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2018-01-22李贤贤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阐述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指出了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成本会计教学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成本会计 教学 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成本会计需要学生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識,所以在接触成本会计之前,学生应先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成本会计这门课系统性较强,前面分项目讲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后面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运用,前后内容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无法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
成本会计这门课数据处理复杂,计算量大。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五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等七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成立,每项计算都涉及公式、众多数据,因此计算量大。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从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来看,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涉及到分配标准的选择;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有五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四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七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特点,都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成立。从产品成本基本计算方法上看,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要学好成本会计,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密切配合,还需要学生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从而在具体运用时能正确的选择方法,而不只是从理论上知道如何去算成本。
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数学底子较差,难以应付复杂的计算。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是没有耐心去完成成本会计中系统的计算。成本会计的实践性强,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接认识和了解。
(二)教师方面
高职院校多数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不熟悉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不了解企业的管理要求,因此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间缺乏对课程的交流,因为教材没有统一的大纲,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被考核的压力,所以课程间的交流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三)教材方面
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含义、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等;第二层次是介绍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成本一般程序在不同企业中的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第三层次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其中第二层次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成本会计教材缺少对企业制造环境和生产流程的描述,所以不能形象、具体地介绍成本会计知识。在学完成本会计之后,学生也只是能根据一些条件把产品成本算出来而已,仍然不能根据算出来的成本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所以,成本会计的教学还只是局限于“理论”,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起来。
(四)教学方面
大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板书+PPT”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写”的课堂状态。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述的知识,这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造成课堂的倦怠,从而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互动。成本会计各项目之间联系比较密切,如果采用板书,由于黑板版面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需要借助于书本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而且增加其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当然采用PPT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状况,但是很多教师PPT制作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通过PPT把讲课的内容表达出来。
三、改革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
(一)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组应安排专人到实际部门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案例。在搜集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实性。成本会计的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数据,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针对性。每一个学习项目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要解决那个问题,以及能突破课程中的哪些重点和难点。三是参与性。所选择的案例不能太难,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遵循“学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学中除采用基本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等。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
(二)加强教师间课程的交流
成本会计组教师间应加强交流,交流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统一教学大纲等。新老教师可以开展“结对子”活动,老教师经常向年轻老师传授经验,年轻教师在信息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成本会计课程组的成员在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方面共同提高。
(三)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成本会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产品成本作为企业的内部机密,所以成本会计教学都局限于书本知识、课堂教学。虽然有对企业的实地考察,但是学校往往安排在大三的下半学期(毕业顶岗实习阶段),而成本会计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二的上半学期,两者相差时间较远。所以成本会计教学容易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理解与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组织成本会计的教学。首先理论讲授成本会计总论和成本会计核算一般程序,然后组织学生参观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其后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础层次和成本计算方法层次的学习和运用。其次理论讲授成本核算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再其次结合企业的典型案例讲授成本会计计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最后模拟实习成本会计知识整体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实际具体应用。
(四)完善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能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应制作高水平的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在课件中应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对反映成本核算各环节前后顺序的表格讲授枯燥、不直观的特点,可以设计反映成本核算数据来龙去脉的贴切动画,提高教学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园,曹晓雪.成本会计情景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2]庞碧霞.《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3]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6).
作者简介:李贤贤,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现供职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