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1-22王雄飞
王雄飞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阅读的效率决定学生语文高考成绩的成败,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策略;理解能力;新课改
2017年全国考纲取消选考模块,增加阅读量,这无疑需要考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快”与“准”,在大势所趋的“快”标准下,如何强化精准阅读能力,是摆在高三语文备考教学中的棘手问题。今年高考语文的阅读量增加了8%左右,此外,数学卷、综合卷都渗透了大量的阅读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刻不容緩。
然而当前,高中许多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首先要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其次纠正存在的问题,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一、导致高中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学生阅读能力弱,从根本上讲,当然是读得太少的缘故。阅读少,自然读不“快”,也读不“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本之道在于多读、多写。不幸的是,大量的语文课堂却长期缺乏这种训练。语文教学拘泥于精讲、精读和反复训练,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有些高三老师急功近利,搞题海战术,而忽视反思、归纳和提升。这样的习题训练必然是低效率的,因为刷题并不能代替阅读,而需有泛读与精读的结合;讲题也不能代替阅读,而需有阅读的引领与深入;否则必然挤占阅读的时间而使语文教学的效益受损。
还有家长这种“不考的不许读”心理,使得学生阅读面越来越窄。许多学生即使阅读,内容也极为狭窄,品位也不高,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差,致使语文学习收效甚微。
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的同学,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主动阅读的内在因子,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让他们把阅读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渴求,自觉地去进行有效的阅读,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内文本的示范,注重朗读的节奏与层次感,并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最近,我们逐渐摸索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精选了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段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要报纸的时评文章,利用早读和晚读时间进行朗读,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当今世界,学习大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来应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授完新课,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比如经典名著、名人传记和热点时评等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阅读完文章之后,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或语段,甚至是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写一段感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及语言等做评价。
3.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授之以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引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训练。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2)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上。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材料的文字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3)综合分析,全面考查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总之,训练答题技巧,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圈定答题范围,筛选信息,组织语言等,是理解阅读语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契机。
新课改强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扩大学习空间,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特征,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在高考过程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由此,聚焦精准阅读,提升应试能力,是每位考生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每一位老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难题。但只要方法得当,相信学生阅读难的问题定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