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奶牛产奶中的应用
2018-01-22阿米拉哈德力别克杜山别克马赛提
阿米拉?哈德力别克 杜山别克?马赛提
中草药具有许多微量养分和免疫分子,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并且具有防病保健,促进生长,几乎无残留和无耐药性的优势,在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其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追求产品品质的发展趋势下中草药中含有如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各种营养物质,加入饲料之后可改善其营养成分及结构比例,并能使之得到更加充分的吸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另外,一些中草药所含的活性成分与机体的内分泌调控有关,可以参与乳腺的发育及泌乳。文章综述了中草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对其促进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促进乳腺发育和减少热应激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中草药在应用方面的缺陷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合理开发中草药资源,促进奶业生产提供指导
1 奶牛业中用得较多且较有效的中草药添加剂配方如下:
目前,有以下5种:(1)用含山楂20%、当归10%、王不留行30%、通草10%、黄芪12%、党参10%、川芎8%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奶牛,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2)用王不留行、路路通、川芎、通草、漏芦、木通、丹参、红花、白芍、甘草等14味中药组成的饲料添加剂饲喂奶牛,使奶牛产后增奶明显,并且能够延长高峰产奶时间;(3)用党参、当归、益母草等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精料中饲喂,可使奶牛的日平均泌乳量提高1.70千克,增长了7.9%,牛奶的乳脂率也有所提高;(4)用党参、当归、黄芪、川芎、王不留行、苍术、通草、益母草、冬葵子9味中草藥组成的饲料添加剂,按1%饲喂乳牛,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5)用神曲、麦芽、莱菔子、使君子、贯众、当归等中草药组成,并配合少量碳酸氢钠、糖化酶、畜用微量元素(含有铜、铁、锌、硒、碘等)、沸石粉等,经过粉碎→称重→加入微量元素及人工盐→以沸石粉为载体混合均匀→密封待用,然后在饲用时向日粮中添加50克这种中草药添加剂,结果显示其对奶牛产奶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平均日产奶量增加4.5千克,提高了20.93%。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缓解奶牛热应激中的应用
夏季高温季节奶牛出现热应激,呼吸加快,代谢速率降低,采食量下降,产奶量降低。按中医理论,高温致病多属热证范畴。暑为夏令之主气,也是六淫之一,暑邪属火属热;暑邪致病易耗气伤津,乳汁为津液所化生,故夏季热应激奶量急速下降是因为耗气伤津所致。另外,夏季暑邪常与湿邪合病,困扰脾胃,影响奶牛食欲,造成产奶量下降。因此,用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多宜采用清热解暑、补气生津、补气养胃等作用的药物进行调理。生石膏,性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能有效防止奶牛热应激所致的奶产量下降、食欲减退和中暑等热性疾病的发生;芦根,性味甘寒,能清热生津,祛痰排脓;夏枯草,能清肝火、消郁结;甘草,具有补脾、润肺止咳、解毒、缓急、益气补津、调和诸药等作用。因此在用中草药添加剂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使用这三种材料的较为广泛,有以下3种配方:(1)用石膏、芦根、夏枯草、甘草,混合后粉碎,过100目筛,制成散剂饲喂奶牛,能够缓解奶牛的热应激,产奶量可提高56.9%。(2)用石膏、板蓝根、黄芩、苍术、白芍、黄芪、党参、淡竹叶、甘草等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经粉碎过40目筛后,直接饲喂奶牛,每头牛每日产乳量平均可增加1.5千克,可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3)可以给奶牛直接饲喂生石膏,具体是将生石膏粉碎过40-50目细筛成细粉后,在高温季节按每头牛每天30-100克的添加量添加于日粮中,对奶牛热应激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已经成为奶牛生产中的首要问题,抗生素、化学合成类药物添加剂长期使用会使其在乳产品中残留, 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而中草药添加剂既可提高产奶量,又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生产出更符合要求的畜产品,中草药兼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可以直接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的增长,抗生素,增强动物机制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加饲料转化率等功能,并且在动物机体内无残留,无耐药性,在未来添加剂种中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草药作为一种提高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肉品质的绿色添加剂,已经在奶牛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利用,饲喂效果良好,一般无毒副作用,特别是在乳制品中无残留的特点得到了各规模化牛场的认可。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作用机制不明,剂量不确定的缺点;;现有的中草药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存在着配方不科学,配制工艺随意性较大,两次产品之间的有效成分差距较大,尚无相关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约束。有些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气味,会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导致奶牛拒食现象屡有发生,极大阻碍了中草药添加剂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杜热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