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理论话语形成的文化逻辑与启示
2018-01-22刘枫
刘枫
摘要:理论话语的形成既与现实相关又与历史相关,对美国新闻理论话语形成历史、理念来源、现实表现等的分析表明,关注现实问题,提出新概念,建立表达范畴,最终形成文化自洽对于理论话语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新闻理论话语;文化逻辑;自洽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11-0024-03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新闻理念在当前世界新闻大舞台上颇具市场,成为部分学者解释新闻现象、新闻从业人员追求新闻理想的常用话语。然这种理论话语的历史演进过程、理论话语与所在国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适应性却未被广泛地考虑。弄清楚美国新闻理论话语产生的文化逻辑,对于反思新闻理论话语使用的恰当性、运用理论话语背后的理念思考问题正确性与否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形成历史
一般认为,美国新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党派新闻学、现代新闻学以及公共新聞学”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话语特点:1970年代前捍卫媒介独立地位阶段,1970年代至新世纪新闻话语研究阶段,本世纪以来对新闻事业与新闻报道品质的关注。捍卫媒介独立是对党派新闻操作模式的反抗,关注媒介权力是对媒介霸权的反思,而公共新闻学和关注新闻品质则是对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和真相的再次回归。总体而言,无论是哪种新闻话语,其核心在于构建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或者更加明确地说是新闻与民主间的关系。
从形成的历史来看,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产生至少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媒体;二是政府;三是民众;四是处于观察和研究角色的学者群体。表面上来看,在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形成中政府所占份量比较少,但正如班内特所言,美国的一系列规则和方案善于塑造一种“幻像”,从而形成我们表面认知上的民众与媒体间的斗争关系,并间接地将这种关系传导到媒介研究者身上。作为反思的重要群体,学者往往从媒介与政治冲突的角度、民众与媒介的冲突的角度以及不同群体冲突的角度甚至是不同政体、国别的冲突来理解新闻及其操作,最终形成各式各样的描述性或解释性结论。
在美国新闻理论形成的历史上,两党纷争、两次大战、冷战以及如今的自媒体以及碎片化传播对其影响深刻,前三者是典型的两种理念、两种利益集团间的斗争,而自媒体及其所带来的冲击则是彻底的两种文化的不同表现,从这点来看,斗争性是其新闻理论话语产生的背景音乐。从具体的新闻理论话语来看,自由主义是对封建管制以及对控制经济自由发展的斗争,社会责任论是对媒介运行失序的斗争,以“独立”著称的新闻专业主义是对商业侵袭和政治垄断控制的斗争,对报道品质的关注则是对自媒体众多乱象的斗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斗争,美国新闻理论均较好地契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较好地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对内和对外需要,在政府的掌控范围内始终是这些理论话语的潜台词。因此,关注新闻理论的话语产生历史,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具体的理论话语是什么,更要关注理论话语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契合性,唯有如此,方能全面地了解理论话语的本质。
二、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理念来源
完整地理解理论话语应考虑四个方面:理论话语产生的问题语境,理论话语产生的目标语境,理论话语产生的理念语境,理论话语产生的文化语境。所谓问题语境即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描述,如“新闻自由”“掏粪运动”“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等等,这类话语既有描述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话语,也有分析阐释的方法话语,还有提倡一定理念的理念话语。从话语的社会影响力而言,理念话语对于其它领域造成的影响更大,其次是方法话语,影响力最小的则是现象话语。无论是何种话语,每种话语产生均有其明确的目标,有描述性目标,有分析性目标,也有改革性目标。这其中,改革性目标影响更大,容易形成话语动员,我们探讨理论话语权之时实际所指对象就是这种带有改革和社会动员内容的目标性话语。理论话语产生的理念语境则是指支撑话语产生的最一般性理念,如西方的自由主义、中国的个人节制性理念等。理论话语产生的文化语境关注的则是理论话语的文化契合性,正常情况下,在无外力的影响下,理论一般不会对文化形成强烈的叛逆,因为人无法离开自己的文化去批判自己的文化,这恰如人无法在地球上将地球举起一样。但是如果引入外来文化的理念,则容易形成文化批判,进而形成文化的不适应性。这四种语境从具体到抽象,越来越与话语产生的文化语境相连。因此,分析新闻理论话语首先要分析新闻理论话语的类型,对于理念动员性的话语则要充分关注其产生的理念。
单纯从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产生,尚不足以看出其理论理念来源,但是如果将其放在与中国新闻理论话语形成理念的对比角度来看,则可以较为明确地发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痕迹。无论是早期的美国还是当今的美国,移民是其文化的底色,早期移民偏好自由,强调个人主义。就美国新闻话语而言,在业务操作上,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自由是其话语的核心特征。这种话语产生于独立理念,是个人主义的集中表现,体现在政治上则是分权和争权。在话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接受实证主义的逻辑,使得其新闻理论话语权威性较大,从而形成其合理性表象。
除了理念动员性话语外,那些方法路径性话语的影响依然很大。举例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发达的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深刻,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批判性新闻话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路径,如新闻理论的批判话语,这种话语产生于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之际,如将其引入,尤其是引入至一个经济刚刚起步的国家,则其理念会扼杀社会发展,从而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效果,而非产生推动效果。
总体而言,理论话语是一套用来分析总结概括现实问题的话语,当用一种理论话语去分析探讨其它地域内的现实问题之时,理论话语背后的文化想象自然而然也就跟随过去,从而形成对被分析对象的困扰。
三、美国新闻理论话语的现实表现
当前,美国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经济发展的人均指标,都居世界首位。即便如此,当中国经济具有赶超优势之时,美国的一些政治话语已经出现悄然变化,其话语从过去的“帮助者的强势逻辑”发展至如今的“被害者的弱势逻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理论话语的显著特征,即能形成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匹配的美国逻辑、世界眼光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被用以解释世界问题,从而与美国霸权主义逻辑完美配合。其在现实表现上就是典型的批判思维,对内能与文化相融,对外能形成话语批判权。
新闻理论话语的批判有两类:一是对内批判反思,二是批判的对外输出。前者在总体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领域出现的理念偏差进行纠正,而后者则是以己为标准,展示话语权。但是这种话语权的展现并非简单的话语输出,而是问题输出。但人们关注到某些问题之时,使用一定的问题话语,思考问题的逻辑便也输出了。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例,专业主义产生于新闻独立性受到冲击,其前提是新闻本该独立。单纯的独立理念容易造成误解,真正的问题在对于独立中“度”的把握,世界上没有完全独立之说。当从一种文化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之时,人们往往仅关注新闻独立中表面的“度”,而没有关注到独立的深层维度。也就是说,理论话语在从一种文化进入另外一种文化之时,文化背景丧失了,从而导致人们进行绝对化地思考问题。
但是也有例外,以“媒介融合”这一话语为例,“媒介融合”产生于美国,但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一方面因为这类话语仅是现象描述性话语,未与深层文化相连,另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媒介融合或者说新媒体的发展远较美国来得更快、更猛、规模更大,从而使得理论话语迅速出现转向,新的问题、新的现象不断出现,从而使得理论话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这类理论话语并没有与之相随的理念,争取话语则需要在这类话语背后赋予理念。
四、美国新闻理论话语权的形成
从理论上来说,新闻理论话语权来源于理论的解释力、融通力和对抗力,但就话语权的形成来说,它产生于三大因素:经济领先、技术领先和问题领先。理论源自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总结探讨,理论阐释的问题产生得越早,则理论越可能占优,其话语传播力自然变大。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各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理念并无多少差异,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总结方式略有差异。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由于各国发展速度的差异,出现的社会问题便有早有晚。问题出现得早,对问题进行观照的理论便也可能出现得早。也就是说,经济越领先,技术越领先,经济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便会越复杂,总结经济、技术及其发展规律,探讨关注人与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各类思想便会出现得越早,由此形成先发优势。从这个方面来看,理论话语权并非来自于理论在思维层面的优越性,而是来自于理论在时间层面的优越性。
就美国新闻业而言,虽然最早的新闻业不是产生于美国,但美国拥有较早的大众报纸,庞大的地域,发达的经济,相互斗争的两党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各类人群不断地阐释着各自的新闻理念,从而使得其理念相对丰富,无论是大众媒体的操作理念还是对大众媒体的批判理念,均具有相对较广的包容性,从而使得其它国家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以及理论研究者误认为美国新闻理论更加先进。其后两次世界大战,占有优势的经济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发展对媒体的强烈需要,使得美国的传播理论获得极大的发展,间接地丰富了新闻研究的领域和路径。
五、启示:理论话语应注重概念表述和方法探索
从美国新闻理论话语权形成的路径来看,关注现实问题,提出新概念,建立表达范畴,最终形成文化自洽是其话语权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首先,在关注现实问题上,自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由于地处美洲且一家独大,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仅未受其害,反而受益不少,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由于经济领先,从而导致与之相随的技术领先,从而使得其出现的新闻问题领先于世界。因此,从问题产生的先后来看,美国新闻理论话语具有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有时甚至掩盖了理论话语背后的文化。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下,美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形成了一系列规范,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概念和方法的树立,从而使得人文社科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表达”范畴。实际上,问题、概念、表达等并不一定导致话语与已有利,重要的是研究者的视野或者说研究者的文化深层意识对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对美国问题的研究多为美国本土研究者,从而使得其研究具有浓厚的美国意识,而不是他国意识,这就使得建立在美国文化基础上的美国新闻研究能与美国文化自治。就此而言,具有本土文化意識的研究者对出现的新闻传播新问题进行研究是建立新闻理论话语权的第一步。而要使得理论话语具有话语权,其方法和路径意识也非常重要。
理论话语有“问题话语、方法话语、制度性的整合话语以及理念话语”等不同的层次,其话语权或来源于现实,或源自于外在力量,或为理念的引进。当解决了从何处出发、以何种方式出发之后,到达哪里便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创新当前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方法,关注研究的路径创新,对于提升新闻理论话语权具有极大的好处。因为从当前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实力来看,我国媒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只剩下时间问题了。从理论话语的来源来看,可以将其分为输出性话语与输入性话语,当解决了新闻理论的问题来源和方法来源,它便具备输出能力,最终新闻理论因为超越“问题”而成为评判标准,届时理论与文化的适应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不过在问题解决之前,强化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薛耀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