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习作的评判标准
2018-01-22李智勇
李智勇
摘要:为了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书法习作评判标准。传统的评判标准是定性的,评判的方法是主观的。根据评估理论体系,结合书法习作评判的具体实际,可以设计和制定书法习作的评判标准。要结束“贤者改观”的历史,采取科学、客观、公正的书法习作的评判标准,有效促进书法人才的培养, 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 习作 评判 标准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49-02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从殷代出现甲骨文开始,到西周普遍运用的文字大篆、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文字小篆,再到后来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每种书体都有其自己的表现形式和书写风格,并且每种书体都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小篆的鼻祖李斯的《峄山刻石》,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书法艺术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但是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一直没有明确,从古至今书法作品的判断过程是主观,评判的标准很模糊,使得许许多多书法爱好者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埋没了许多有发展前途的书法好苗子。为了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书法习作评判标准。“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为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竟赏毫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这是孙过庭的《书谱》中的一段话,反映了书法活动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即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缺失。用这种评判方式去评判中国历史上的大师们作品,会是什么结果的呢?
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历代书法评论家又是怎样评价的呢?《古今文字志目》一书是北朝的王愔所著,书中把王羲之排名在魏晋时期的五十八位书法家的第五十一位。《采古来能书人名》一书是南朝的羊欣所著,书中列举了秦汉魏晋的书法家共四十八人,王羲之仅仅排在第三十五位。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理论家袁昂所著的《古今书评》中品评了二十五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王羲之排名第一,张芝排名第十九,钟繇却没能被列举出来。在梁武帝萧衍所著的《古今书人优劣评》一书,钟繇排名第一,王羲之排名第二,蔡邕排名第三。历史发展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赞美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李世民还采取了一些政治手段,不惜牺牲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全国搜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命一些书法大家进行复制,将摹本送给子弟和大臣让他们临习,大力推广。这导致唐朝尊崇王羲之的书风,至今受到影响。
历代书法家所敬仰的王羲之的作品,在不同的书评家眼里也被评判如此,孙过庭的作品被世人也评判如此,历史上其它的许多大师的作品被世人评判还如此。过去时这样,现在还是这个样子。王羲之、孙过庭应该算非常幸运的,在历史上虽然曾经被冷落,总还遇到了“贤能”之士的推崇,终有出头之日。然而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因为遇不到“贤能”之士的推崇而淹没于喧嚣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形成这种情况和结果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书法作品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上。传统的评判标准是定性的,评判的方法是主观的。标准就是一把尺子,尺子就应该有刻度,这个刻度就是“量”,有了量的概念,测量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现在这个标尺是定性的,定性只给出了区间和范围,他们的界限又是模糊不清的。另外,判断的方法是主观的、主观的的东西就不可避免会带有倾向性和随机性。这意味着评审者使用的是一个没有刻度的有弹性的标尺,而用这样的标尺去测量不可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判断是一种“良心的判断”,良心的判断不可避免地会被滥用、混淆、评判和错误评价。良心的判断,加上没有刻度的有弹性的标尺,使评判失去公平和正义,没有可信度。
我们所说的传统书法作品的判断是定性判断。当今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以及各种行业都在搞评估,专业建设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旅游景区等级评估……评估理论体系已经建立得非常科学完善了,我们可以借鉴评估的理论体系来构建我们的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评估理论体系的主要构建是:将评估目标作为总目标,分解为几个一级目标,根据每个一级目标对总目标的影响力的不同而赋予不同权重的分值。然后将一级目标划分为几个二级目标,根据每个二级目标对一级目标的影响力的不同而赋予不同权重的分值,再将二级目标划分为几个三级目标,根据每个三级目标对二级目标的影响力的不同而赋予不同权重的分值,并根据不同层级的复杂性分配不同的分值。这些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系统,可以预期运用这样的系统进行评判是明确的,结果更客观可靠。
根据评估理论体系,结合书法习作评判的具体实际,可以设计和制定书法习作的评判标准。结合笔者多年的大专院校书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三笔字测试的实践,参考专家的意见,提供一些个人的设想和想法,供专家和同行们参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而有条件高标准的推进我们的文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发展和普及也是史无前例的,今天书法教育已经列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程体系中,应探讨学生书法习作评价的标准。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高速前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有科学完善的千里马评判标准,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伯乐”,而不会让许许多多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櫪之间。只要有科学完善书法作品评判标准,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公正客观的书法评审员”,就不会让许许多多真正的书法人才在人群中湮灭无法脱颖而出。要结束“贤者改观”的历史,就要采取科学、客观、公正的书法习作的评判标准,有效促进书法人才的培养,促进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根权.中国书法品评[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根权.书法通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金石.能否给中国书法“打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3-11:(11).
[4]张华庆.硬笔书法等级证书1-9级报考必读[M].广州:广东海燕音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