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学生将德育进行到底
2018-01-22汪思国
汪思国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始终,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无形但有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德育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德育是教育的主线
赫尔巴特说:“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又有人说:“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德育之重要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使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成长;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反向服务于社会,以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试想,没有德育,走出学校的孩子不认同社会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同,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我们常常会说,某些同学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没有礼貌、情商低,没有责任感,缺少荣誉感,这些正需要我们开展好德育工作。
二、德育的必要性
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以及网络等多种新事物的冲击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这些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欣喜于他们不再抄袭作业的时候,他们都在小猿搜题;当我们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电脑时,他们早已离开电脑,迷上手游;当我们告诫他们不要再打《英雄联盟》时,都说不打了,都转战《王者荣耀》去了。高中阶段,是同学们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急于摆脱师长的管束,但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尚不具备,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他们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匮乏——缺少理想、目标、责任感,在道德行为上存在缺失。校园中的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出口成脏;迷恋网络不能自拔;好逸恶劳坐享其成;无心学习,不思进取,思想迷茫等无不警示着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更多新问题、新挑战。
三、班主任是德育的主导力量
对于班主任来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线,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为了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需要:
1.追随学生,班主任不仅要爱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和能力。班主任拥有爱生之心,这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具有爱的能力,是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和爱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标。我们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谈“爱”,知道要“爱”,但真的做起来,爱一个人好难,更别提爱一群人。时常会听到学生反驳老师“学不学是我的事”“浪费的是我爸妈的钱又不是你的钱”,有了错误,老师指出来,学生第一反应不是承认错误,而是认为老师看他不顺眼,是针对他,故意找他茬。明明我们都是掏心窝地为学生好,但是为什么学生一点没觉得,反而产生敌意?因为我们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培养学生感受爱、表达爱的能力,能进行爱的传递,最终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友爱的班级氛围,形成适合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爱的生态环境。简单地说,就是不仅我们要对学生好,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好,更能够反过来对别人好,最后大家都好。而我们平时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只是付出爱,没有想过收获爱。只知道对学生好点就行了,至于学生怎么想,怎么做,并未太关注。后期我们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做,而且要关注效果,不搞广种薄收,在德育工作设计时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爱他人的能力。
2.追随学生,班主任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相遇,聆听他们心灵的悸动与低语,心中升起爱的阳光。我班有位原本成绩优秀的同学,高二的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开始一路下滑。糟糕的成绩加上父母盘问带来的逆反,他学会了逃避,原来就少言寡语,现在更不与人接触,整天低头不语。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反正我感觉自己学不好了”“我的问题太弱智了,我哪里还好意思问老师”“爸妈原来还对我抱有期望,现在也不抱幻想了”。我意识到,他的不自信,我的语言开导已经难以触动了,必须找个其他恰当的方式。后来,大清早进教室,我看到他坐在那里,就把办公室钥匙给他,让他到办公室帮我烧壶水;有时候上课前我会让他帮我回办公室拿下某个资料,尽管我并不需要;有时候我把改好的作业送到教室,不是交给科代表,而是交给他,让他帮忙发下去;有时我会让他把作业答案抄到黑板上。久而久之,我发现他的脸上多了笑容,开始自信起来,生活和学习都有了动力,逐渐走向阳光,学业成绩也一路回升。很庆幸他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所以,有些问题的产生本身带有相当的复杂性,解决起来就像电视剧中的拆弹专家拆除爆炸装置,直奔主题只会引爆它。这就需要采用迂回战术,让情感的温度上升,达到冰消雪融的效果。
3.追随学生,班主任要怀着一种服务的心态,在忙碌紧张的管理工作中学会感受教育的芬芳,享受教育生活的从容和豁达。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做班主任,就不如摆正心态,认真对待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做好服务,成全他们,也成就我们自己。学生与我们相处就这三年,三年后他们毕业走了,我们还在这里奋斗,这三年他对我们的认识就是一辈子对我们的评价。真心帮助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是在为现在的教育生活增添美好,也在为将来的回忆增添甜蜜。
4.追随学生,班主任要不断培养自己对教育生活的洞察力,尽可能地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被人关注、爱护的温暖和幸福,在师生的鼓励声中获得前进的力量。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学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学生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儿松开。别人很不解。大师回答:“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行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儿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积极性。”同样,我们做老师的,也要善于发现并保护学生的优点和积极性,并且寻找适当的时机让其充分展现。学生没有优劣,只有快慢;没有缺点,只有特点;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这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对人才的发现。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而信心满满的同学怎能不感激老师,感恩社会?
5.追随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叶老师说,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课程改革的必须。我们学校每年元旦各班级都举办联欢会,最初的时候,我怕他们搞不好,搞砸了,都是我亲力亲为。尽管晚会是搞了,但是都是我一个人策划的,水平有限,思维传统,所以效果平淡无奇,格调跟学生期望的相差太远。后来我将部分活动下放给学生做,发现原来在班里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一些人,此时像苏醒了一样忙着忙那,最后的效果比以往更好。再后来干脆全部下放。现在类似的活动都交给班委会策划组织,我只负责活动前指导和要求,中间指点一二就可以了,轻松而且效果相当好。还有就是周四教师例会时的班级纪律问题,原来每次都有人讲话,情况比较糟糕,每次会后我都要在教室发次火,但是情况并没有改观。后来我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开始使用信任的办法。开会之前,我告诉他们,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有自觉性的,这节课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都够遵守自习纪律,完成任务,是不是?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是。结果是这一节课前一半还不错,后一半还是热闹非凡。我并没有生气,因为这比我预先想象的要好。只是淡淡地告诉他们,上一节课大家辜负了我的信任,我有点失望,我要给你们的信用打个折。后面班级里当他们对我有要求的时候,我就会提一下这次失信的事。后来的自习课,理所当然效果非常好。所以,现在的例会也能开得更加安心。信任真的有一种力量。
四、要将德育融入具体学科教学之中
赫尔巴特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德育与教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们老师要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和视野,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渗透,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效果。譬如数学老师在讲抛物线时,可以说,抛物线就像我们人生的轨迹,有起有落,顺利时不必得意,低谷时不必沮丧;物理老师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可以顺势提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化学老师在讲到活化分子时,可以启迪成功不仅需要足够的能量还要有合适的去向;生物老师在讲遗传和变异的时候,可以指出遗传的影响无法改变,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每位老师都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挖掘知识体系中的德育因素,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进行得尽善尽美。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应该是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人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为成功人生做准备。叶圣陶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走,别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而我们老师就要成为教育家,让德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追随学生,将德育进行到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寿春学子,实现诚信、文明、正直、高尚。
参考文献:
[1]伍小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論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
[2]陈洁.现代中学德育主体性原则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4).
[3]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