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研究
2018-01-22马桂苹
摘 要:翻转课堂最早源自美国,近年来走入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获得师生的好评与关注。然而在农村地区,受到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与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有待改进与完善。本文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探讨如何在农村地区落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完善教学改革措施,缩短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亮点在于“翻”,突出强调在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力与动机,引导他们主动融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很少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开阔农村小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翻转课堂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此激活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开阔视野,集中注意力听讲,在合作、互动与交流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体现翻转课堂的价值。
一、 翻转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成功的翻转课,关键在于教学内容与视频资料的完美结合。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大胆地引入多媒体教学策略,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精心筛选教学资料,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PPT或Flash课件,以动态化、直观化的形式向小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与认知力,同时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民主性特征。例如学习课文《怀念母亲》时,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带领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整合教学情境素材,再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制作动画视频资料,课前给学生展示授课视频,通过动画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讓小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初步认识,形成探究欲望。通过学习,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包括对母亲的依恋、对祖国的热爱,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 翻转课堂要创设学习情境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构建翻转课堂,应促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转变,为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创新思维,教师应利用教学改革的契机,创设丰富、有趣、实用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例如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薄弱,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善于使用学习工具,因此可在微课设计中教会学生如何查字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设计查字典的视频课件,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动手操作,掌握查字典的要领;其次,在班级组织趣味竞赛,通过小组竞赛、同桌竞赛等方式,让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PK,看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锻炼学生的查字典能力。最后,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教师应定期组织亲子交流活动,鼓励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教育与辅导,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比赛,通过翻转课堂促进农村小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
三、 翻转课堂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可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序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活动切身体验语文的魅力,完成语文知识的内化过程。首先,翻转模式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以小学语文阅读课为例,传统的课前预习只是简单地认识文本生字词和熟读文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课前制作视频时,要充分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翻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组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揣测人物心理,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时,学生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小游戏,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分别由四个学生扮演画师与徒弟,再现课文情境。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生动、有趣,也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一举多得。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构建翻转课堂,既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首先,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灵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适合的微课视频,为翻转课堂做好充足准备。其次,翻转课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活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最后,翻转课堂本身就是舶来品,将其运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考虑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体现本土特征,才能成为真正适合农村语文教育的“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春艳.浅谈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157-158.
[2]段忠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4,(03):157.
作者简介:
马桂苹,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文昌镇中心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