿身边。利用同伴的利用,逐步改变幼儿饮食偏好。同时在用餐期间,幼儿教师也可以将炊事员邀请到餐饮室与幼儿共同用餐。通过与炊事员交流,幼儿可以了解食物制作过程,提高对食物或者食物制作的兴趣。而炊事员也可以了解不同幼儿偏好,在保证食物营养的前提下,调整食物烹饪方法,提高儿童对食物的兴趣。

最后,在用餐结束之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清盘”活动。以同伴相互督促的方式,降低班级内学生浪费食物行为。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食育环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选择餐前、餐中或餐后的适当时间,开展不同主题的幼儿区角活动。同时与五大领域教育融合,構建主题鲜明的食育教育阵地。结合家校联合教育活动的开展,可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培养幼儿健康正确的饮食观及营养观,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艳玲, 柴玉花. 浅析幼儿园食育开展的必要性[J]. 学周刊, 2017(35):172-173.

[2]程静, 张文婧. 论食育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J]. 大观, 2017(7):256-289.

[3]方明荣, 陈兰兰. 彰显食育课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7(z1):12-19.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
音乐,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浅谈环境创设中教师的作用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以游戏化促幼儿节奏发展
试论幼儿发展评价的指导策略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
废旧创美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