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资本重组的纵横坐标
2018-01-22张锐
张锐
央企资本重组历来是国企改革中最为活跃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板块。随着今年以来数十家央企近200位领导人员职位的密集调整,央企重组的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的表态,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行业将是央企战略性重组的重点领域,国有资本向国家战略性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以及优势企业配置与集中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和谐“三重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斯蒂格勒曾说:“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这对国内央企而言无疑具有借鉴与应用意义。虽然目前我国中央企业不足百家,但资产分布的线路依然过长且格局比较零散,整体获利能力与创新功力与国外同行业巨头存在不小差距,单一企业的主业既不清晰也不突出,同时企业之间资源响应与协同效应不强,央企的总体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作为一种经典的资源重组方式,横向联合被形象地比喻成“同花顺”,其所能产生的效果就是提升行业集中度与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减少同质化与无序化竞争,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产业链条,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构成强强联手的市场竞争态势。在这方面,央企展开的动作可谓风生水起,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重组形成中国中车,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形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宝钢与武钢重组形成宝武集团、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重组形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
与横向联合相比,被称为“一条龙”的纵向整合旨在打通全产业链,谋求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有机分工与无缝合作,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彰显协同效应。遵循这样的商业圭臬,我国央企迈出的步伐格外铿锵有力,如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重组形成国家电投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重组形成中核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与中国恒天集团重组形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在这种重组路径中,绝大多数都是采取整体资产无偿划拨或者吸收合并的方式而完成的。
打破行业或企业边界的跨界整合是一种侧重于业务层面的资源重组方式,其演进的路径是或无偿划转,或有偿收购,或股权合作,或资产置换,以及选择组建股份制公司等,目的是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的集中,形成数学上所说的“资源同类项”优势,也就是专业化优势。其代表性案例有三大运营商将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剥离出来形成中国铁塔公司、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退出煤炭行业且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等。
无论是横向联合还是纵向整合抑或是跨界整合,三者要么是由企业与企业“自由恋爱”而成,要么是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平台的“撮合”而致,如参股、控股、资本注入等,使市场化的力量从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更为重要的是,央企资源整合的半径并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延伸到了国外,如中国化工集团斥资49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科技公司先正达,上市企业中粮生化收购了3家中粮集团旗下境外公司100%的股权等。重组边界的增大显示央企资源整合竞争能力的增强。
嘹亮的凯歌
作为一种全新的人事安排动向,国内媒体集体注意到,今年以来,央企密集换帅风潮再起。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3家央企涉及161位领导人员出现职务变动,其中包括20多家央企“一把手”调整。在专家看来,密集的高层人事调度预示着新一轮央企改革箭已在弦,央企调整重组有望提速。
央企重组的加速主要基于重组后显著的整合效应。如:中国中车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产品覆盖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中国远洋海运综合运力、干散货、油轮和杂货特种船队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宝武集团构成了以钢铁产业为基础、新材料产业、现代贸易物流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及产业金融业等组成的“一基五元”产业布局,并一举升级成综合性产业服务商;中国二重整体划转入国机集团后,先后与后者的25家企业签约协同项目58项,并借助集团资源,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工程服务商及总包商。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望冲击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市场华为、中兴两家占优的格局,成为市场上新的“第三极”。
从整体来看,经过央企重组,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集中、布局更趋优化、研发能力大大提升,并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已有61家中央企業参加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在建立的14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央企牵头或参与组建的占80%。
最新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央企重组的重大经济价值。按照国资委的权威信息, 5年多时间以来,已先后完成20组38家中央企业重组,央企数量已经从117家降至96家,截止到今年6月底,央企累计减少法人单位11 261户。当然,重组整合并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企业户数或者降低央企的数量占比,而是要在瘦身健体的基础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收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8 877.9亿元,同比增长23%,收入和利润水平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此同时,截止到6月末,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到120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其中央企48家,整体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由招商局集团和中国外运长航重组而成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次登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财富》500强名单中位次上升最快(跃升175位)的则是由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重组形成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央企重组对扩充中国企业在全球500强中的“势力范围”以及影响力功不可没。
未来主旋律
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尤其是“去产能”顶层设计的要求,过去5年多时间的央企重组不少都发生在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行业,如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宝钢与武钢、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以及中核与中核建等的重组。转型期的目标完成后,在继续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重组的同时,央企重组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战略性意义重组将是央企重组的主流。登高望远,下一步央企将重点关注瞄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聚焦“中国制造2025”与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这样,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移动通信等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央企重点布局与导航的领域,更多的战略性协同产业平台将在新能源、北斗产业、大型邮轮等领域建立起来,央企的赋能作用将得到全方位发挥,中国经济也将因此浇铸出更为强大的钢筋铁骨。
其次,扩大“朋友圈”将是央企重组的趋势。作为改革的标杆,央企不会满足于自己的“范围效应”,在带动地方国企资源重组进程的同时,央企也将与地方国企形成交叉持股、财务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关系;同时,央企还将进一步敞开民营资本与境外资本进入的门窗,商业竞争领域央企的混合身躯也会勾勒得更加饱满。另外,伴随着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等一系列创新动作,央企作为全民所有制的身份将凸显得更加真实而充分。
再次,与改革共振将是央企重组的亮点。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改革正在沿着管企业与管资本分离、资源重组两条主要线路展开,二者之间本身就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比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央企重组提供资金支持,而央企重组也为前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导引,同时,重组后的央企绝大部分都要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实现管企业与管资本的分离。属于国有资产结构性调整的央企重组与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之间互相推动与彼此牵引的关系由此不断走向深化。
最后,强化协同效应将是央企重组的重点。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央企重组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深度的融合;不是物理组织的表面对接,而且企业间战略、组织、业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为了防止重组之后“两张皮”以及“打内战”等现象,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重组企业整合效果的评价与引导,尽可能缩短重组企业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转变的过程,加速“1+1>2”协同效应的释放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