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即将遭遇AI挑战
2018-01-22刘昕东
刘昕东
一场AI的革命已经开始,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浪潮,旧职业的消亡,只是一个信号——
这是一个“阴森”的工厂。明明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车间内却没有一盏灯。
没有光,也没有人,但有声音。那些遍布车间的机器都在高速运转着,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轰鸣。仿佛,这轰鸣声是机器之间,在用另一种语言商量着什么,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置身这工厂,不仅让人感到恐怖,更感到一丝孤独。
这不是噩梦,也不是科幻,而是今年6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对外界展示的“熄灯工厂”,一切生产流程都已实现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不再需要任何工人。
其实,这也是一种噩梦,人工智能已真实降临,曾在流水线上人头攒动的产业工人们,该何去何从?
关于人工智能,很多事出乎我们预料。例如2011年时,很多专家预测,人工智能(A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会替代人类的一些粗笨工作,永远无法取代复杂的脑力劳动。
没想到,AI首先抢的,就是脑力工作者的饭碗。在金融领域,2010年,美国高盛投资银行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有600名交易员,2017年只剩下2名,其余全部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新闻和文化领域,2015年9月,腾讯财经一篇名为“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的文章刷爆各大头条,文章平平,但作者卻大有来头——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如今,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都已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记者的饭碗正在被蚕食;2016年3月,智能机器人Alpha Go战胜围棋名将李世石,从那之后,围棋棋手不再热衷于和真人练习,转而专注于和电脑博弈。
金融、人力资源、文化、法律、医疗、教育这些原本被认为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行业,已经开始迎接AI的现实冲击,大量工作岗位都将被具有超级算法的计算机卷走。
相对而言,AI对制造业工作岗位的侵袭却比预期来得缓慢,因为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在于超过人脑几千倍的计算力和算法,而在现场操作的精度上,由于物联网硬件设备发展相对缓慢,目前还没有决定性的突破。
但这种突破已指日可待,产业工人即将迎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而且,AI冲击脑力劳动行业,只能实现部分取代,而冲击制造业的岗位,则是在整个流程上完全取代,彻底颠覆。
在不久的未来,“熄灯工厂”并不是生产模式的一种,而是全部。
人工智能并不是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需要人来操纵的,而人工智能是指机器能像人那样思考、认知和学习,继而替代人的操作。
我们尝试列出一些AI正在觊觎的产业工人岗位:各类机床操作工种、各类车辆驾驶员、流水线上的组装、质检等工种,车间以及仓储物流的相关工种、电焊切割类工人、电力行业工人(如电力巡线员被智能无人机取代)。甚至连我们最熟悉的建筑工人也将失去岗位——2018年,一种叫做梅森(SAM)的砌砖机器人已开始应用,工作效率比砌砖匠高出2-3倍,而这只是建筑智能自动化的开始。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浪潮,巨浪将要席卷的,是全世界所有产业工人,当然,也包括中国的3.91亿职工中大量的产业工人。
在这样的形势下,产业工人必须为自己的未来有所打算。对终将消失的传统制造业岗位,不能再留恋和观望;对即将出现的一些新兴制造业岗位,要抓住机会,因为那意味着更有价值的工作和收入。
新方向有很多,比如最容易想到的是“生产人工智能的工作岗位”。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以多种方式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长。鼓励领先企业、行业服务机构等培养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再比如,能够与人工智能携手工作的岗位;再比如人工智能设备的维护、调试类工作……历史证明,科技越发展,人类越忙碌,我们从不担心科技会抢走所有人类的饭碗,我们只是担忧,科技会抢走某个行业、某个人的饭碗。
比如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