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剪纸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2马晓梅孙良嗣周峰
马晓梅 孙良嗣 周峰
摘要:高中剪纸课的教学策略应紧随新课标的要求有所变化。第一,将单纯讲授剪纸技法转变为以剪纸技法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艺术形式技法的特点,形成对不同艺术形式规律性的认知,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素养。第二,由不同流派的剪纸风格引申到剪纸承载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素养。第三,为剪纸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剪纸的“前世今生”,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剪纸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50-02
2016年9月由林崇德教授领队的课题组公布了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由尹少淳教授带队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提出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综合品质,并最终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剪纸课教学策略也应紧随课程标准的改变而改变。
一、由技入道,让剪纸课“有广度”
剪纸技法是剪纸艺术独特性的体现,也是高中剪纸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然而单纯讲授剪纸技法的课程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在学习技法的过程中不明白学习技法的意义,进而放大了学习技法的枯燥感。事实上,技法只是艺术形式的呈现方式,剪纸的技法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染织、泥塑、木雕、国画等的技法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剪纸常用的技法包括剪、刻、撕、雕、镂等;染织的技法有扎染、型染、云染等;泥塑常用的技法有捏、捣、刻、揉等;木雕的技法有刻、钻、雕、磨等;国画的笔法、墨法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都存在技法,而技法的不同也造就了艺术形式的不同。教师在进行剪纸技法教学时应为学生建立整体的艺术观,由剪纸的技法,引申到其他艺术形式的技法,引导学生横向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技法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剪纸技法的理解。
当学生建立了整体的艺术观以后,教师再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素养就相对容易。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强调的是表现。创意实践是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强调创造性思维。无论是“表现”还是“创意”都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由点到面,由技入道,拓展剪纸课的广度。如,同样是人物,剪纸、泥塑、国画、油画等艺术形式在表现方法、元素特征、图案形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表现过哪些主题?对这些问题的引入和思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意识,即剪纸只是丰富的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剪纸技法是为了完成艺术表现。学生在了解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后,选择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艺术形式,结合剪纸进行创新,既拓展了剪纸课的广度,又培养了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由表及里,让剪纸课“有深度”
剪纸能够以广泛的群众参与,强大的市场需求流传至今,除了其具有的装饰性、寓意吉祥等原因,还有其所承载的文化性。剪纸以纸为媒介,以剪刀刻刀为工具,以镂空的图案为呈现形式,这是剪纸的“表”,而剪纸的“里”是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艺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剪纸由北至南有陕西、山东“北方派”,其造型古拙、风格粗犷豪放;江苏、浙江“江浙派”,其风格清新、造型柔媚秀丽;广东、福建“南方派”,细致生动,具有雅拙的美感。这些不同的剪纸流派,使用类似的剪纸技法,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剪纸形象,其表现的寓意却极为类似,均是表示吉祥、美好的愿望。教师应由剪纸外显的图案信息,引申到剪纸图案背后的民族性格、地域特征、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等内隐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剪纸图案的因素。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木雕、石雕、国画、油画等,相同时期,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是否相同?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主题有何变化?
这些问题的引入和思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时代、地域、人等多方面的因素看待艺术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素养。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等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这是现代社会——被称为“读图时代”的社会基本的技能。文化理解是指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能够认同本民族优秀文化,理解他民族和他國文化,尊重艺术家和艺术成果。
教师在剪纸课教学中可以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主题活动一,据《史记》记载,中国剪纸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桐封弟”,剪纸发展至今约3000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里,剪纸作品表达的主题千变万化。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找剪纸作品的主题”,学生可以分组搜集资料、分析总结,最后进行课堂演说或者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进行剪纸图片收集和剪纸作品主题分析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图像识读的能力,又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剪纸作品进行了解,进而形成文化理解的素养。主题活动二,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之一,自古至今,描绘爱情、歌颂爱情的诗歌、散文、字画、影视作品数不胜数。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找爱情”,即从剪纸作品或国画、木雕、油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找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分析其表现方法和特点。学生同样分组搜集资料、分析总结,最后进行课堂演说或者撰写研究报告。
三、创设情境,让剪纸课“有态度”
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不理解往往是没有将剪纸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相联系,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例如,情境一:时光穿梭,你来到了宋代,在一家专营剪纸的店铺作掌柜,店铺以你的名字命名,在镇上小有名气。平日里主要经营窗花、礼花等商品,店铺里的货物都是由你设计图样,店员制作完成。这一天,一位姓张的公子走进你的店铺,向你诉说了他的心事。张公子在一次喜宴上遇到李小姐,一见倾心,张公子得知李小姐喜爱喝茶,更爱瓷器,于是张公子想买一套精美的茶盏赠与李小姐。张公子苦苦找寻,对茶盏的图案都不满意。行至你处,遂进来碰碰运气。你看着张公子情真意切,决定帮助张公子。你准备为张公子专门设计一幅剪纸图案,用于茶盏。张公子希望这幅剪纸图案能够表达他对李小姐的钦慕之情。这一情境以高中学生喜爱的穿越爱情故事为题材,将学生设定为店铺老板和剪纸图案设计师,满足学生关于身份地位的心理诉求。爱情的主题,符合高中学生情窦初开的心理状态。情境中张公子的需求,向学生传递了剪纸的情感表达功能,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剪纸艺术可以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此类历史情境还可以以商业活动、生日宴会、日常生活等作为题材。
剪纸艺术的传承需要高中生的认同与参与,在对剪纸艺术的“前世”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高中生关注剪纸的当下发展。例如,情境二:21世纪全球民间艺术展开幕在即,各个国家的民间艺人均将带着极具民族特色的作品参展,届时,各国各民族百花齐放。你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人的代表,希望在此次展览上让中国剪纸大放异彩。为此,你精心准备。这一情境将学生设定为剪纸艺术的代言人、传承者,以高中生的思维和对当代的认知,制作剪纸作品,本身就是对剪纸艺术的发扬和继承。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涉猎广泛,并且善于总结和发现古今中外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的故事和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有满足高中生基本的心理诉求,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同时在问题情境的描述中,教师应将剪纸文化设置在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剪纸知识。
总之,新课标为高中美术课指明了方向。高中美术课程的课程理念包括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讲究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剪纸课教学策略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由计入道,由表及里,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教学策略中学习,学生逐渐形成整体的、有联系的、深入的、积极的思维模式,而不是陷入局部的、零散的、肤浅的、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和素养,在面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和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教师在剪纸课中践行新课标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