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落实情感目标的教学实践
2018-01-22张晓荣
张晓荣
摘 要:音乐课程以优美的旋律、充满感情的字符来表达人们内心某种情感的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形式,音乐学科本身的客观特点就决定着情感目标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尤为重要。初中生只有积极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作曲者、作词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而这也是培养他们音乐鉴赏能力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目标;落实
教师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初中生对音乐学科的积极情感因素的教学设计,才能够促进美育的顺利实现。另外,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教学首位。那么,为了真正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落实情感目标,笔者将从以音乐情境来培育情感、以个性解读来尊重情感、以音乐创作来深化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讨论与介绍。
一、以音乐情境来培育情感
以境育情是最为常见的落实情感目标的一种手段,因为人类是社交动物,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更易于受到周边环境的熏陶与指引。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更容易促使初中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在指导初中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来学唱国歌,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一部经典的抗战电影——《太行山上》,朱德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相关片段。这部电影在描写战争场面时的拍摄手法十分经典,结合背景音乐,很容易调动出初中生内心深处对敌军的痛恨以及对我国的热爱之情,而这也正是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情感。果不其然,许多学生在看到战争的激烈场面时都流露出了不忍的神色,在看到朱德顺利建立太行山根据地时又有着明显的欣喜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再为学生讲述了聂耳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背景故事,并利用学生内心的爱国之情展开了本歌曲的教学,学生都表现得十分积极,用嘹亮、铿锵有力的声音来学唱了我国国歌,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二、以个性解读来尊重情感
现在的音乐种类繁多,每个创作者在创作音乐时的内心情感与真实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初中生与音乐创作者的经历、知识水平等都不盡相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初中生在解读具体的歌曲情感时常常会有一些预想之外的想法,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完全按照同一种情感强迫学生产生“共鸣”,而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思考来看待音乐作品,而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初中生音乐审美水平的必经之路。
在《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将莫扎特在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进行表述,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这首歌曲,通过他们在聆听时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在听完《渴望春天》之后,有的学生说道:“这首歌好轻快啊,听了这首歌之后,让人感觉一点烦恼都没有,心情好轻松。”有的学生说:“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感觉我的灵魂已经飞了出去,好像我就在原野间放风筝、捉蜻蜓,只有让我感到快乐的东西。”之后,我再讲述了莫扎特在疾病缠身的状态下创作了《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因为整首歌曲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痛苦神色。于是,有学生说:“我听着这首歌觉得生活很美好,春天代表希望,只要我们心里有春天,我们将不畏任何严寒。”
三、以音乐创作来深化情感
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所需要人才的最关键特征,初中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的并不是为了让初中生取得优良的书面成绩,而是希望其学会利用音乐来进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音乐创作,使他们真正学会用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而这就是让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到快乐与成功的最关键活动之一。
比如,在上述的《渴望春天》这节课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本首歌曲的结构特色,即a+a1+b+a2的小短歌,学生需要根据这首歌的结构来进行另外一篇歌曲的创作,主题便被定为“我最喜欢的××(季节)”。学生可以根据《渴望春天》的旋律,用描写季节的诗词或美文进行歌词填充,更可以自行填词作曲,但是整首歌的曲风应该与《渴望春天》保持一致,即明快、活泼。这种音乐创作活动可以渐渐消除初中生对音乐创作的陌生感与神秘感,而这也可以将莫扎特在《渴望春天》中所表达的乐观、充满希望与童趣的情感更好地传递给初中生。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所蕴含的宏大的美感能够给初中生带来许多积极向上的能量,教师也应该真正落实情感目标,使初中生逐步成长为创新性的,具有真、善、美品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小莲.融合情感体验的初中音乐教学[J].求知导刊,2013(3):143-144.
[2]杨朋.浅谈初中音乐的情感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