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语篇重复阅读的眼动研究
2018-01-22沈英伦孟珠兰泽波王影超闫国利
沈英伦 孟珠 兰泽波 王影超 闫国利
摘要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作用。研究采用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呈上升趋势,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平均眼跳幅度显著增加;(2)阅读遍数与目标词词频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 重复阅读,英文阅读,词频效应,眼动研究。
分类号 B842.5
1引言
重复阅读(repeating reading)是一种将相同文本连续阅读多遍的教学策略(LaBerge & Samuels,1974)。大量研究证实,重复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Chard,Vaughn,& Tyler,2002;Holder,2017;Roundy&Roundy;,2009;Strickland,Boon,& Speneer,2013;Therrien,2004;Yeganeh,2013),这一现象称为重复阅读效应。
LaBerge和Samuels(1974)提出的自动化理论(automaticity theory)可以较好地解释重复阅读效应。该理论认为,为确保充分理解文章,读者在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到高水平加工时,必须达到在低水平加工上的自动化。当低水平加工不能自动进行时,读者就会消耗大量认知资源来识别单词,这就降低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关注度。重复阅读有助于读者实现解码和识别文本词汇的自动化,通过促进低水平信息加工的自动进行来提高阅读的效率。
先前考察重复阅读效应的研究大多以阅读理解正确率或阅读速率作为因变量(Chang & Millett,2013;Roundy & Roundy,2009;Yeganeh,2013),随着阅读研究技术的发展与推进,部分研究者开始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重复阅读过程中阅读行为的实时变化。眼动追踪是一种能够记录在线阅读行为的灵敏而有效的技术,多种早期和晚期的眼动指标为研究重复阅读影响阅读加工的时间进程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借助眼动追踪技术探讨重复阅读效应机制是当前重复阅读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Ardoin,Binder,Foster,& Zawoyski,2016;Foster,Ardoin,& Binder,2013;Zawoyski,Ardoin,& Binder,2015)。
李春玺(2012)采用眼动记录法发现,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平均注视时间降低,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减少,眼跳幅度增大。研究还发现,3-4遍是最为有效的重复阅读次数(Foster et al.,2013)。除促进文本低水平加工之外,重复阅读还会影响高水平加工,表现为重复阅读削弱了句末“打包”(warp-up)效应(Kaakinen & Hyona,2007),增加了读者对语篇主题结构的熟悉性(Hyona,1995)等。
然而就重复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是否受词频等文本特征的调节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词频效应是指在阅读中对词汇的注视时间会受词频的影响,较之高频词,读者对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更长的现象(Inhoff,Starr,Solomon,& Placke,2008;Rayner & Duffy,1986;Yan,Tian,Bai,& Rayner,2006)。词频效应被视作指示词汇通达的有效指标(Paterson,McGowan,& Jordan,2012)。Raney和Rayner(1995)发现重复阅读过程中对高频词和低频词的识别没有显著差异,而也有研究报告阅读遍数和目标词词频交互作用显著,重复阅读对低频词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高频词的促进作用(Foster et al.,2013;Zawoyski et al.,2015)。可见,在母语阅读中已有研究关于重复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是否受词频等文本特征调节并无一致的结论。
雖然重复阅读是促进读者提高母语阅读流畅性的最经典、引用频率最高的方法(Kuhn & Stahl,2003),但重复阅读在二语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才刚刚兴起(Gorsueh & Taguchi,2008)。研究发现,由于口语水平较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等问题,读者二语阅读的流畅性远低于母语阅读(Grabe,2009)。例如,Fraser(2007)报告了在精读(rauding)、跳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学习(learning)和记忆(memorizing)五项任务中,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汉语的效率均显著高于阅读英语的效率。其中在最接近自然阅读的精读任务中,大学生的母语阅读速率平均为每分钟441.63字(或词素),而二语阅读速率仅为每分钟181.02词。
已有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显著提高二语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水平(毕雅静,2012;贺学勤,2014;徐珊珊,2016;Chen&Ying;,2009;Gorsuch,Taguchi,& Umehara,2015;Taguchi & Gorsuch,2002)。Chang和Millett(2013)通过13周的重复阅读训练,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同一英语语篇的速率每分钟提高了47词,阅读理解正确率提高了19%,而没经过重复阅读训练的大学生的二语阅读速率每分钟仅提高了13词,正确率提高了5%。
然而目前尚无文献报告重复阅读对二语语篇理解的实时影响。Grabe(2009)指出,对于二语读者来说,低水平加工比高水平加工更为困难。此外,Zawoyski等人(2015)也发现,较之高水平读者,低水平读者从重复阅读训练中获益更多,因而我们认为,重复阅读对于二语阅读的影响可能表现出与母语阅读不同的特征。在母语语篇重复阅读的眼动研究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二语阅读仍不清楚。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英语语篇阅读的实时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重复阅读是否能够提高大学生英语语篇阅读的阅读效率,在阅读理解正确率、阅读速率以及眼动行为指标上会有怎样的表现?第二,重复阅读是否影响二语阅读中的词汇识别阶段,具体来说重复阅读对高频词加工和低频词加工的影响是否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2方法
2.1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目标词频:高,低)×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2.2被试
随机选取天津某大学大二至大四年级学生50人(其中男生2人),被试的平均年龄22.4岁(SD=1.93岁),母语均为汉语。所有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3材料
语篇材料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一项考察学生在做多项选择题时对改变答案的自我认知与实际结果有无偏差的科学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倾向于高估了改错的概率,而低估了改对的概率。该语篇材料节选自《心理学与生活》(Gerrig & Zimbardo,2016),共包括7个句子,206个单词。
目标词选择:将语篇中所有的名词按词频高低排序后,选取频率最低的6个单词作为低频词(范围为每百万词出现1-21次,平均每百万词出现10.5次),频率最高的6个单词作为高频词(范围为每百万词出现180-1826次,平均每百万词出现570.3次),目标词的词频确定依据《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桂诗春,2003)。目标词不出现在句首句尾及行首行尾。
材料评定:随机选取28名未参与正式实验的在校本科生对材料的难度和主题熟悉度完成5点量表评定(1非常容易~5非常困难,1非常不熟悉~5非常熟悉),平均难度为3.04,平均主题熟悉度为3.25,难度和主题熟悉度适中,符合本实验要求。
2.4仪器
实验采用Eyelink1000型眼动记录仪(采样率1000 Hz),被试机的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像素,刷新率120Hz。被试眼睛距屏幕约70 cm。语篇以黑色20磅的Courier New字体(该字体中每个字母占据的空间相同)呈现,1.5倍行距并配以白色的背景,分为两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每个字母在屏幕上的大小为14像素,约为0.45°视角。
2.5程序
每名被试单独施测。被试进入实验室首先熟悉实验环境,然后阅读被试机屏幕上的指导语,并由主试口头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确保被试理解正确。然后进行九点眼校准,校准成功后(误差值均在0.4。以下)进入实验。通过练习帮助被试熟悉实验过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中,同一段语篇先后呈现5遍,每一遍之后都会有不同的两个是非判断题以考察被试的阅读理解情况,平衡是非判断题出现的顺序。被试通过键盘按键反应。整个实验大约持续20分钟。
3结果
1名被试阅读理解判断题的正确率低于0.60,将其数据删除。被试回答阅读理解判断题的平均正确率为0.72(详见表1)。尽管存在正确率随阅读遍数增加而增加的数据趋势,但不同阅读遍数的正确率之间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F(4,192)=2.18,p>0.05。因而研究主要关注了重复阅读对于读者阅读速度的影响。
首先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除:(1)眼动追踪失败;(2)持续时间小于80ms或大于1200ms的注视点;(3)平均数正负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Bai,Yan,Liversedge,Zang,& Rayner,2008)。总共剔除无效数据占有效数据的1.84%。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在本研究中,眼动数据的分析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篇章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包括总阅读时间(total reading time,兴趣区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总和)、注视次数(fixation count,兴趣区所有注视点的数量总和)、回视次数(regression count,从当前注视词向之前某个词语眼跳次数的总和)、平均注视时间(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兴趣区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和平均眼跳幅度(average saccade amplitude,兴趣区所有眼跳距离的平均值)。二是对目标词眼动指标的局部分析,研究将嵌在语篇中的6个高频词和6个低频词分别使用矩形框标出,作为局部分析的兴趣区。局部分析的眼动指标包括跳读率(skipping rate,首次阅读中某个兴趣区被跳读的概率,即首次阅读中兴趣区被跳读的频率与该兴趣区被跳读和被注视的频率之和的比值)、首次注视时间(first fixation duration,首次阅读中某个兴趣区的首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凝视时间(gaze duration,从首个注视点开始到首次离开当前兴趣区之间的持续时间)和总注视时间(total fixation duration,某个兴趣区内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
3.1整體分析
以阅读遍数为自变量,各整体眼动指标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结果显示,在总阅读时间阅读遍数主效应显著F(4,192)=66.61,p<0.001,η2=0.58。经事后检验可知,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总阅读时间逐渐减少(p<0.05);第4、第5遍的总阅读时间差异不再显著(p>0.05)。
在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上,阅读遍数的主效应同样显著(注视次数:F(4,192)=72.41,p<0.001,η2=0.60;回视次数:F(4,192)=60.40,p<0.001,η2=0.56)。进一步分析可知,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每一遍阅读的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均显著减少(ps<0.05)。
平均注视时间的阅读遍数主效应也显著,F(4,192)=7.29,p<0.001,η2=0.13。进一步分析可知,第1遍阅读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后4遍(p<0.05);而后4遍阅读之间的平均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
在平均眼跳幅度上,阅读遍数的主效应显著,F(4,192)=21.73,p<0.001,η2=0.31。事后检验表明,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眼跳幅度不断增大(p<0.05),而后3遍阅读之间的平均眼跳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
3.2局部分析
本研究选取跳读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局部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
4讨论
大量实证研究支持重复阅读是一项有效的提高读者阅读流畅性的干预措施,但却无法对重复阅读效应的认知机制予以解释。虽然有研究应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母语重复阅读中读者眼动行为的变化,但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推广到二语重复阅读中。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探讨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重复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均有所减少,眼跳幅度逐渐增大,而阅读理解正确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差异不显著),因此研究认为,重复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母语为汉语的读者阅读英语语篇的效率。
根据LaBerge和Samuels(1974)提出的自动化理论(automaticity theory),为确保充分理解文章,读者在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到高水平加工(句法分析、语义整合、与世界知识联结)之前,必须达到低水平加工(词汇识别)的自动化。因此重复阅读对于阅读流畅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帮助读者完成词汇识别的自动化来实现的。本研究为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研究发现,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指示词汇通达阶段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等局部指标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早期眼动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晚期眼动指标(回视次数)均发现显著的重复阅读效应,因此研究表明,重复阅读既影响语篇加工的早期阶段,也影响晚期阶段。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最为有效的重复阅读遍数,本研究发现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各眼动指标在第1遍和第2遍阅读之间差异最为显著,在第4遍阅读之后,反映阅读速率的最重要指标即总阅读时间不再显著降低,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4遍阅读是中文读者英语语篇重复阅读最为有效的遍数,即4遍的重复阅读可使读者受益最大。这与母语重复阅读的研究结果一致(Foster et al.,2013)。自动化理论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当读者达到自动化阶段时,则无需或仅需较少的认知资源即可自动识别单词。因此,在读者刚开始阅读时,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识别单词上,但当经过多次重复阅读时,读者已达到词汇识别的自动化水平,则无需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单词加工,这就意味着在阅读遍数较少时重复阅读效应更容易出现,但是到一定水平后,效应就逐渐趋于稳定。
此外,本研究选取了高、低频词作为目标词进行分析,在跳读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上均发现显著的词频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观察到阅读遍数和词频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第1遍阅读的词频效应(凝视时间:271ms;总注视时间:258ms)显著大于第2至5遍阅读的词频效应(凝视时间:154-189ms:总阅读时间:101-148ms),反映了首次重复阅读(第2遍阅读)最为有效地促进了词汇识别效率,这为自动化理论提供了来自二语研究的眼动证据。从目标词词频的角度分析,重复阅读对高频词和低频词阅读的促进作用不同。就第2遍阅读来看,重复阅读对低频词阅读的促进作用(233ms)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阅读的促进作用(93ms),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Zawoyski et al.,2015),说明对于二语读者来说,重复阅读主要是通过促进低频词的识别来提高整体阅读效率。对于Raney和Rayner(1995)并未发现重复阅读遍数和词频的交互作用,Foster等(2013)推测可能与选择被试群体的阅读技能有关,Raney和Rayner(1995)的研究对象是熟练的成人读者,Foster等人(2013)和Zawoyski等人(2015)的研究对象是二年级小学生。有研究(Faulkner & Levy,1999)指出,重复阅读主要促进熟练读者在語篇语义理解整体水平的加工,因而对熟练读者来说不需要将过多的认知资源耗费在字词识别上;相反,重复阅读对于低技能读者或阅读初学者则主要促进词汇水平的加工。鉴于本研究以二语读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阅读水平远低于同龄母语读者,因此本研究中重复阅读影响二语读者词汇加工的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阅读对于包含更多低频词的二语语篇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
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如下结论:(1)重复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中文读者的英语语篇阅读效率;(2)重复阅读既促进了语篇的早期加工,也促进了晚期加工;(3)阅读4遍是本实验情境中二语重复阅读最为有效的阅读遍数;(4)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