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01-22赖志法
赖志法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新课改的不断修订,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的颁布,旨在建立一个合理、高效、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也不断深化改革,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不仅仅在内容和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革新,而且在教学理念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革新,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有很多的问题影响著高中数学的高效性。所以,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性;策略;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积极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不仅仅在内容和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革新,而且还在教学理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革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教师这方面来看,教师对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了解过于片面,在执行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古板;教师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缺乏经验。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理解上存在着难题,学生对数学课程没兴趣。这两方面的原因,也就造成了高中数学课堂的“含金量”较低,课堂效率不高。
通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教学实践工作,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接下来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建“情景化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知识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难理解。理解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没有这第一步,也就进行不了接下来的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高中数学?
“情景化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情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入或创建有特殊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特定化的教学场景把一些抽象性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一些具有生活色彩的例子,从而给学生一种直观化的体验效果,这样会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创建“情景化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情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不能一味地为了创建“教学情景”而创建“情景”,而是要尊重一定的客观事实,否则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时还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它不像语文有优美的句子,可以很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像英语,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实践活动。数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就是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很多数学课堂氛围低沉、没活力、没呼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效率。活跃的课堂氛围很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使高中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想要营造一个良好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例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问式教学、鼓励式教学。小组式学习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它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学会多少。而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有一个直观性的体验,并且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同时,我也经常展开提问式教学,例如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
(1)子集和真子集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点?
(2)交集和并集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样的是二次函数?
(4)二次函数图像是什么样的?
提问这样概念性的问题,目的在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上自己的课堂节奏,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才会把控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遇到回答不上来的学生时,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切不可严厉地批评,如果我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会使课堂节奏出现断档和陷入尴尬氛围当中,并且也会使学生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反而一些引导和鼓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中心来展开。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课堂氛围越来越沉闷、学生的学习思维停滞不前、学生的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想必这样的教学理念会大大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这一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显得更加科学和有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可使课堂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谭恢先.新课程背景下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4.
[2]郑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9):113.
[3]朱晓祥.新教育形势下对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5(6):14-15.
[4]裴贤喜.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2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