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工匠精神土壤 培育“蓝领创新”文化
2018-01-22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从1978年开始宝钢建设,到2016年实施宝钢与武钢重组,走过了40年赶超一流、追求卓越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自2004年起,中国宝武连续15年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位列第162位,较上一年跃升了42位,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二。我们常说:职工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中国宝武长期坚持将一线工人作为创新主体,厚植工匠精神土壤,培育“蓝领创新”文化,成为中国宝武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宝武先后有7名一线工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名一线工人的5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人获得“当代工人发明家”殊荣、4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9人被授予省部级工匠荣誉称号;有22名一线工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年来,中国宝武申报的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已上升到50%以上,平均每天产生7件专利,七成由一线工人创造,企业技术秘密六成由一线工人完成。根植于工匠精神土壤的“蓝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宝武的一张“亮丽名片”,正有力地助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理念引领打造独具特色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
传统国企曾经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倾向,在对一线职工的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颇。为破除这种观念上的束缚,中国宝武紧紧抓住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企业文化凝聚共识、引领发展。
一是“育匠心”,传承和弘扬优秀企业文化。40年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的第二天,宝钢打下了建设的第一根桩。可以说,宝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背景下联合重组的中国宝武,则是深化改革的产物。因此,改革创新是贯穿于公司成长发展的优秀文化基因。在培育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中国宝武始终坚持“人人都可以创新”的理念,从建成投产开始就广泛开展职工自主管理活动,鼓励职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将岗位作为“蓝领创新”的最好舞台,在每一位职工心中播下了一颗立足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目前,中国宝武共有7 177个自主管理小组,为一线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和岗位成才的广阔舞台,涌现出一大批明星职工。其中,被誉为“首席金牌工人”的孔利明,截至退休前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数达427项,其“上海职务发明第一人”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工匠精神在他看来是一种职业信仰。他扎根一线49年,从入厂前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全国劳模。1999年“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成立,使职工岗位创新开始走向团队创新,掀起了群众性的创新热潮。如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创新”已得到广大职工的价值认同,“蓝领创新”成为宝武式创新的最大亮点。
二是“话匠心”,凝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共识。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企业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更离不开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中国宝武在全体职工中组织发起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网络大讨论。职工们热议不断,纷纷亮出观点和态度——
“用手做事,那是工人;用手和脑做事,是工程师;只有手、脑、心并用,才是工匠”;
“产能已经过剩,产品必须在个性化、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塑造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
“像我师傅那样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从无差错,那就是工匠精神”;
“新时代要继承老工匠的执着,弘扬新工匠的求新”……
大讨论赋予了工匠精神一个丰满的立体的接地气的宝武式定义。近年来,集团公司每年都策划组织工匠精神主题论坛,邀请王康健、王军、龚九宏、宋俊等不同年代的“蓝领创新”骨干,围绕“今天这个时代谈工匠精神是不是太落伍”“年轻人不喜欢在现场工作怎么办”“一辈子在现场重复同样的工作,是不是很失败”等职工普遍存在的困惑,分享各自的理解和体会。共话匠心,凝聚起广大职工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共识,也点燃了广大职工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渴望,激发了他们立足岗位、共同担当的使命感。
三是“敬匠心”,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公司上下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利用企业内外、线上线下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宝武工匠”“蓝领创新”的典型人物和最佳实践。
通过事迹宣讲、颁奖典礼等活动,邀请优秀代表上台,接受鲜花和掌声,使他们获得最大的尊重和认可。
将“宝武工匠”的故事编成册、拍成片,让他们成为中國宝武的形象代言人。比如,宝钢股份制作了“致匠心”系列微视频;宝钢工程将创造“岗位吉尼斯纪录”的优秀员工和团队的故事汇编成故事集《打造工匠精神争创最佳实践》等。集团层面连续两年策划开展“宝武匠心”故事征集和宣传活动,挖掘了20多个宝武匠心故事,通过微视频、海报、电子书等在各类平台传播,并邀请员工参与评论,近期将集结编纂《宝武匠心》文化故事集,作为传播、传承工匠精神的培训教材。
制度保障为培育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培育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不能光喊口号,需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实现职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高度融合。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为支撑“蓝领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和有效开展,中国宝武确立了党委领导、行政运作、工会主推、团委参与及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宝武集团技术创新委员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并对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中国宝武从规范和提高入手,把“蓝领创新”活动融入企业科技创新大平台,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岗位创新活动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引入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拓宽成长空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多年来,中国宝武与时俱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不断推出育人新模式。中国宝武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建立起了横向分类合理、纵向层次清晰的柔性岗位体系,创造性地推出了技术、产品、设备三大工程师岗位系列,首席、主任、区域、协理4个层次的技术业务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从初级工到技能专家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2006年,“首席操作维护”制度的出台,打开了“蓝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大大拓宽了蓝领们的成长空间。此外,结合“智慧制造”与“互联网+”,通过在线学习与离线培训相结合、“网上练兵”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劳动竞赛与技能大赛相融合的方式,促进职工素质与技能同步提升。为加快打造“未来钢铁”竞争优势,培育高技能的“工匠”群体,中国宝武在最近制定的《2018~2020年智慧制造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加速培育包括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技能队伍在内的智慧制造人才队伍,夯实智能制造根基。
三是实施精准激励。目前,中国宝武已经建立起了多维度、全覆盖的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物质奖励从“合理化建议采纳奖”10元到“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10万元~100万元,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奖项;宝钢股份等企业设立职工创新排行榜,将创新积分与岗位工资晋升挂钩,将岗位创新成果作为职工晋级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精神激励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的、自下而上的荣誉激励体系,给予每一位敬业专注、创新创效的职工出彩、展示的机会;公司每年还挑选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国际发明展,让普通职工也能跨出国门,站到国际舞台上亮相。在今年5月结束的2018年巴黎国际发明展上,中国宝武的11项“蓝领创新”成果全部获奖,金奖获奖比例占中国参展团的50%,充分展示了宝武一线职工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体系支撑齐心协力厚植传承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的重组整合,中国宝武成为跨地域、多基地、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要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地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需要齐心协力、多策并举、协同共赢。
一是实施多层次、梯度化的平台建设。遵循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中国宝武“蓝领创新”形成了以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从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JK)到职工创新小组、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活动基地的多层次、梯度化创新平台,以及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机制,形成了由个人到团队、由低端到高端的创新格局。目前,中国宝武已组建起2 312个创新小组、232个创新工作室,还有一支由178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职工创新活动指导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以“50后”为示范、“60后”为引领、“70后”为骨干、“80后”为未来中坚、“90后”为后备的梯次结构,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得以弘扬和创新。近3年来,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47.3万条,产生经济效益43.53亿元,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创造经济效益213.86亿元。
二是搭建多样化、纵深化的活动载体。9年前,公司创办了“职工创新日”系列活动,以论坛发布、头脑风暴、成果分享、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宣传“蓝领创新”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成功做法等。同时,由工人发明家、创新志愿者组成咨询团队,与基层单位岗位创新积极分子共同探讨创新路径,解决技术攻关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从2012年起,“创新大篷车”又将工匠精神、创新文化向基层一线进一步延伸。“大篷车”载着专家团队、成果展板等走基层、下现场,就地普及、随车指导、随时开讲,这种“原生态”的形式被职工亲切地称为“大篷车1.0”。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不同地域、不同基地的职工可以从平台上随时随地获取“创新思维与技法”“岗位创新点捕捉”等理念、工具与方法,“大篷车”升级为“2.0”,成为大受欢迎的“网上大篷车”。
三是建立需求对接、成果共享的协同机制。“蓝领创新”成果只有应用在现场才能发挥更大价值。2017年,中国宝武开展了职工岗位创新成果推介及共享推广应用活动。首批试点推介的53个“蓝领创新”成果反响热烈。其中,36个创新成果收到了来自武钢集团、宝钢股份、八一钢铁、韶关钢铁等集团下属单位的90条需求意向,充分发挥了“蓝领创新”成果共享应用的叠加协同效应。随着中国宝武整合融合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蓝领创新”成果共享与移植,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单元加速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共赢,让工匠精神生根发芽,结出更多硕果。
作为中国钢铁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宝武承担着中国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引领的责任。为此,我们将继续坚持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员工价值理念、外化于岗位创新行动,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宝武制造”迈向“宝武綠色智慧制造”,培育并凝聚一大批工匠型、智能型职工扎根现场、持续改善、创新攻关,为早日实现“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集团"的愿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