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激情点燃课堂
2018-01-22陈芩
摘 要: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点燃这些充满激情的火种,它与我们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在师生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应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学生为本;激情;生活实际
前几天,我在石油分局组织的音乐教研活动中讲了一节课《学打非洲鼓》,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讲完课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久久难以平静。记得教研员严老师在辅导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说过一句话“学生们就像一把把火种,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点燃这些充满激情的火种”,我想之所以这节课能够成功,它与我们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这节课的设计前前后后进行了6次的改动,我的教育思想也在这6次的改动中一点点进步和提高,下面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时,要顺应学生心理,保护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自制打击乐器,要求他们上课的时候带来,在我原来的教学设计中,因为怕学生管不好自己手里的打击乐器,影响教学,一上课我就要求同学们把带来的打击乐器先放一边,不要出声,然后再开始上课。可是在后来的试讲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情景:学生本来兴高采烈地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想展示展示呢,可我一上课就让他们收起来,不许出声,本来学生经过精心准备、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带来的乐器的热情一上来就被我给浇灭了。经过思考,我们改变了原来的设计。
一上课,我就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学生带的乐器,有拿塑料盆的,有拿家里的玩具小鼓的,看到一个拿着瓷器质地的小牙签缸的同学,我让他起来敲几声展示给大家,同时还关心地说“小心一会儿用的时候别打碎了”;还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平时喝水用的不锈钢水壶,我拿起他手中用的小木棍在水壶的不同位置敲击出了完全不同的声响,让同学们判断应该在什么位置敲才能得到最悦耳的声音。同学们看到我一一展示他们带来的打击乐器,并一一予以评价和鼓励,每个人的学习热情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总结说,看来大家都花了心思完成了作业,但是现在我们还暂时用不到这些打击乐器,请大家先放到一边,不要弄出声响,下面我们上课。
同学们在我亲切关怀的话语中,开心地展示了自己带来的乐器并且又能高兴的收起来开始听课,一个小小的2分钟的乐器展示,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经过这样看似不起眼的改动,顺应了儿童心理,保护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后面几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 设置教学环节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轻预设、重生成
这节课在音乐教学中属于欣赏课范畴,在我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按照往常思路,设计了导入、展开、体验、创编四个环节,这原本是欣赏课教学的一个最常规的模式。在展开环节中,我设计是由指定的学生把他们课下搜集来的有关非洲的人文、地理、音乐特征等常识,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并讲解,以辅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以便于在后面的体验和创编环节能有更好的表现。這样做看似符合我们新课程理念,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通过试讲,这样设计的弊端也显露无遗。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大胆的改动,抛弃了欣赏课应该有的音乐常识内容的介绍,既然导入环节启发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非洲鼓,那么在第二环节我们就依照学生认知规律,避繁就简,大胆的设计了非洲鼓的节奏训练。我在节奏训练中加入了速度和力度等的变化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快与慢、强与弱的节奏练习中一步步升温。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原本前面有的已经被抛弃的本课教学知识点又都被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节奏训练当中。
事实证明,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随着节奏训练的一步步深入而越来越轻松愉快,教学环节也一步步被推向高潮。而轻预设,重生成的教育理念也并不是真的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抛弃了。教师预设内容少了,课堂的随机性、生成性就增多,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在师生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应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三、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
在设计创编活动时,因为本课所讲内容是非洲鼓,所以最初我设计了以非洲鼓为主题的学生活动,还有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学生创编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营造一个用鼓声来传话的场面,或者是非洲人民欢庆丰收的一个场面,但不管我怎么设计都总是对课堂实际创编效果持怀疑的态度,我不确定到底孩子们在创编活动能否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能否出现我所期待的课堂亮点。试讲的时候,我担心的问题出现了,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服从老师安排,几个人组合可以打出一些有点模样的鼓点,但是多数同学参与欲望不高,大家都在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样的场面当时我很着急,努力地想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可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课后我绞尽脑汁思考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看到篮球场上打球的孩子们,我因此产生了灵感。前不久我校举办了班级篮球赛,我讲课的这个班同学输给了三班,我何不用“为自己同学擂鼓助威”这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创编活动呢?鲜活的生活体验一定能给同学们带来创编的激情,贴近学生生活的创编一定可以调动起所有人的参与热情,这一灵感一经诞生,我就再也没有怀疑过它的实际效果,而事实也证明了,在本课的最后一个创编环节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创造热情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一些没带来自制的乐器的同学这时着急起来,纷纷喊着老师老师,“给我一样乐器!给我一样乐器!”,我本来准备了十几样的打击乐器,瞬间发完了。
纵观本课的教学,教学设计处处以保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教学内容处处以学生能否获得审美体验为标准,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用爱心、用激情点燃了学生们热情的火种,音乐课堂才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常红.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学周刊,2012(22).
作者简介:
陈芩,河北省任丘市,任丘市华北油田钻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