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新探索

2018-01-22易宪容赵亮徐世杰樊亚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区块跨境咖啡

易宪容 赵亮 徐世杰 樊亚伟

区块链技术作为不可篡改的共享分布式账本,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三大环节的流动:即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中可以重构信任机制。本文将以咖啡跨境贸易为中心,探讨咖啡链的路线规划方案及技术方案可行性,以期对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区块链又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就是依时序生成链式记录区块(Block),通过一定的加密算法达成全网共识的有效数据(交易记录等数据)一经写入区块中就无法回溯和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技术通过密码学和算法实现了全网共识和信任,本质上解决的是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多方互信问题。在需要达成大规模多方共识、确认信息真实性的成本高、有大量结构化数据存在的领域,诸如金融、物流、医疗等,都有大量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

以Bitcoin(比特币),Ethereum(以太坊)等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就是采用区块链技术,从而可以不依赖于传统的中立第三方交易中心(如银行、清算所、PayPal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是一套点对点(Peer to Peer)交易支付工具。区块链网络节点验证数字货币交易的真实有效性由区块链网络的共识算法保证,就使得交易和公共账本无法被伪造或篡改,从而在结算的环节上大大减低了成本和风险。

区块链、数字货币,作为一项崭新的前沿技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条解决方案。货币的国际化通常按照“结算货币—计价单位—价值储备”这一顺序来推进,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利用大宗商品交易实现以本国货币计价结算,推进本国货币的全球流通,是常用的货币国际化手段。以本国货币计价、结算大宗商品,能有效推进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转移。如果中国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直接将本币与大宗商品强行挂钩,势必会引起世界格局中既得利益者的不滿与阻拦。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使用推动至今已取得较大成果,但是在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方面,较之其他几大货币却相形见绌,这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设立与人民币挂钩的数字货币,并建立数字货币与大宗商品结合的交易支付结算体系,是目前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路径。而从众多大宗商品中寻找有特定代表性的大宗商品,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重要突破点。

日前,上海奥论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将区块链与咖啡跨境贸易乃至大宗商品交易结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项目。即以咖啡为突破点,建立咖啡链与咖啡相结合的交易支付结算系统,后推广至全球大宗商品乃至全球金融业。咖啡链的目的就是以咖啡跨境交易为切入点,建立一套与人民币挂钩的通用数字货币。

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大环节的流动:即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在三大环节中,探讨存在的痛点及适用咖啡链解决这些痛点的可行性,并提出适用区块链的技术、法律及监管等风险,以期对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二、咖啡链的路线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以国际咖啡贸易为切入点的现实性

1、全球咖啡贸易市场现状

咖啡是一种重要的全球大宗商品。咖啡的全球年贸易额可达327亿美元(2017年数据,ICO)。①咖啡的两大品种arabica和robusta均原产非洲并广泛被种植于热带地区,主要产地是在南美洲。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和印尼等四国产量之和即可占全球总产量约2/3。

虽然咖啡种植分散于几大洲不同国家的数百万咖啡农户手中,然而卡夫(Kraft)、雀巢(Nestle)等5家最大的跨国咖啡烘焙商就几乎控制了全球近半数的咖啡生豆市场。

咖啡的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存在明显的跨地区性。主要咖啡生产国所生产的咖啡,除了满足其国内市场需要,绝大部分产量被用于出口。欧美、日本等地区是咖啡的主要成熟消费市场。虽然茶叶依然是中国饮品消费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年轻消费者对咖啡的旺盛需求,中国正在成为当前全球咖啡市场瞩目的新兴消费市场,但目前所占份额仍然较小,占全球约2.4%,尚不及人口3700万的加拿大。②

根据ICO数据③,2004年—2014年10年间,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年平均增速16%,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仍然以各类速溶咖啡制品为主,瑞士雀巢公司的各类咖啡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约72%的零售额并深化布局谋求控制在华咖啡产业链上游。

同时,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美式咖啡连锁餐饮企业近10年间在华极速扩张。以星巴克为例,目前星巴克已在中国14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3300家门店。中国市场目前已经成为星巴克仅次于美国本土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2、为什么以咖啡贸易切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咖啡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而咖啡作为国际市场一个大宗商品,咖啡贸易也会随之繁荣。但传统国际咖啡贸易模式中,参与主体众多,过程复杂,各个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常规的中心化电子商务模式难以针对这些痛点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咖啡链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传统咖啡贸易流程与痛点

1、咖啡跨境交易的传统模式

咖啡跨境贸易整个流程涉及的主体多样,中间环节众多,流程复杂耗时。国际咖啡贸易流程涉及的主要主体为:咖啡农户、国内收购商、国际贸易行、跨国焙炒商、相关金融机构、批发商和零售商及消费者。咖啡也并不总是被直接出售给烘焙商。在最终交货到烘焙商之前,实际的咖啡商品可能在不同中间商之间被多次转手。咖啡零售渠道是多样的。大型烘焙商拥有自主品牌零售店或直接供货给大型超商或通过批发商、网络电商等中间环节售卖给消费者。传统贸易流程的具体痛点如下:

首先,信息不透明。如前所述,在传统的咖啡跨境贸易中,参与主体众多,而且每次参与的主体并不固定,并且流程也非常复杂。另外,定价标准不透明也没有统一标准。国际市场上的咖啡定价规则复杂。大致可分为实物价格、价格指数及期货价格等等。如实物价格由供需决定并依据品种、产地、质量等级和可供应量等标准来定价。技术、地域等因素造成了咖啡跨境贸易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因为信息不对称,搜寻符合要求的交易主体难度加大,并且每次都需要重新议价并签约。供应方与采购方的信任成本增加,各方每次都需要通过各种证明取得对方信任。这些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最后,解决纠纷困难。咖啡跨境贸易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不同地区及行业。跨境贸易过程中,货物或商品丢失、造假、错领时有发生。由于跟踪产品状态困难,各主体之间产生纠纷时,存在责任不明确,理赔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诉讼上来看,存在主体适格、管辖法院、适用法律、举证责任、取证困难的问题。这也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加重各主体负担。

2、咖啡贸易常规跨境支付流程

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从支付发起、资金转移、资金交付到交易后涉及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的众多主体。常规跨境支付场景中,付款方通过本方开户的汇款行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收款方发起一笔转账业务,然后需要汇款行履行KYC/AML相关流程合规后,收取资金和服务费,确认并支持后续查询和争议处理。然后汇款行通过直连或其他代理行模式通过SWIFT网络向收款行发起该笔跨境转账。而后收款人通过收款行接受汇款通知,由收款行履行KYC/AML流程合规后,再以当地货币形式支付给收款人相应款项才完成该笔交易。而且根据监管法规要求,银行需要定期向监管机构报送跨境支付业务信息,包括受付款人身份信息、币种、汇款金额和时间等等。

由于传统跨境支付涉及主体众多、程序复杂,其存在的痛点也较为突出。具体如下:

首先,信息的不确定性。收付款人信息需要通过人工和重复性的业务流程收集,效率较低且易出错。在KYC流程中,银行对客户信息材料的真实可信度控制有限,不同机构之间KYC水平有差异。另外,发起银行发出报文后,无法实现对该笔跨境支付业务的实时跟踪。

其次,交易不确定性较高。跨境支付到账时间预估困难。由于每一家代理银行处理报文的流程和规则并不统一或者不同国家的合规政策不同,加之中间可能经历的不同银行主体,导致发起银行很难确切预估到账时间。如通过 SWIFT网络进行跨境支付交易时,收付款银行需同为SWIFT会员机构,若有一方不是SWIFT会员,则需要借助第三方SWIFT会员代理银行完成支付交易。通过代理行模式须逐笔进行信息验证,效率低且拒绝率高。

最后,成本问题突出。因为汇率的不确定性,及不同代理行之间的收费机制不尽一致,造成发起行很难明确中间几家代理行的具体费用成本。对于监管方面而言,银行监管合规成本较大,由于跨境转账流程复杂,涉及数据信息和转移渠道多样,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流程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传统跨境支付中,汇出/汇入行均需要在往来帐户中预存法定的外币,交易成本高。而且金融机构之间的基础设施架构和业务流程有差异,清算参与方多,体系复杂,只能通过服务器代码和交易数据报送的方式,成本高耗时多。

(三)咖啡链如何重塑咖啡贸易链

1、在贸易中塑造信用

信息链是产业链中各种信息的传递通道。咖啡跨境贸易中的各主体信息、货物信息、交易信息、运输信息、保险信息等信息并没有完全公开和共享。由于商业竞争等诸多考量,各个参与者并不愿意共享数据。信用问题在交易中成为难点问题。而且,这进一步导致无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数据可能存在错误或伪造的情形。因此,应当构建顺畅的信息链,促使市场主体通过该通道相互协调并适应市场。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即区块链上的信息由各个参与者同时记录、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中运用咖啡链,可使信息在咖啡种植户、本地出口商、跨国焙炒商、零售商之间公开并保持可信。由此,需求变动等信息可实时反映给链上的各个主体,各参与主体可以及时了解物流的最新进展,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打造高效的咖啡贸易中的信息链。

2、重新塑造物流

咖啡链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共享信息链,改善全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咖啡链可以通过部署智能合约实现更加快速、精简的全球物流。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产品溯源与追踪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为实体产品采用更安全和智能的数字身份认证。即数据源头信任问题。从被动手段如条形码、序列号等发展到可以主动交互信息的手段,例如物联网(IOT)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安全地与实体产品绑定乃至内嵌,自动化记录和传输物品状态包括温度变化等数据。确保产品完整性和任何产品篡改的证据。咖啡链可以通过在物流信息上链环节部署微任务,利用咖啡链信任评价机制来充分避免数据源头造假的问题。

(四)基于咖啡链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1、咖啡链的跨境支付模式

咖啡链的跨境支付体系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可以是以下两种模式之一:

一是无币模式。使用咖啡链网络作为跨境交易中各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接口。在跨境支付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利用智能合约将汇款信息在各个参与方之间传递、处理,解决原本跨境支付过程中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从而实现跨境支付信息的多方跨机构协同,提高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在这种场景下,咖啡链网络仅承担跨境支付中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媒介而并不涉及资金流或价值的直接转移,实际的账务处理依然在跨国银行内部或银行间完成。

二是有币模式。这是一种类似Ripple网络模式的跨境交易方案,咖啡链网络使用其原生币作为桥梁资产,即使用咖啡链作为跨境支付中双方所使用的不同法定货币之间的交换媒介。在跨境支付中,汇出机构通过咖啡链平台,将汇出方的法定货币A转为咖啡链,咖啡链平台同时再将咖啡链转为汇入方使用的法定货币B完成交易。然而Ripple模式的一个严重问题是Ripple网络使用的数字货币XRP的价格是剧烈波动的,因而对交易双方带来因数字货币价格短期剧烈波动而产生資金损失的风险。咖啡链将采用稳定币(Stable Coin)模式,将咖啡链的币值盯住人民币,降低交易双方因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咖啡链还缺少这样的接入口,即如何与法币接入,仅是把咖啡链作为一种代币。所以,咖啡链的可行性前提还得相关法律来保证。

2、咖啡链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优势

(1)提升业务流程透明度与清算效率。区块链账本记载全部历史交易记录,并且具有公开、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特性,这使得交易参与者可以动态掌握交易流程。而且,智能合约可以有效避免产生逻辑冲突,强化信任机制。而金融机构可以依托区块链技术特性,通过各节点验证支付信息,降低人工干预及出错的可能,提升清算效率。

(2)强化系统弹性及稳健性。在大部分区块链系统中,任何一笔交易在被记入账本之前,系统中的多数参与者需对交易状态形成一致意见。因此,在对区块链系统进行攻击时,同样需要取得多数参与者的一致同意,加大了成功实施网络攻击的难度。此外,系统参与者通过加密技术和电子签名,验证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行使账本读写的权利,也有助于提升区块链系统的稳健性。④

三、咖啡链的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咖啡链+物流链

1、咖啡产品溯源、防伪

溯源指追本溯源,在商品交易领域,指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对商品的供应链上下游,包括生产、运输、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回溯。其目的是保证商品质量,并且,在产生纠纷时,明晰各环节中主体的法律责任。

目前,主流的产品溯源技术有条形码/二维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区块链溯源技术。条形码/二维码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其缺点则是信息容量小及无法保证唯一性。其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唯一性、高安全性及易验证性等优点,但其劣势是成本问题,其需要构建整套体系并配备相关设备。第三,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块链式数据结构及共识机制,防止篡改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连续性。这给商品的追本溯源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监管机构与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查询商品生产、加工、仓储、检验检疫、防伪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生产流通的透明化,便于实时监管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2、咖啡链+智能合约

最早在Bitcoin的区块中只能写入交易信息,是不支持智能合约的。Ethereum扩展了区块链技术,支持了存储、运行于区块链上的可执行代码功能。由于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具有全网络共享、不可回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使得实现智能合约成为了可能。简单来说,智能合约的本质就是一段运行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的可执行代码,在满足合约条款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Oracle系统输入来自区块链外部的信息)可以自动执行价值转移,实现替代传统合约的功能。

在物流领域内,开立信用证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完成,并且,可以减少通知行环节,减少手续费的产生。出口商通过区块链可以实时确认信用证信息。同时,运输、通关过程中,各参与方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系统共享信息,减少行政处理费用和时间。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申请议付等。

(二)咖啡链+跨境支付

1、咖啡链跨境支付方案

咖啡链跨境支付方案主要有如下模式:

(1)银行间跨境报文传递模式,即用区块链网络(通常采用私有链网络)作为SWIFT等传统报文系统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替代手段。跨境支付信息可以实时处理并完成交易。但实际的资金流动和最终结算仍然需要通过传统方式。

(2)数字资产桥接模式,即将数字货币作为兑换不同法定货币之间的桥梁资产,跨境交易双方通过代理机构将自身法定货币换成数字货币,然后以数字货币的方式在区块链网络中实时完成交易的结算。这种模式需要代理机构拥有多币种的托管账户以提供流动性。

(3)纯数字货币模式,即区块链网络和其原生币直接作为银行间跨境支付的协作平台和底层交易工具,这种模式享有最完备的区块链优点,在同一个网络中实时并同时完成跨境支付的清算和结算。

2、咖啡链的稳定币方案

加密数字货币想要走向成熟、在主流商业应用层面诸如大宗商品交易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币值(即与法定货币的汇率)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比特币、以太坊以及所有基于以太坊ERC20、ERC721等标准发行的代币的发行总量是预设的固定值。然而这类总量固定、新币发行量缺乏弹性的加密数字货币由于其供应量不能实时根据需求做出调整将必然导致币值会随投资者预期的变化而剧烈波动。

各种各样的稳定币方案在近几年开始大量出现。目前所有稳定币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资产抵押模式和算法中央银行模式。

(1)资产抵押模式又可分为以法定货币资产抵押和以数字资产抵押两种模式。以法定货币资产抵押发行数字代币的方案大体上为:币值盯住某种币值稳定的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等,以法定货币资产做抵押发行等价值的数字代币。最为知名的稳定币方案Tether(USDT)就是以美元资产作抵押。该种方案实质上相当于吸收法定货币存款来发行代币在网络中使用。以法定货币做抵押的稳定币方案具有较高程度的中心化,需要发行方被定期审计以保证资金透明度,存在着资金托管账户造假或受攻击等风险,并且对发行方有较高的资金要求以及合规成本较高等问题。以数字资产作抵押物的稳定币类似于以法定货币作抵押的方式,这是一种以其它某种或一篮子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资产如Bitcoin、Ethereum等抵押发行稳定币的方案。通过买入卖出数字资产的方式调节稳定币的购买力。这一类方案有以BitShare做抵押的BitUSB、以Ethereum做抵押的MakerDAO的Dai等等。然而该方案的缺点是严重依存于其它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在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剧烈贬值的现象而且缺乏使价格回复的机制。

(2)算法中央银行模式以Seigniorage share和Basis(早期曾被命名为Basecoin)方案为代表。其稳定币值的机制为:当需求上升时,区块链创造新的代币增加供给以降低币值;当需求下降时,区块链通过回购并销毁代币减少流通代币量以提高币值。这种机制模仿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通货币量以稳定购买力的方式,因此被称为算法中央银行机制。然而算法中央银行机制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其“货币政策”機制的稳健性和响应能力,即在面对外生冲击时,该机制是否可以、在多大范围以及需要多久来有效稳定币值。第二个挑战是算法央行机制如何确定自身汇率。对于数字货币而言,其币值是一种外部数据,需要通过一定机制输入到区块链中。因此,算法央行需要可靠的监听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间的汇率变化的机制。

四、咖啡链存在的风险和对策

(一)技术风险

1、区块链溯源技术存在的不足

由于区块链上数据的安全性、透明性、可信性可以保证,对解决食品、药品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链下数据在上链前的真伪。即无法保证上链的物品信息与实物完全一致,并不能解决造假和掉包的问题。另外,性能和扩展性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溯源技术应用将累计越来越多的交易数据,这会对普通电脑节点造成不小的负担。

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讨论研究和推广应用阶段,但随着进入大数据、物联网时代,溯源技术将迅猛发展。区块链的防篡改性将会成为企业的信用,将加大企业的造假成本。这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最大好处。

2、智能合约漏洞

智能合约本质是一段记录、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中的代码,以完成用户所赋予的业务逻辑。因此智能合约所能实现的功能受区块链底层设计和智能合约编写语言的约束。而且,智能合约的代码漏洞就在所难免。为了检查合约的安全性,需要对智能合约进行多种攻击的测试,如重入攻击(Reentrancy attack)、数值溢出(Over and under flows)、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重排攻击(Reordering attack)、短地址攻击(Short address attack)等,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

由于智能合约同样享有区块链技术不可修改的特性,对上线后发现的漏洞进行有效修复,只能选择重新部署新的合约,这将付出巨大的代价。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在智能合约写入区块链之前,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代码安全审计,尽可能的消除漏洞,降低安全风险。

3、币值波动风险

对于采用资产抵押的稳定币方案,币值波动的风险大体分两种情况。以法定货币做抵押的稳定币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为稳定币发行做法定货币支撑的监管帐户所在的托管银行同样存在信贷和运营风险。当托管银行没有足够资本履行其自身债务时,必然会影响到稳定币的币值甚至导致崩盘。此外,稳定币的发行方还存在道德风险,在政府监管不足的情况下,稳定币的发行方可能出现虚假增发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内幕交易和财务状况不透明的问题。以其他数字资产做抵押的稳定币有内生的波动性风险问题,如果抵押物的价值大幅波动,严重偏离相应的稳定币名义价值时就极可能出现爆仓的情况。

采用算法中央银行的稳定币方案,其币值波动风险主要取决于算法中央银行的强健性以及算法对汇率变化的即时响应能力。算法稳定币的关键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设计系统的激励机制使操盘汇率的投资者倾向于保持币值稳定于定义锚。算法稳定币的“货币政策”算法通过激励投资者进行多头和空头操作为算法稳定币提供流动性缓冲以保持币值稳定。然而算法稳定币的稳定机制是建立在对其未来需求会继续增长的假设下的,风险在于如果网络用户数量不足时出现币值大幅低于发行汇率时,将很难维持算法对币值的恢复机能。

(二)安全风险

1、技术安全

从技术架构设计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典型应用架构自下而上划分为四层,存储层、协议层、扩展层、应用层。由于区块链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区块链技术本身会存在一些技术安全问题。在每个层中的安全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存储层上存储应用所需及产生的数据。存储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网络攻击威胁、数据丢失和泄露等,威胁区块链数据文件的可靠性、完整性及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其次,協议层是构建分布式、去中心的共识网络,为上层应用构建安全、信任的网络和通信基础。该层的技术风险主要由核心机制中存在潜在安全缺陷引发,包括来自协议漏洞、流量攻击以及恶意节点的威胁等。第三,扩展层是区块链应用方向延伸的支撑平台。该层的技术风险主要源自智能合约,体现为代码实现中的安全漏洞。最后,应用层则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在该层,各类传统安全隐患集中显现,包括密钥管理安全、应用软件漏洞、DDoS攻击、环境漏洞等。⑤

随着风险和安全威胁不断变化发展,传统的操作风险管理措施应当根据存储层、协议层、扩展层、应用层等不同层面的风险来源和成因进一步调整和修订,以适应分布式网络环境。在大规模投入市场应用之前,需持续分析并妥善处理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2、信息安全

区块链上记录的数据不可篡改特性,可用于对数据使用全流程的监控,实现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但是,由于区块容量有限,难以存储大规模的数据。而且,确保数据匿名性与隐私性问题也较为突出。

由于区块链中存储的交易信息与智能合约直接暴露在区块链中,所有用户都可对其进行查看,这就带来了交易数据隐私暴露的问题。换言之,用户或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查询全部交易信息,同时可以确认交易账户。只是,由于每个用户能够拥有多个区块链账户,因此无法确认该交易账户对应的具体主体。区块链技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其匿名性优点。

但是,区块链技术并不具备真正的匿名性,且无法保障隐私性。以数字货币变现为例,目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直接和交易所交易;二是通过交易所搭建的平台进行P2P交易;三是线下自行协商交易。目前,我国并没有要求区块链账户必须与银行账户关联,但是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或支付宝等途径。这些变现途径可能会侵蚀区块链的匿名性优点。

而且,区块链用户通过上述途径交易时,数据需要存储在链下第三方数据服务器中。用户也难以确认数据服务提供商是否切实履行存储数据保护义务及数据删除操作。因此,如何确保数据的可信删除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3、资产安全

区块链钱包分为公钥和私钥,公钥是通过加密算法从私钥计算而来。用户在向区块链网络发起支付请求时,必须使用私钥。所以,用户在使用上喜欢把公钥当作银行账户,而把私钥当作支付密码。目前,区块链基于公私钥密码体系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的私钥。

传统的身份账户由第三方进行保护,当用户账号发生丢失等意外时,用户可以凭借有效的身份证明对密码进行重置,并不会导致账户控制的资金或数据的完全损失。然而,区块链账号的私钥是由用户保管,并且区块链账户涉及的所有交易都需要使用私钥,包括重置及找回密码。一旦私钥丢失,则无法重置或找回,用户将永久性失去其账户内的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中,私钥就是资产。

为防止私钥丢失造成数字资产损失,用户可以在本地存储同时,加密备份多份私钥。在该环节中仍然会出现私钥泄露或忘记加密备份密码情况,数字资产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这就要求有技术手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之下,既保障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也要方便用户使用。

(三)商业风险

一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网络中每一个新增用户都将提升现有用户的效益。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参与者,网络中早期应用者的净收益往往是负的,导致应用率较低。区块链能否在金融领域有广泛应用,取决于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参与者采用该技术,许多参与者将网络效应作为影响技术应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但咖啡链建构的是去中心化咖啡贸易体系,因此会侵害现有收益模式下的参与者。此时,该参与者可能因为既有利益受到损害而拒绝参与。如果是核心参与者的,则会影响咖啡链的形成和运作。

基于咖啡链的交易至支付货款为止,仍然需要清算机关(如银行)作为保证人予以认证。应用咖啡链之后,收益缩减时,清算机关参与意愿将有所降低。在国际物流领域内,可以预想咖啡链会提高物流效率,但从航空、港口立场来看,其货物保管收益可能会减少。个别国家或利益团体为了抢占网络而抵制参与其他网络。鉴于此,成立行业联盟,推动相关领域沟通合作,有助于解决网络效应带来的挑战。

二是成本收益。区块链应用中挑战之一是如何确定适当的应用场景,实现投资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平衡。此外,与现有或其他替代技术相比,区块链运营的长期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需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对比评估。

三是信用风险问题。应用区块链的交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涉及流动性及结算最终性问题。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流动性风险主要由金融中介机构承担。而区块链网络中不存在类似机构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区块链网络参与方对流动性的需求会严重受到其他参与方的风险管理方式的影响。另外,区块链网络交易可能存在资产交割与资金支付、结算异步进行的情况,在没有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担保时,结算最终性存在风险。

(四)监管风险

世界各国都表示接受和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然而对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法律性质、监管政策,各国并没有达成国际共识。虽然数字货币市场价值及交易额较小,但是出现挤兑时,会对金融稳定造成一定冲击,并且存在影响各国货币政策及有效性问题。并且,数字货币的匿名性特性给不法分子洗钱、恐怖融资提供便利。这一情况受到了各国高度关注。主要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相关政策如表1。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该公告规定,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

2018年10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该规定初步界定了区块链信息服务,并设置了一系列监管规则。但是,区块链信息服务定义、备案必要性及可行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避免给区块链技术创新造成不良影响。

(五)法律风险

一是区块链交易各环节中的法律基础问题。随着智能合约适用于区块链,其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金融法律框架中,并没有涉及部分技术构成要素的法律基础。共识机制下权利义务认定问题。各个节点参与账本认证及同步,如何划分各节点权利义务,并且法律效力如何认定。数字货币及数字资产的法律适用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很难界定与之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智能合约性质认定及法律基础问题。智能合约是否属于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合同法确立的合同订立、效力认定、争议解决等基本原则能否适用智能合约。

二是牌照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具体领域时,必然会促进形成新的生态圈,改变现有市场结构。新的市场主体也将随之产生,如技术开发或软件开发公司等。在金融领域内,新的市场主体可能与现有金融中介机构展开合作,或取代其位置,直接开展相关业务。但是,新的市场主体参与传统金融中介业务时,会涉及获得牌照和许可问题。是沿用现有金融机构牌照类型,还是申请新的牌照类型,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予以规范。

三是消费者保护问题。首先,风险极高,管理难度大。由于有些数字货币锚定不清,其价格经常会出现大幅波动现象,持有者遭受资金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各国政府政策不稳定,一旦宣布禁止交易,则会出现消费者挤兑现象,造成兑换商流动性不足问题,最终消费者可能无法将数字货币兑换为法币。其次,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時,救济困难。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体系中交易不可逆,且无法律框架明确交易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发生诈骗、盗窃等事件时难以确定哪一方应当为事件负责,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

注:

①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http://www.ico.org/new_historical.asp?section=Statistics.

②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http://www.ico.org/new_historical.asp?section=Statistics.

③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http://www.ico.org/new_historical.asp?section=Statistics.

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研究院:《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参见http://www.caict.ac.cn/xwdt/ynxw/201807/t20180724_180737.htm.

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区块链安全白皮书——技术应用篇(2018年),参见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809/P020180919411826104153.pdf.

〔易宪容,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及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亮(通讯作者),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及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博士后。徐世杰,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及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博士后。樊亚伟,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区块跨境咖啡
下午三点的咖啡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咖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咖啡罐子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