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1-22卢碧云
摘 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的一种转化,阅读教學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之需。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诠释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和共同素养,是指学生应备的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六大素养,细分为18个基本要点。
学生核心素养中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的是人文情怀与审美素养,同时自主发展中的乐学善学、自我管理、问题解决,社会参与中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也要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渗透。在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
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学科要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承担一部分任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它既体现一般核心素养的特征,又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相结合,是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途径。
语文素养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可以看出知识和能力始终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换句话说,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扎实的语文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构成了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基于语文素养来建构,是学生通过持续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语文修养水平。
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转化,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才是核心素养落实转化落实的关键。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一线,有关的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界定:
1. 语言核心素养是指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语言运用的前提是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文本,积累优美有新意的语用材料,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2. 思维核心素养指即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能主动思考,运用联想与想象,初步认识语言和文学形象,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能多元解读文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
3. 审美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文本的鉴赏,体验作文蕴含的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文学之美,领悟人生哲理,并学会用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以上三个语文核心素养要素更多着眼于“关键能力”。
4. 文化核心素养更多体现在一种文化态度上,即对待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尊重多样文化,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并学会与同伴、家人分享。
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听、说、读、写等能力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与听、说、写共同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低年级段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中年级段是承上启下的年段,要在语段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过渡到篇章的教学,要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引导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关注作品人物的命运。高年级段,逐步要求对文章的学习和训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作品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课文阅读教学一般是先整体感知,然后细读品味,最后是归纳拓展。在教学初始,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初读要求能正确、通顺,要求学生找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并能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细读品味,要求学生能深入品读文本,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布置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包含的内容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筛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示范性和基础性,要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力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去年的树》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文本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以及童话体裁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语言,如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认识“伐木”“融化”“剩下”“煤油灯”等词语,让学生了解它的结构,感受中国汉字之美。还可通过关键词语理解文本,如“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启发学生理解两个“天天”所蕴含的情感,为下面的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课文的主题是赞美小鸟对大树的高尚友情,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如默读、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等来感受作品的主题,如,小鸟和大树临别时的对话,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到这对好朋友的不舍之情。又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鸟儿在寻找大树,和树根、门、小女孩的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在体会小鸟寻友不见的焦急之情。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文本的建构,是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去年的树》行文留下了大量空白,利用想象是开展教学很好的切入点。鸟儿对大树一片深情,大树对鸟儿是否有同样的感情呢?童话中不仅略去大树对鸟儿感情的描写,也略去鸟儿在追寻朋友过程中的心理描写,这为学生丰富文本,留下了很大想象的空间,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利用想象,重构文本,丰富学生对鸟儿和大树这两个形象的理解。此外,在文本的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中揭示信守诺言言,珍惜友情的道理,甚至能超越传统的解读,感悟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观点。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写话的拓展练习,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比如可以对鸟儿、树、伐木工人,也可以对作者诉说。对于学生的个性发言,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导。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童话大师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话作品,作者虽然只活了短短30年,却留下了110多篇童话,这些童话作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作品的特点,甚至可以尝试写作。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关注作品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完美品格的塑造。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结合要合理渗透,而不是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其次,二者的结合要分年段和层次循序渐进。只有在教学中把握核心素养这一制高点,才能把握住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研究[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何方.论“语文素养”[J].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2.
[3]李婵.《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G].小学教学研究,2011.
作者简介:
卢碧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