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研究

2018-01-22刘朝华徐宝侠邢晨

考试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

刘朝华+徐宝侠+邢晨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需要、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学好其他课程的需要。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爱学生是基础,渊博的学识是内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原则,课上课下相互促进是重要支撑,利用“互联网+”是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意义;提升

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指学生喜欢思政课,愿意亲近思政课。但不可否认,目前高校思政课缺乏亲和力,课堂抬头率不高确是不争的事实,是高校教育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使思政课入眼、悦耳、合意、走心,是摆在所有思政课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意义

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需要。我们的大学思政课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如果课堂教学缺乏亲和力,学生不信甚至于反感思政课,这就为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以及各种错误思潮侵蚀学生头脑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宗教在高校的传播愈演愈烈,他们采取的方式就是通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亲近感,使学生在心灵上获得共鸣,继而让学生自愿走进宗教。他们大多在学校周围租房,布置温馨的环境,关心学生内心苦闷和彷徨,让学生在舒缓、亲近的氛围中感受宗教,信仰宗教。所以,如果我们的思政课仍然停留在说教层面,不能走进学生内心,那思政课堂上的学生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我们就会失去教育阵地。

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高校思政课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合格接班人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错误人生观甚嚣尘上,严重影响学生心灵。我们的思政课只有不断提高亲和力,才能把青年学生紧紧团结在社会主义旗帜之下,将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

学好其他课程的需要。思政课亲和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真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能给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总结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和其他自然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因为相信上帝的英明伟大,后半生致力于研究神学,一事无成,成为科学界的笑柄。所以,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关系到我国其他科学的发展与壮大。

总之,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关系到教育事业成败,关系到社会主義事业的兴衰,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 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爱学生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基础。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嘘寒问暖,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生活上、事业上的指导和关心,给学生送上一件寒衣,生病时的一碗鸡蛋汤,考研、专升本时不计报酬的悉心辅导,学生遇到人生难题时的热心关爱等都会使学生亲近思政课老师,从而使思政课有亲和力。思政课教师就应该是一部学生现实中的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的导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才能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去信仰马克思主义。

渊博的学识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内在要求。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思政课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思政课教师的“传道”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讲解好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解惑”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除学生的各种困难和疑惑。这就要求教师真懂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所以,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社会调研,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把现实与经典结合起来,关注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性和实效性。其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并继承了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人类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把课讲好,自身必须具有渊博学识,才能游刃有余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所以,欲让学生亲近和佩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理论联系实践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根本原则。一种理论能否让人喜欢和亲近,既要看其是否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更要看其是否能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于宏观大事,关注于“为什么、是什么”,但学生更关心自己的微观世界,关注“做什么、怎么做”等实践层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为思政课是有用的,才会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和愉悦感。

课上课下相互促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重要支撑。思政课教师必须拓宽视野、放大格局,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融通。一方面,打造精彩课堂。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宏观的理论要讲,但不能哗众取宠,用一些花边新闻,甚至低级趣味的东西吸引学生,而应该把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精剪内容,解决学生的现实苦恼,并尽可能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及案例,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与此同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独角戏变成众人唱戏。如讨论、辩论、学生当老师、演讲比赛等等,使学生参与教学,对思政课真正感兴趣。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素质、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的重要途径。如随手拍活动,让学生把随时看到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带领学生们做义工、参观道德教育基地、学生拍摄微电影等,都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应用性,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实效性。

利用好“互联网+”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创新路径。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究竟该如何面对“互联网+”,是各个高校思政课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慕课的出现是一些大学的尝试,引起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北京工大的沈震教授开发出一款软件,应用学校无线网络,使学生利用好互联网,提高上课抬头率,效果也很好。目前笔者认为应建立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应坚持思政课为主,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手段,积极为思政课服务。如利用微博、微信及思政教育网站,向学生推送时政要闻、经典案例和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源源不断的给学生输送新鲜“食品”,使学生健康成长,使思政课更加有趣味性,从而提升思政课亲和性。同时,不断拓展线下空间,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如我校的期末考评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期末闭卷考试占60%,作业占10%,日常行为表现占30%,日常行为的30%包括获奖情况、做好人好事等,这种创新考评机制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加亲近思政课。

总之,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新特点,思政课教师既要利用好传统教学模式,更要大胆创新,不断改革,研究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

[2]郗戈.如何化解思政课教学的三对矛盾[N].中国教育报,2016-4-21.

[3]胡艺华.以“四个结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N].2017-03-15.

作者简介:

刘朝华,徐宝侠,邢晨,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