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意”与“满足”语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对比分析

2018-01-22张子璇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义对比语法

摘 要:目前,各类工具书对“满意”“满足”的词性、语法功能等的界定存在区别。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检索BCC语料库、MLC语料库,运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结合的方法,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和对比、描述等方法,从三个平面对两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满意”与“满足”句法功能、语义和语用的异同,希望能进一步明确两词的意义与用法,丰富和完善现代汉语实词系统。

关键词:“满意”与“满足” 语法 语义 语用 对比

一、引言

在已有的学术论述中,对实词的辨析远少于对虚词、语序的分析,因为汉语的语法功能主要由虚词、语序来承担。在汉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中,对实词的界定已经非常全面和完善,但仍存在许多词意义模糊、近义词边界不清的现象,出现了例句“上级领导很满意公司里这一届班子的人选”①。笔者认为这种用法并不规范,因此有必要以这两词为例,进行三个平面上的准确分析。

(一)工具书释义

目前各类工具书中“满意”“满足”的词性、用法等有所区别:在《现代汉语词典》②中,两者都为动词,例句有“他非常满意这个工作”等。在《应用汉语词典》③中,“满意”为动词:心里感到满足、合意:“这套房子我很满意”“很不满意这件事”“他满意过谁?”。“满足”为动词:①感到满意,感到已经够了;②使得到满足。在《汉语8000词词典》④中,“满意”为形容词,后面不可跟其他成分;“满足”为动词。在《1700对近义词组用法对比》⑤中,两词词性都为形容词兼动词,例句有“他不满意自己这次考试的成绩”“他不满足自己这次考试的成绩”等。也就是说,现阶段两词词性尚不明确,更重要的是,学者对于两词各自的用法说法不一,问题主要在于“满意”后能否加成分、两词后面各跟何种成分等。这也是本文期望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还没有对“满意”“满足”的对比论述,但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注意到了汉语语法、语义、语用功能的区别,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学说,并从多个角度证实其科学性、实用性。

胡裕树、范晓(1985)首次对三个平面理论进行了描述与说明;张斌(1991)从符号学的角度审视了汉语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理论基本形成;金立鑫(1993)肯定了三个平面理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关于汉语语法形式的新的问题;施关淦(1993)阐释了该理论在语用层面的意义并指出三个平面理论主要应用在语言上,而非言语上;范开泰(1993)总结了三个平面分析的几种模式,提出了三个平面理论与传统语法的区别在于明确区分出了语法、语义、语用的三个方面,而不是混同在一起,并重点分析了语用平面的特征;范晓(2004)把三个平面理论称为三维语法,进一步厘清理论内涵并总结了语法研究的四条方法论原则。

在三个平面理论本身不断完善的同时,许多学者注意到了它的应用价值。

赵清永(1994)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说明了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留学生偏误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薛玉萍(2001)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分析了汉语中什么样的形容词可以进入祈使句,丰富和发展了祈使句的内涵与外延;蔡晓(2003)从分布状况、语义域、语用倾向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概述词“好多”与“好几”的使用情况;司玉英(2010)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对双宾兼语句的语法功能、语义和语用特性进行了分析;吴绩峰《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习得研究》(2013)、娜布其《处所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解析》(2016)结合语法、语义、语用层面对重叠词、处所词的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等。

此外,1991年黄山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讨会、1999年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等对三个平面理论的理论价值、理论来源、理论内涵、相互关系、分析程序、有待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满意”“满足”检索情况

“满意”与“满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都有所体現,可以通过构建具体检索式得到在单句中符合检索式的语言片段,通过分析词语搭配能力确定其语法功能,通过典型例句分析语义,通过限制语料来源(检索领域)分析语用。

语料库方面,本文选择BCC语料库(由北京语言大学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研究所开发)和MLC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

(一)语法层面

1.语料库检索

BCC语料库特点是数据量大,且可以构建检索式。以“满意”为中心词构建检索式“满意N⑥”“满意V⑦”检索“满意”作动语的例句。检索“满意N”共得结果12,255条,其中“满意”多作定语,如“满意工程”“满意单位”等;或存在断句问题,如“满意与不满意倾向分明”等,虽符合检索条件,但“满意”并非作动语。经筛选,“满意”作动语的结果共119条。构建检索式“满意N”“满意的N”“满意地”检索“满意”作修饰语定语、状语的例句,筛选后共得结果28,513条。构建检索式“得满意”“得.满意⑧”“得..满意”检索满意作补语、前面含结构助词“得”的例句。除去“得”为实词如“得到满意答复”等不符合要求的句子,共得结果135条。构建检索式“满意——满意的N⑨”检索满意承担的其他成分,共得结果76078条。由于数据过于庞大,笔者随机选取前7,700条结果进行分类,得到“满意”作主语55条,作谓语⑩6277条,作宾语1018条,另有350条无法单独归类。抽样比约为1:9.88。将结果扩大约9.88倍后,预测在总体样本中“满意”作主语543条,作谓语62010条,作宾语10057条,且有3458条无法单独归类。有效果共72610条。

综上,有效结果共89377条。以上数据将在下文进一步展开阐述。

在“科技”领域检索“满足”共得结果219956条。以“满足”为中心词构建检索式“满足N”“满足V”检索“满足”作动语的例句。检索“满足N”共得有效结果82722条,检索“满足V”共得结果18006条。经筛选,“满意”作动语的结果共100728条。构建检索式“满足N”“满足的N”“满足地N”检索“满意”作修饰语定语、状语的例句,筛选后共得结果2,852条,其中“满足N”0条,“满足的N”2852条,“满足地”414条。构建检索式“得满足”“得.满足”“得..满足”检索满足作补语、前面含结构助词“得”的例句,共得结果8条。构建检索式“满足M”k检索“满足”作动语,后跟数据的例句,共得结果4765条。构建检索式“满足——满足[NVM]”l检索满足承担的其他成分,共得结果114107条。由于数据过于庞大,笔者随机选取前10000条结果进行分类,得到“满足”作主语140条,作谓语1843条,作动语3857条,作宾语3870条,作定语117条,作状语3条,作补语0条,另有170条无法单独归类。抽样比约为1:11.41。将结果扩大约11.41倍后,预测在总体样本中“满足”作主语1598条,作谓语21034条,作动语44008条,作宾语44160条,作定语1332条,作状语38条,作补语0条,且有1940条无法单独归类。有效结果共112170条。

综上所述,有效结果共219485条。以上数据将在下文进一步展开阐述。BCC语料库所有检索结果见下表:

表1:BCC语料库检索结果

作主语 作宾语 作谓语 作动语 作修饰语 作补语 总计

定语 状语

满意 543 10057 62010 119 15720 793 135 89377

16513

满足 1598 21034 44008 149501 2884 452 8 219485

3336

MLC数据库优点是语料来源于各大媒体的节目文本,语言较为科学、规范。本文所选MLC语料形式为对话,也即语体多为口语,意在广泛收集各种形式的语料。本文将“形式”限定为“对话”,其他条件不限,检索到有效结果“满意”1,572条、“满足”1,555条。逐一分析语料后所得结果见下表:

表2:MLC语料库检索结果

作主语 作宾语 作谓语 作动语 作修饰语 作补语 总计

定语 状语

满意 15 124 1057 48 317 2 9 1572

319

满足 9 180 303 997 60 0 3 1552

60

2.结果分析

(1)满意

综合BCC语料库与MLC语料库检索结果,得到“满意”所作各成份分布如下:

图1:BCC、MLC“满意”检索结果

由于BCC语料以书面语为主,MLC语料基本都为口语,因此由上图可见“满意”所作各成分在书面语、口语中的分布情况。其中,“满意”在两个语料库中各成分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差距最高为3.0%(作动语),最低为0.4%(作主语),可基本忽略。因而,两图可综合为下图:

图2:“满意”检索结果

可见,“满意”最常作的成分为谓语,其次为修饰语,第三为宾语;很少作主语、动语、补语。

(2)满足

综合BCC语料库与MLC语料库检索结果,得到“满足”所作各成份分布图如下:

图3:BCC、MLC“满足”检索结果

由上图可见,“满足”在两个语料库中所作各成分比例相差也不大,最高为4.1%(作动语),最低为0.2%(作补语)。因而,两图可综合为下图:

图4:“满足”检索结果

可见,“满意”最常作的成分为动语,其次为谓语,第三为宾语,之后依次为修饰语、主语、补语。

(3)对比总结

结合两个语料库,“满意”“满足”所有检索结果如下:

表格3:“满意”“满足”检索结果

作主语 作宾语 作谓语 作动语 作修饰语 作补语 总计

定语 状语

满意 558 10181 63067 167 16037 795 144 90949

16832

满足 1607 21214 44311 150498 2944 452 11 221037

3396

将上表结果转换为百分比后,在条形图中显示如下:

表格4“满意”“满足”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两词常作的语法成分有很大差别。首先,从数量排序方面,“满意”常作成分,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作谓语、作修饰语、作宾语、作主语、作动语、作补语;“满足”常作成分,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作动语、作谓语、作宾语、作修饰语、作主语、作补语。

其次,从两词各自常作成分的前三位来看,在作谓语的频率上,“满意”比“满足”高49.29%;在作修饰语的频率上,“满意”比“满足”高16.36%;在作宾语的频率上,“满意”比“满足”高1.59%;在作动语的频率上,“满足”比“满意”高67.91%。也就是说,“满意”与“满足”常作成分频率差由高到低为作动语(“满足”高于“满意”)、作谓语(“满意”高于“满足”)、作修饰语(“满意”高于“满足”)。

词语常作的语法成分代表了它的组词造句能力和语法功能地位。从这方面来讲,“满意”与“满足”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满意”最常作的成分是谓语和修饰语,带有明显的谓词性和修饰性,相对而言动词性较弱;“满足”最常作的成分是谓语和动语,支配宾语的能力非常强,带有明显的谓词性和动词性。显而易见,二者都属谓词;“满足”明显的动词特征决定了它的动词词性,而“满意”虽然有很强的修饰性,但实词如动词、名词也常作定语,单凭这一点无法确定它的词性,因此还需进一步论证。

(二)语义层面

1.满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满意”被划为动词: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例句有:“他非常满意这个工作”“顾客对他的服务感到很满意。”

通过检索语料发现,“满意”在最常作的谓语成分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主语明确,如:

(1)……但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使康德满意……

另一种是主语不明确,如:

(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很少,值得临床推广……

当主语明确时,“满意”义为“符合……(主语)的期待”;当主语不明确时,义为“符合期待”。主语明确时,“符合期待”是主语的心理活动,代表一种心理状态,如“我很满意”代表“我”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令人民满意”代表让人民的愿望得到满足,符合人民的期待,是一种人民满意的状态。主语不明确时,句子的真正主語没有出现,但语义指向明确,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满意”,其实“满意”前省略了“令人”,即“满意”的主语还是人,仍然代表期待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因此,“满意”作谓语时,它的意义与其说是一种动作,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

此外,“满足”有极强的修饰功能,即常作定语修饰形容词。如:

(3)……一向严肃的公司老板脸上绽开了满意的笑容……

“满足”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如:

(4)……苹果先生满意地上了车,及时赶到了公司上班……

例(3)和例(4)中的“满足”都表示一种满足的、开心的心理状态。

以上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满意”的语义。综合“满意”的语法功能与语义,我们认为“满意”代表一种状态,修饰性极强,因此属于心理动词或形容词。纵观已经确定的心理动词,如:爱、恨、怕、喜欢、羡慕、讨厌、希望等,首先,它们的动作性較强,如“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切的感情,“羡慕”是向往别人的某种长处、优越条件,希望自身也拥有,都是内心产生并持续一种情感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支配着一种情感并会作用于特定的对象;其次,它们作动语后跟宾语的情况非常普遍。与这些心理动词相比,从语法上说,“满意”的支配性较弱;从意义上说,“满意”更像一种心理状态,而非心理活动。因此,我个人认为它的形容词性更强一些。

当然,本文的重点是进行“满意”“满足”两词的对比,而非对二者的性质下定论。这里是笔者依据数据与分析得出的初步想法。

2.满足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满足”被划为动词:①感到已经足够了:“只要能不亏本,我就满足了”“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②使满足:提高生产:“满足人民的需要”。

通过检索语料,“满足”最常作的句法成分是动语和谓语。在“满足”作动语的动宾结构中,宾语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代表某种主观要求、主观需要、客观需求、客观条件,宾语为主观性的要求时,“满足”的意义为符合……(期望)如:

(5)……实践本是当客体不能满足主体时,主体改变客体使之适应自身需要的积极活动。

宾语为客观性的标准时,“满足”的意义为达到……(标准、条件)。如:

(6)……式中参数σ满足1≤σ≤2,可取1~2之间的任何实数……

其二,“满足”的宾语是人。如:

(7)……理智对内对外同样必要;没有东西能像明晰的知识那样彻底地满足我们……

这时“满足”的语义为符合……(期望)、使满足。在“满足”作谓语时也有两种情况:其一,它代表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如:

(8)……这个城市能“让居住着自豪,旅游者羡慕,投资者满足”……

其二,它的语义为达到……(标准、条件)。如:

(9)……本文进一步指出,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即存在Aj>Al时,两迭代法收敛的充分条件……

可见,首先,“满足”动词性很强,代表达到、符合某种条件和标准;其次,虽然它的修饰性很弱,但当它作谓语时,常常代表一种心理状态,和“满意”类似。综合它的语法功能,我认为“满足”词性为动词兼形容词。

3.对比总结

通过对语料统计结果的分析可知,“满意”和“满足”在语义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满意”只能代表主观意愿,而“满足”既可表示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又有达到某种标准的意义。

当代表主观意愿时,两词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且主语明确,如“但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使康德满意”“满意”替换为“满足”后意义基本不变,即“但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使康德满足”,都表示不符合康德期待,他还会做进一步努力。而当主语不明确时,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很少,值得临床推广”,不可以说成“疗效满足”。

此外,在代表主观意愿时,二者意义也有细微差别。例如:

(10)……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

此句不能说成“让人民满足”。从语义上来说,“满意”指期望得到符合的状态,而“满足”是因为满意而不再继续追求其他条件、利益。从语法结构上说,“满意”本身是动宾结构,指“意愿得到满足”,一个词就能说明人民的心理状态;后者的“满足”是同义词“满”与“足”形成的联合结构,意义上更倾向于“达到”“符合”,对宾语的需求很强。这里“让人民满意”重点是达到人民期待的标准,而非让人民因为意愿实现而不再期待政府的管理,因此不能换成“满足”。另有例句:

(11)……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使居住者自豪,旅游者羡慕,投资者满足……

“让投资者满足”也可以换成“让投资者满意”,因为这里既可以说让投资者满足于取得的收益而不必继续追求更大利益,也可以侧重于达到投资者的标准而不限定是否继续追求其他利益。

由此看来,“满意”和“满足”为同义词,而非等义词。

(三)语用层面

1.文体

在不同的文体中,“满意”与“满足”的用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这是由它们的意义决定的。首先,在科技作品中,“满意”几乎不出现,而“满足”的使用却相当广泛。在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中,仅“满足N”,即“满足”后跟数据,结果就有4000多条。这是因为“满足”有达到某些标准、符合某些条件的意义,是客观叙述中表示符合标准必不可少的用语。如:

(12)……系统精度:满足±0.1%的精度要求……

(13)……式中参数σ满足1≤σ≤2,可取1~2之间的任何实数……

其次,在政论文中,“满意”和“满足”都经常出现。例如:

(14)……“让人民满意”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个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

(15)……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及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小说、剧本等作品中,由于它们都代表任务的主观心理状态,因此也经常出现。如:

(16)……乘人不备抢食几粒粮食,就‘喳喳叫着,十分满意地飞走了……

(17)……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

2.语体

如前文所说,BCC语料库多为书面语语料,而MLC语料检索限定为“谈话”,因此语料多为口语。

“满意”在两个语料库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差距最高的为3.0%(作动语),最低为0.4%(作主语)。也就是说,“满意”在书面语中不常带宾语,但在口语中,这种用法相对更频繁一些。例如:

(18)……民意调查也显示出来说,有七成左右民众非常满意现在两岸之间改善了双方的关系……

(19)……意思就是说,老百姓要不满意,就不满意那些政府,因为它们卖地卖得太厉害了……

在口语中,词语的语法功能更为灵活多变,不像在书面语中那么严格。此外,语料中含大量《海峡两岸》节目的文本,而台湾普通话和大陆相比有一定差异,这也是造成“满意”在口语中比例上升的原因。

“满足”在两个语料库中所作的句子成分比例相差也不大,最高为4.1%(作动语),最低为0.2%(作补语)。由于“满足”在书面语中作为达到标准的意义运用广泛,而在口语中多作表达意愿、满足条件,所以在书面语中“满足”作动语的比例稍高一些。

虽然存在微小差异,但两词在书面语、口语中的用法没有太大出入,基本一致,这为确定两词性质提供了方便。

三、结语

本文通过整合“满意”“满足”在BCC语料库和ML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初步判断“满意”为形容词,“满足”为动词兼形容词。在检索结果中,“满意”最常作谓语、修饰语,一般不能作动语带宾语;“满足”主要功能为动语,也可作谓语。在语义方面,两词都可表达符合主观意愿,但“满足”还有达到(标准)之义;在表达符合主观意愿时,两词词义还有细微差别。语用方面,在不同文体中,二者的区别在科技作品上比较明显:“满足”广泛用于科技作品,而“满意”很少出现;在不同语体(口语和书面语)中,两词的使用情况未见明显差别。

注释:

①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0:394.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上海:

商务印书馆,2012:869、870.

③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Z].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0: 841、842.

④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汉语8000词词典[Z].北京:北京

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821.

⑤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组用法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5:914.

⑥满意N:“满意”后跟名词。“N”指名词,下同。

⑦满意V:“满意”后跟动词。“N”指动词,下同。

⑧得.滿意:“得”后跟一个汉字或符号后跟“满意”。“.”指一

个汉字或符号,下同。

⑨满意—满意的N:检索含“满意”且排除“满意的N”的单句。

“—”指排除,下同。

⑩作谓语指在句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不包括作动语的情况。下同。

k满足M:“满足”后跟数词。“M”指数词。

l满足—满足[NVM]:检索含“满足”且排除“满足N”“满足V”

“满足M”的单句。“—”指排除,“[]”进行“或”关系的查询,括号内是多个词串或词性,用空格隔离。

参考文献:

[1]文炼.与语言符号有关的问题——兼论语法分析中的三个平面

[J].中国语文,1991,(2):52-62.

[2]岳方遂.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

会发言摘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4-27.

[3]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3,(2):7-15.

[4]金立鑫.形式、意义和“三个平面”刍议[J].语文研究,1993,

(1):46-51.

[5]施关淦.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汉语学习,1993,

(2):4-9.

[6]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3):37-52.

[7]赵清永.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看外国留学生的误句[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97-102.

[8]卢福波.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

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0,(2):74-81.

[9]薛玉萍.汉语祈使句和形容词的类[J].语言与翻译,2001,

(4):30-32.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蔡晓.从三个平面看概数词“好多”与“好几”[J].湛江海洋

大学学报,2003,(5):72-77.

[12]范晓.三维语法阐释[J].汉语学习,2004,(6):1-10.

[13]司玉英.双宾兼语句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J].内蒙古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8-152.

[14]吴继峰.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13,

(3):91-95.

[15]娜布其.处所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解析[J].语文

建设,2016,(8):95-96.

[16]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

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93-118.

(张子璇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00871)

猜你喜欢

语义对比语法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