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行动指南

2018-01-22黄福寿

理论与现代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共产党宣言

黄福寿

摘要:《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既指个人发展,又指社会发展,而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它是新发展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和实践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新发展理念;行动指南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8)06-0026-08

《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共产党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过程,而且也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一、《共产党宣言》中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3这一命题,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537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作了进一步表述,就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3]56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指人性的自我实现,它体现为个人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独特性、创造性的发挥,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人的类属性在个人身上的充分实现。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具体的个人发展来讲,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能力、人的自由个性、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主体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从人的发展范围来说,人的发展不仅仅是指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发展,应该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发展。由于在未来社会里,消灭了旧式分工,结果不再是个别人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而必然也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阐明只有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才可能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里的前提是“每个人”,而不是“一切人”。“一切人的发展”是结果,只有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上,这个结果才出现。

(二)人的发展还必须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仅是同步的,而且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个人必须在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目标。首先,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自身演变的历史,而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是人的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人写就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的发展最终根源于每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其次,社会的发展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和原动力。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生产力因素、阶级斗争因素,也包括科学技术等因素,但其最根本的动力因素则在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是由于“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4]。可以说,没有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没有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就不可能有社会制度的创新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人的客观需要(首先是与人的自然相对应的物资资料的需要),才产生了为满足需要的各种生产和活动;正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全面性,要求着社会发展的全面性;正是因为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需要的不断再生性和无限的递增性,才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深刻和最根本的动力源。最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与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实现每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出发去揭示未来的新社会,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尺度,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还是人作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都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都必须通过人的发展来反映和表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理想追求。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个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人的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因此,由人的共同体所组成的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首先,社会发展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531。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了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料,才最终使人摆脱了贫困状态,并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向着全面自由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其次,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社会关系。社会作为个人的共同体,是以社会关系的形式存在的。个人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再次,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教育和科学。教育和科学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智力手段,它能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2]689人的发展也就是剔除人的“野性”唤起其适应社会的“人性”,教育和科学能够“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200。最后,社会发展为实现个人发展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个人发展也是实践的,是个人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一般个体在天赋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现实中人们之间之所以有较大差别,就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在社会所提供的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不同平台上的实践程度的不同。正如马克思描述的:“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2]619因此,个人发展的實质,也就是个人在“社会”所提供的实践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和“社我”的统一。离开社会这一“实践平台”,个人永远不能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获得“自我”的全面发展。

总之,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层原因和终极价值目标,因为“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5]的;而社会发展则为个人发展提供了环境和前提,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二、新发展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这一宗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19新发展理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是这一宗旨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核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和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一)新发展理念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在论述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时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2,这里讲的“绝大多数人”就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没有推翻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以前,这个“绝大多数人”是不包括以剥削、压迫无产阶级为自己存在前提的资产阶级的;然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再去压迫、剥削其他阶级,而是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使全人类都获得解放。因此,“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将必然导致为一切人谋利益,为全人类谋利益。到那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3这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

新发展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人的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于什么是人的本质,什么是人的发展规律曾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发展理念在这一问题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去解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人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针对以往“以物为本”的片面性而提出的;也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是针对“以官为本”而提出的,……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的认识和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它坚持了《共产党宣言》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代,人民群众总是生产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人的发展规律最本质含义就是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承认并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6]21,这在发展的目的、动力和成果的享用三个方面,都明确人民是唯一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则。

(二)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早就发现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现象。在这种社会制度中,劳动“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2]157作为人类主体的劳动者,越来越失去人之为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者——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商品;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不再是积极的主动的人,而是成了机器的附属物。旧式的分工不是出于人的自愿的分工,而是一种自然的、被迫的分工,任何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越出这个范围,你是一个钳工、车工……,只要你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你就始终是这样的人,人的存在和发展完全被片面化了。这是对人发展的一种扭曲。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这种片面发展而提出来的。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战略原则,为建立共产主义、实现崇高社会理想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因此,《共产党宣言》也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当然,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解放一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完全意义上的共产主义要经过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人的努力方能实现,这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创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过程它必然具有组成它的若干阶段和环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阶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思想。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7],既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又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而人越是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反过来又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促進入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所主张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三)新发展理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但“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进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因此,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2]544-545因此,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纳入到历史中来,作为历史的现实基础问题来解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超越旧的历史观的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人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以不断地生产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来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人类与自然的疏远,而是人类与自然的一体性的实现,是自然主义与人类主义的统一。人同自然在“实践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并不能消除人同自然在“存在论”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改变不了人类对自然界整体的依赖性和不可超越性。人类的劳动不能破坏自然界整体动态结构的平衡,不能破坏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反之,就是“异化的劳动”,必然会引起“自然的异化”,使人类生命失去自然支持系统,陷入无法继续生存的境地。生物进化论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当一个物种的生命功能结构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又来不及做出基因调整时,将要引起这一物种的灭绝。人类也是生命体,不可能超越生命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及人类对这种一体性的依赖和不可超越,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即: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内”,不能把人类摆在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凌架于自然界“之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征服被征服的关系、索取被索取的关系,不是纯消费被消费的关系,而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人类损害自然就是损害自身,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身,而且只有保护好自然才可以保护好自身。新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6]50“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6]50不仅在“存在论”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想,而且在“实践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要求

新发展理念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重在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新发展理念,是在新时代继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社会物质基础的不断增强,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马克思说过,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時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这也说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根本上是一致的。离开了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人自身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离开了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必将走人误区。在这个问题上,不恰当地强调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绝对意义,庸俗地把人的发展等同于物欲的满足,当然是片面的。但是,否认物质基础对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也就否认了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进步的客观条件。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应该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着眼点,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努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权益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以及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定和维护,是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个理论认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就是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切实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6]36从制度安排上切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归根结底是以人自身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标准的。因此,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应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人自身的发展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以及健康素质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同时又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实践已经证明,那种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一时物质生产的做法,以及那种专注于资金、设备引进而疏于人文环境营造和人的素养提高的做法,都是有害的,需要引以为戒。

(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人们赖以存在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是人自身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发展,从凯歌行进到暂处低潮,虽历经坎坷,但初衷不改,即致力于为无产阶级及劳苦大众乃至全人类彻底解放创造条件、开辟道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从根本上说,也在于为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各种社会条件。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五)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对古代宗教神学“以神为本”和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深入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破解了历史发展之谜,即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真正主体地位。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确立,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应当始终围绕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展开,彻底改变“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为物役”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要求“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8]。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且更是行动指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需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l.北京:人民出版,1991:1258.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7]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8]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79.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共产党宣言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经济与收入分配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