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问题及对策
2018-01-22朱丽娜
朱丽娜
摘 要: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并进一步成为了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小企业在为国家税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自身也会面临着种种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会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中小企业所会遇到的风险中,融资风险首当其冲,所以对融资风险进行分析便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目的及现状和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水平。
关键词:融资风险;风险原因;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目的及现状
企业融资的目的
企业融资的目的通常有几点:第一,创立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最低注册资金的要求不同;第二,运营的需要。企业的运营需要有一定的周转资金;第三,发展的需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一定量的资金;第四,偿还债务的需要。对于近期无法偿还的债务,企业可通过筹集资金暂时偿还。第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调整税收政策使得企业的融资结构受到影响,因此产生新的融资需要。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小企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以内部融资为主,而外部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其占比高达65%。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股东的自我融资或者将企业的留存收益留在企业作营运资本。从内部融资方式上看,小企业分配中留的利润太少,自身积累意识不强,获得利润就想着分配。而且中小企业一般自存的资金较少,由于投入少,产出率自然就较小,交完所得税以后就所剩无几了。
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第一,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如商业票据、直接借贷凭证、债券、股票等。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的审批条件中有“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能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该规定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股本总额要求过高,难以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除此之外,发行各种债券又需要很高的信用评级和较大的资产规模。因此,种种限制性的条件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都达不到要求。有学者曾调查过81家中小企业,发现采取直接融资方式的只有2家,占所调查企业的2.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
第二,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融资活动。很多中小企业是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的。间接融资的方式有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等。近年来,随着银行资金风险意识的加强,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获取贷款。据某市银行调查,2015年该市所有金融机构的储备项目230个,全年预计新增贷款150亿元,与之前相比,减少了16.7%。由于国内银行拒绝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较高,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只好另辟新径,开始转向了民间借贷。然而,除去高额的借款利息外,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民间借贷达到融资的目的,民间借贷也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2013年,某市对几家借贷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发现其累计成交额仅为5亿元,出借登记需求为16亿元,借入登记需求不到24亿元,而民间资本却有几千亿。又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住户存款人民币增加9.48万亿元,余额113.86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2013年末,居民储蓄余额达4476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234.91亿元,增幅为24.08%,两年同期相比降低7.84%。虽然我国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总额保持增长姿态,但是民间资本流向的趋利性造成了存款增量与增速都明显回落。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10家,贷款余额9412亿元,2015年人民币贷款减少20亿元。由此看出,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普遍存在,每年我国都有多家中小企業因为融资风险问题而导致停产甚至破产。由此可见,企业融资风险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才能合理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得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去考虑。
融资风险外因分析
存在于金融市场的风险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中介,其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负债经营的企业。企业借款往往需要付出利息,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负债利息率,当国际市场出现利率、汇率变动等问题时,会使企业陷入融资风险。随着出口型中小企业日益增多,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
国家政策
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但有待落实。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等。由于金融改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需要漫长的过程,所以各项政策落实起来仍然很困难。除此之外,国家税收针对满足各方面条件的中小企业减收20%的所得税;针对应交税费额小于等于6万元的中小企业在减收20%所得的基础上再按减50%计入应交税费;将6%和4%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统一下调至3%;全面落实税前扣除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额政策等。国家对中小企业减税的优惠政策会使企业的税费减少,令企业有更多的留存收益,利于内部融资。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内部账务处理出现了问题,达不到减免要求。而且,国家有些优惠政策并不是面向所有的中小企业,比如优惠导向原则倾向于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中小企业。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固定存在的,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许多外来的因素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增加经营风险,如产品的社会需求以及价格的变动等。经营风险与融资风险的区别在于,经营风险主要是人为的经营失误,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使企业预期收益下降。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跟融资风险有所区别,但又紧密相连,比如市场的波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不稳定性。而且,企业的收入会随经营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收入减少,一旦收入低于融资成本,届时无法按时支付融资所产生的费用,那么企业很容易陷入融资风险。
无法预料的因素
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成因中会存在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诱发风险,如存在被诉讼导致难以贷款、违约被大公司罚款、老板跑路等因素。
融资风险内因分析
盈利能力低于负债融资规模
融资是建立一个企业的前提。现代企业多数通过负债融资方式来成立企业并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如果企业负债规模大,超过了其自身的承受范围,加上逾期无法偿还欠款, 容易引发融资风险,导致企业破产。许多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都低于其自身的负债融资规模,导致负债率过高,财务杠杆系数大。
负债结构与期限不合理
负债结构不合理体现在有些中小企业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比例不合理,民间借贷金额远远大于银行贷款,增加了融资成本和风险。期限结构不合理体现在应该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短期借款,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融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融资,则利息费用会有波动。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并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投资,当短期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
应收账款过多,期限过长
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比较多。企业的应收账款过多,往往会存在企业到期收不回账款的情况。而且企业的应收账款期限过长,也就是现金流入时间长于偿还债务时间,逾期无法支付债务,届时,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融资风险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从企业角度出发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账务处理要真实,报表数据要准确,并且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如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定时发布有关经济财务等方面的宏观经济变动信息,并且将这些财务类信息纳入年终考核,增强企业人员对风险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置身于市场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监控风险,定期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并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达到有效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同时,也要切合实际地建立风险规避方案,以备风险突然来袭时企业能够合理规避,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
企业应该在融资前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使筹集到的资金达到合适的标准。企业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性,一种是定量。定性是指靠个人的主观分析判断,对未来资金需求做出预测;定量是指通过各种数据统计计算,合理估计未来现金需要量。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扩大企业内源融资
企业应提高盈利能力,扩大企业内源融资,从而降低外部融资风险。通常提高盈利能力的办法有三种:首先,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从而增加销量和收入。其次,了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采取合适的定价策略增加销售收入,并加强企业内部人员控制,防止财务与采购部门舞弊。最后,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内部存货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质量差,经常需要维修,甚至提前报废。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可以选择购买一些技术能力更新慢、使用年限长、质量好的固定资产。
减少应收账款回收期限
企业在进行赊销时,应该选择回收期限短的企业进行赊销。企业的融资风险会集中在某一时段,当企业在某一点需要偿还负债而企业的资金不足时,很容易引发融资风险。所以,企业应尽量选择一些还款期限短且信誉较好的企业,这样既可以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减少坏账损失。当企业发展良好时,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公司的盈余公积进行投资,如投资风险很低的项目或者国家大力提倡的优惠项目等,提高盈余公积。
从国家角度出发
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此,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将中小企业信息统一集中起来,让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对其贷款。这样,既可以激励中小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又能降低银行坏账损失。相对于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而言,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所承担的风险更小。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只有几千家,仅仅只能为一小部分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而已,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担保机构获得贷款。所以,国家应从税收收入中拨出一部分税款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并且运用这笔资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这样既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花费的时间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融资门槛,间接减小了融资风险。
阻止银行抽贷
许多中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时,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对中小企业进行抽贷,使陷入资金困境的中小企业遭到致命打击。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阻止銀行进行抽贷,帮助企业控制融资风险。当中小企业确实无法挽救,申请破产时,国家可以按照中小企业贷款比例,给予银行坏账损失补助。比如,根据专业财务人员的建议,从国家税收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补助金,然后各银行分行汇总贷款损失,一级一级地上报给上级部门,然后再由人民银行上报给财政部审批,审批过后再返回补助金额给银行。
适当延长中小企业亏损税收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弥补亏损期限,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1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连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无论盈亏,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纳税年度内企业取得的收入可以弥补前5年的亏损总额。这个规定使企业可以利用有限年限进行合理避税。然而,中小企业亏损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项优惠力度没有那么大。希望国家能够充分考虑适当延长中小企业连续亏损的税收期限,适当递延几年,如允许中小企业连续亏损超过7年再交企业所得税。
落实各项法规的实施
国家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加强对有关实施部门的监督,保障中小企业享受到位。例如,政府部门间应该细化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便于考核内部人员是否尽职,对尽职尽忠的人员给予鼓励与嘉奖。同时,让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内部,普及政策,让中小企业能够具体了解各项法规政策。其次,放宽中小企业的政策优惠条件,尽可能地普及每一个中小企业。最后,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国家应该大力给予汇兑损益补助,支持中小企业出口,走向国际。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此,国家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落实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也要扩展融资渠道,扩大内部融资,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并且增强风险意识。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驱动下广西中小企业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2017KY1413);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研究—以广西的中小企业为例”(项目编号:KY2015YB545)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楠.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8(01).
[2]王佳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于傲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9).
[4]王春艳.中小企业筹融资难与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