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
2018-01-22张妍妍
张妍妍
1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种植与农业发展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农业经济上,却落后于西方几个农业大国,归根结底,我国种植技术落后,导致了农业种植的高投入,低产出。对此,为振兴乡村,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推动我国全面发展,各地政府应种植农产品的现代化种植,优化农业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文章以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小麦为主,探讨了其在种植技术上的优化,简述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以期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
2 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
2.1 优化小麦耕作制度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提高小麦产量,优化耕作制度成为关键。一般而言,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预防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轮作方式是种植者的最佳选择。因为,在同一片土地之上,若小麦种植过多,不仅影响土地培育能力,还会导致各种病虫卵得以生长,危害下一季小麦,严重影响小麦收益。对此,在进行小麦种植时,种植者应深刻了解连作的危害性,避免在同一片土地上连作3年小麦,避免大型病虫害发生的同时,为土壤提供自我修复的时间,保障小麦产量与质量。
2.2 选择优良的小麦种植
在小麦品种选择时,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小麦种子,避免盲目跟随其他地区选择,须知,橘生淮南是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只有种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保障小麦种植的高产。在选择适当的小麦种子后,应对小麦进行晒种与挑选,激发小麦种子的活性,将病子、秕子挑出,提高小麦植株的质量。之后,对小麦种进行包衣处理,有效防止病虫害。另外,种植者可对小麦进行试种,以此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小麦产量增高。
2.3 精细化播种
在小麦种植中,小麦种植的数量、气温、垄深、垄间距等,都直接影响着小麦种植的效果。当前,我国诸多种植户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种植方式,全程依靠种植经验,小麦产量与质量难以达到最高。对此,为实现农业种植的现代化,在小麦种植中,种植户应严格控制各类因素,精细化播种,以此提高小麦产量。一般而言,在小麦播种数量控制在8-12粒,气温保持在10℃以上,垄间距70cm左右,垄深80cm左右,能够有效保障小麦种的发芽率与成活率,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2.4 肥水的科学化管理
科學施肥与灌溉,能够有效提高小麦质量与产量,对此,种植者应重视肥水的科学管理。在施肥过程中,种植者应在小麦种植之前合理施加底肥,选择见效缓慢,持续时间长的肥料最佳,以此保障小麦的发芽率与成活率。在小麦种植后,合理施加种肥,选择促进种子生长的肥料为佳,提高种子生长速度。之后,在小麦生长期间,应适当追肥,尤其是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扬花期等阶段,加强追肥,保障营养供给充足,增大小麦产量。
另外,合理的灌溉对小麦生长同样重要,若灌溉不足,极易影响小麦内的蛋白质含量,导致秕子增多,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灌溉时,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若当地降雨较少,应重视灌溉,在雨季时,若雨水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可减少灌溉。旱季时,加强人工灌溉,保障小麦水分充足,推动小麦健康成长。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纹枯病的防治
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都可能发生纹枯病,导致小麦减产,对此,种植者应重视纹枯病的防治。一般来讲,纹枯病多发生在冬前、越冬时期、返青时期、拔节时期以及抽穗时期,在冬前,土壤中的病菌极易侵染麦苗,使小麦染上纹枯病,并在小麦三叶期间出现病斑,影响小麦后期生长。小麦返青期间,气温升高,小麦进入纹枯病的高发期,小麦进入拔节期之后,纹枯病病情集聚增长,严重影响了小麦生长,甚至导致小麦枯白穗现象,使得小麦减产。对此,纹枯病的防治成为种植户注意重点。
实际上,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还受到小麦品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施肥量等的影响。对此,为预防小麦纹枯病,应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全面预防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加强小麦种子的处理,科学管理水肥,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小麦防病虫害能力。另外,在早春期间,加强药剂防治,一般在小麦分蘖期,病菌侵染到茎秆前,病株达到15%左右,进行第一次用眼,每隔一周防治一次即可,药物多选择丙环唑、已唑醇等。
3.2 锈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根据当地地质情况,种植抗病性强的小麦,注意品种的轮换与搭配。并且,种植者可适当调节播种期,避免小麦种植过早或过晚,以此降低锈病的发生。在施肥过程中,应保障施肥的均匀合理,适当增施钾肥与磷肥,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预防锈病,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增强农业经济收益。
化学防治:对于锈病高发区,可使用60-100g,浓度在15%左右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提高种子抗病性。在早春期间,若小麦出现锈病,则种植户可利用粉锈宁乳油、广枯灵水剂等与适量水搅拌,合理喷施在小麦叶子上,科学控制锈病。
3.3 病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种植户必须全面了解当地情况,合理选择抗虫性小麦,在小麦密植时,根据土地肥力合理施肥、灌溉,提高小麦抗病虫性。南方小麦应开沟排水,北方小麦应适时灌溉,以此推动小麦良好生长,提高小麦抗病性。
化学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若病虫害较为严重,将极大影响小麦质量与产量。对此,可直接采用药剂防治,严格控制病虫害。 一般来讲,预防病虫害的药剂多是三唑酮、宝丰宁、三唑醇等,三唑酮每亩喷施8g左右既能预防病虫害,三唑醇每亩喷施4g左右既能预防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
4 总结
科学种植小麦,能够保障小麦高产,降低成本投入,优化耕种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经济,带动当地经济向前发展,而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更是保障小麦产量的根本。文章对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病虫害防治等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小麦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郸城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