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漫谈
2018-01-22谭华怡
谭华怡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其不断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微课教学就是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因其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和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优势,从而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微课具体实施的角度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兴趣激发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尤其是语文教育,更是影响了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而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微课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让教与学更有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微课,建议学生去下载微课,让其预习教学内容。而学生可以将微课中一些不懂的提前记录下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了解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制作微课的教学目标,提前让学生预习文中的生字。其次,制作微课方式,我会将文中的生词,比如“五光十色”“高耸”,将词义的解释和具体的景象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生词。最后,我会建议学生将不懂的词汇以QQ的形式发送给我,我对学生理解有难度的词汇进行统计,从而调整教课策略。而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提问不同成绩层的学生,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程结束后,我会再次询问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情况,我尤其会注重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反映情况,对此我会针对性地制作一节时间较短的微课,使得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我通过课前制作微课让学生预习并通过通讯工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教与学都更加具有方向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微课教学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可以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制作成微课在课上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而师生通过有针对性地交流,也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运用了微课教学。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对于整体的课本内容有一个了解。其次,我利用微课播放一些地球没有被破坏的图像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看到地球健康的样子,进而让其产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再次,我询问学生:“你们能否说出一些环境污染的事例?小华积极地回答:“我国的雾霾最近较严重,尤其是秋冬季节,雾霾不仅对人们的呼吸道不好,还影响人们的交通视线,进而易造成交通事故。”我微笑说:“你的回答很好!谁还有身边的事例?”小琪举手回答说:“我姥姥说过村中的水以前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而现在因为环境污染了,大家都在使用深水井中的水。”最后,我播放了地球遭到污染时的视频,即一些污水排放到小河中;垃圾成山的景象。我适时地问学生:“面对地球日益遭到破坏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小丽站起身回答:“我们应该将垃圾放到垃圾箱中,还要多做有益于环境的事情。”我通过微课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了解书本中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强其环保意识,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微课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力
教师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并通过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不自觉地融入教学情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个人的工作》时,我运用了微课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我考虑到學生年纪小因而很少关注周总理,再加上学生只凭我的讲解也无法想象出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因而我就将周总理日常的工作视频和生活中的照片制成了微课。在展示的过程中,我特意展示了一张周总理穿过的睡衣。小雅看到后便问我:“总理的这件衣服为什么这么多补丁?”我微笑着说:“周总理虽然是我们国家的总理,但他依旧特别俭朴特别节约,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接着我让学生带着对于周总理的印象去重读课文,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总理废寝忘食地为人民工作的精神。在课的最后,我展示了万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使得学生感受到了人民对于周总理的爱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不辞劳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而提升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力。
每一位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熟悉的角度来作为制作微课的切入点,寻找学生学习最近的区域,降低他们的学习坡度,激发其思考的热情,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7).
[2]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