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山桥唢呐的演奏技法及其独特之处
2018-01-22杨姝
杨姝
摘要:唢呐是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因其发音高亢、嘹亮,多在各类民俗事件的伴奏中应用。青山桥唢呐作为湖南吹打乐中一种独特的一种演奏乐器,在国内对于青山桥唢呐的介绍和研究较少,通过对唢呐的历史源流以及青山桥唢呐的发展进行概述,主要分析青山桥唢呐的演奏技法,并从调式调性、呼吸技巧、演奏方式、手指技艺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山桥唢呐演奏的独特之处,让大家更多的了解青山桥唢呐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青山桥唢呐 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43-02
唢呐是我们接触的比较少的民族乐器中的一种,一般会在乡下很多民俗事件中看到有它的出现。青山桥唢呐——湖南省吹打乐中流传在青山桥地区的独特演奏形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桥、石鼓、汾水三个乡镇均属湖南省湘潭市青山桥地区,而石鼓湾是全省最有名的唢呐之乡,因此青山桥唢呐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石鼓唢呐”。青山桥唢呐吹奏技艺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的人可以同时吹奏两支唢呐,也可用嘴巴和鼻子演奏两支唢呐,有的甚至可以用鼻子演奏两支唢呐。在很多演奏技法中,尤以“西工子”“闷工子”“撂眼子”最具特色。
一、唢呐的构造
(一)哨片是唢呐发声的首要部件。哨片一般由芦苇制作而成,在南方也有用尚未成麦的秸秆制作的,有扇面形和口袋形两种形状,在制作上有铜丝麻哨片和线扎座哨片之别。
(二)气盘,一般由有机玻璃、塑料片或者木质、骨质材料制成,呈圆形,正中间有小孔,为稳固哨片把气盘插在铜芯上。
(三)铜芯,起到哨片与管身的连接作用,是用细金属管制成的,一般呈上粗下细状,下端插入木管,上端为哨片插口。
(四)木管,是唢呐的主要部件。管身由紫檀木或红木等硬质木材制作而成,管身一共有八个孔。
(五)唢呐碗,也俗称盘子。一般是由金属材料来制作的,主要是为了扩大音量。
二、青山桥唢呐的演奏技法
青山桥唢呐的演奏技法主要有:“西工子”“闷工子”“撩眼子”。
(一)“西工子”
在唢呐吹奏的演奏技法中,有一种流传在湖南各地的演奏法叫做“西工子”。唢呐是用工尺谱来记谱的,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来表示简谱中的sol、la、si、do、re、mi、fa、sol、la、si,工对应的就是mi音。那么在运用这种演奏技法时,是将第八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全部松开去吹奏mi音的,由此便得来了“西工子”这个演奏技法的名称。《双点鼓》是“西工子”演奏技法的代表作之一。
(二)“闷工子”
“闷工子”这种演奏法仅在青山桥一带流行。“闷工子”主要是通过变气法、变指法等演奏技巧使唢呐音色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表现一种特殊情绪,既有悲的韵味,也有喜的情绪,和谐而浑然一体,让听众与演奏现场氛围共鸣。运用“闷工子”这种演奏法一般使用大唢呐。它与“西工子”的区别就在于:演奏mi这个音符时,是将第八孔按一半,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全部按住,松开第一个孔。“闷工子”的代表作有《哭懵懂》《带脚飞》等。
(三)“撂眼子”
“撂眼子”这种演奏法也是青山桥地区独有的一种演奏技法。用“撂眼子”这种演奏技法一般吹奏的是D调,按青山桥的记谱方式,叫做一字调,吹奏出来的声音悲伤、低沉,一般使用在丧葬时。在演奏一字调时,将所有的孔按住,吹奏出来的音为do,那么按其他调式的吹奏方式,高音的do只需要考氣息去控制吹奏do音即可,但“撂眼子”的演奏特点就是吹奏高音do时要松开第六个孔来完成。这种演奏技法的代表作有《三点股》。
三、青山桥唢呐演奏的独特之处
从调式调性、呼吸技巧、演奏方式、手指技艺四个方面来分析青山桥唢呐演奏的独特之处。
(一)独创的调式调性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在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中,简谱中的sol、la、si、do、re、mi、fa、sol、la、si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表示。在记写同音名的高八度时,加偏旁亻,例la音的高八度写作伍。若高两个八度则加偏旁彳。
在青山桥,有七种调名是他们常用的:一字调、下六眼、凡字调、正宫调、上六眼、四六调、小工调,它的特点就在于,用同一支唢呐同样的指法,却代表着不同的音。按住八个孔,若你此时演奏的是一字调,那么吹奏出来的音就是do音;演奏的曲目是下六眼,那吹奏的就是si音;若演奏的是凡字调,那吹奏出来的音就是la音;若是正宫调,那音就是so;若曲目是上六眼,那就是fa音;是四六调的话,那吹奏的就是mi音;小工调里就是re音。综上所述,调名是由演奏者根据工尺谱的记法以及吹奏师指法的习惯得来的。
(二)特有的呼吸技巧
1.循环呼吸
据说,青山桥的唢呐演奏员可以连续吹奏一个小时不换气,用的就是循环呼吸的方法。这种技巧就是呼吸的时候用小腹的力量去控制,吸气用鼻,呼气用嘴。将鼻子吸进去的第一口气储存在口腔,小腹往里收紧,向上运行气息,在吹奏时慢慢的向外吐出储存在两腮的气息,慢慢的让小腹肌肉放松。在吸进第二口气时,重复上述的过程。一般初学者练这种换气法的时候,均需先准备一杯水和一根芦苇杆(或者吸管),将芦苇杆放入杯中,按照上述的循环换气的方式往杆中吹气,要练到杯中的水不断地冒气泡,这样此方法就基本学会了,再去拿唢呐慢慢练习。
2.气颤音
会打“花舌”是在演奏这种技巧前,学者需学会的一项基本功。此技巧一般用于演奏长音,可根据乐曲的情绪有快慢和强弱的区分,有时它的波动可以表现不同民族或地方的风格。
(三)罕见的演奏方式
1.口鼻双吹
青山桥唢呐有着特有的循环呼吸的演奏技巧,由此便有了“口鼻双吹”这种特别的演奏方式。在2004年10月湘西州举行的湖南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中,由石鼓镇唢呐高手组成的湘潭市代表队演出的“口鼻双吹”获得了优胜奖。这种演奏方式,一般使用一个小青(小唢呐)和一个二钠子(中唢呐)来演奏。塞入鼻孔演奏的那支唢呐需要做一个鼻音子套在哨片上,另一个鼻孔要使用纸团塞住,再一只手控制一支唢呐来进行演奏。
2.双鼻孔演奏
这个演奏方式也是青山桥唢呐的一大特色表演,在2011年2月省里组织民间艺人去台湾的巡回演出中,石鼓镇中青年演奏員左天露因用鼻孔出色演奏唢呐曲目而获得民间吹歌个人表演三等奖。这种演奏方式与“口鼻双吹”差不多,只是要将两支唢呐的哨片上均套上鼻音子再塞入鼻孔中来进行演奏。
(四)灵活的手指技艺
在我国,常用的按孔方式是:左手食指、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第八孔、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小指自然放松;为了掌握乐器的平衡将右手大拇指放在唢呐杆下端三孔与四孔之间,食指放在第四孔,中指放在第三孔,无名指放在第二孔,小指放在第一孔。而在青山桥唢呐的演奏中,是将右手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放在第八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大拇指放在第七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分别放在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小指放松。
左都华指出,青山桥唢呐演奏在民间被视为“手上功夫”。其实在任何乐器中为了使旋律更加连贯流畅以及更好的去表达乐曲的情绪,指法显得尤为重要。在青山桥唢呐的演奏中,演奏者将原本是竹笛演奏的技巧运用到唢呐上。在应用这种技巧时,手指要迅速按闭所吹奏的装饰音与本音之间的音孔,同时要控制好气息,不然会在吹奏本音时音不准。为了使乐曲的情绪表现的更热烈、活泼,青山桥唢呐演奏中出现了颠指的技巧,这个方法就是手指根部要用力、手指尖要保持放松的状态继而有弹性地按音孔。还有一种技巧叫做借孔音,这种演奏技巧是指在吹奏某一个音阶的时候,不在原来的音孔发音,而是运用气息去控制使原音孔的上方或者下发发音。
通过发现和探索,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青山桥唢呐独特的魅力,对这种民族乐器产生兴趣,让其更高频率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将很多罕见的技巧,如“口鼻双吹”“双鼻孔演奏”学好,发展下去,让青山桥唢呐走出湖南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梅雪林.唢呐研究二题[J].中国音乐,1996,(02):62-63.
[2]尹凤柏.概述唢呐的演奏风格与技巧[J].艺术研究,2008,(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