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18-01-22陈惠健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学生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主要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關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懵懂,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又难以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在课堂上溜号,这给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建多样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都将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品德与社会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 现实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的很多事例都源自于生活,而学生平时对身边的事物疏于观察,他们很难发现教材与生活的关联性。教师应以教材为参考,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2. 趣味性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热爱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则兴趣缺乏,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寓意于境,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渗透在教学情境中,这样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学会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学生的脑海中也会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图,这比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要有效的多。
3. 开放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应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将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自己动手来发现和创造。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时间流逝也不会轻易褪色,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转变为内在的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创设体验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薄,他们尚未形成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产生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坚守本心不动摇,用顽强的毅力和斗志来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形成道德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灌输式的教学显然不适用,让学生亲身体验更为有效。教师可以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的主人公,说一说他们的感受。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残疾人,切身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蒙起眼睛扮成了盲人,有的学生背起一只手,成了“小断臂”,有的学生走路一跛一跛,成了小瘸子。一节课下来后,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对残疾人抱以浓浓的同情和关爱,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
2. 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要具备提问的智慧,善用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敢问、敢想的理想环境,最好能够引起学生思维定式与现实知识之间的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由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站在最前面的人是谁呀?她们都是些什么人呀?由这些问题引出残疾人的话题,并正式进入课堂的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残疾人为这个舞蹈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正常人付出的努力,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这种精神,明白她们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与关怀。
3. 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情境的创设灵感来源于小学生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当音乐响起时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搭建了桥梁。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来选择音乐曲目,比如说在讲授“我爱我的家”时,就可以播放《我爱我的家》《让爱住我家》《我的家》等类似歌颂亲情的歌曲,唤醒学生对父母亲人的爱和感恩,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学主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因而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4.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将教学和生活独立开来,没有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流于表面,无法将其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这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外面广阔的天地。比如在学习“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生机,如果我们在土壤里播下一粒种子,到了丰收的季节就会收获甘甜的果实。接下来安排学生到种植基地播种,学生要定期给种子浇水施肥,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训练,种子发芽生长以后学生还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们也会发自内心的爱护花草树木,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但教学空间更加开放自由,教学氛围更加生动热烈,而且给予了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将有所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高荣秋.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J].现代阅读,2013,(22).
[2]赵光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6,(02).
作者简介:
陈惠健,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西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