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 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镜子
2018-01-22王菊苹
王菊苹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流传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民谣,也是以前十八洞村的真实写照。笔者曾经10多次到十八洞村,与大数多人一样,误以为十八洞指当地的18个溶洞。其实,十八洞是一个超级溶洞群,用垂直软梯才能进去,接着通过一个仅可容身的更小洞口,一个人匍匐进入后才豁然开朗,慢慢可以发现其中的18个岔洞,曾经有一支探险队在洞内走了七天七夜也没走到底。
十八洞村这个偏僻、贫困、冷寂的苗寨引起外界关注,是因为一个人的到来。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正是在这次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基本方略,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6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说: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
2017年2月18日,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包括十八洞村在内的1053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出列。十八洞村扶贫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成为中国“脱贫奇迹”的真实写照。
建设美丽乡村,古老苗寨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是“巧合”中的“必然”,因为他要看保存完好的民族村落,更要看真正贫穷的村寨状况。
十八洞村确实是原始的民族村落,也是真正贫穷的一个苗寨。十八洞村那时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用水用电都成问题。全村225户,939人,人均才0.8亩耕地,种点玉米仅够自给,种点烟叶也不成气候。200多人外出打工,寄回村的钱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于“贫穷”的理解带着无奈:“就是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要不是早先修了一条毛坯路,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都进不了十八洞村。当时,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是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全村225户939人中,有贫困户136户542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时,看了路,看了房子,看了山上的树,看了地里的菜,看了猪圈里的猪,看了粮仓的谷子,最后走到寨子最上面的施成富家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圈,并在他家门口的坪坝上与乡亲们开了1个多小时的座谈会,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
2014年1月23日,花垣县委组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十八洞村。在规划改造中,扶贫工作队没有搞高大上的项目,不大拆大建,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原有风貌,展现民族特色,保存苗寨风情,将梨子、竹子、飞虫寨主景区打造与房屋改造、改厨、改厕、改浴、改圈等“五改”工程相结合,完成了民居改造。十八洞村全村225户房前屋后都铺上了青石板路,新修建的水渠讓自来水进村入户,房屋在保持原有苗寨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葺,破木屋变成了青瓦房,砌上了颇具苗乡特色的泥砖墙,又原生态,又冬暖夏凉。村里还建设了停车场、公共厕所、观景台和千米游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施成富家坪坝召开座谈会时,施成富老人年已76岁,老伴龙德成73岁,还有一个小儿子施全友在外打工。早在2010年,施全友打工时结识了重庆姑娘孔铭英,相处两年后,施全友才敢把她领回家。但一进家门,孔铭英的心彻底凉了。“路不好,我穿高跟鞋走要摔跤,在他家上厕所还要打把伞。”“如果有田地的话,我们还可以种烟叶、西瓜啊,他家连地也那么少,想种什么都种不了。”十八洞村太穷,施全友那次没有能够把这个美丽的重庆姑娘留下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整体得到改善,施成富家的土坪坝变成了水泥院子,百年老木房子也修葺一新,铺了天花板,打了新木床,整改了整洁的厨房,修建了如城市一样冲洗的卫生间。已经43岁的施全友重新燃起希望,他把村里的新貌拍照发给远在广东的孔铭英。看到照片,孔铭英开始半信半疑,最后决定还是再来十八洞村看看。再次来到十八洞村,孔铭英被村里的变化震撼了,苗寨变美了,屋子变新了,每天还来了很多游客。2015年元旦,施全友与孔铭英高高兴兴地结了婚。一家人特意在厅堂合影留念,4张笑脸的后头,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座谈时的照片,照片里,施成富和龙德成两位老人,一左一右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
后来,在扶贫工作队鼓励下,施全友夫妻在村里第一个开办了农家乐,取名“巧媳妇”。农家乐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经营农家乐收益比在外务工高得多,一天最多时接待200多名游客,仅2016年纯收入就有20多万,以前买菜用的二手面包车已换成了一辆崭新的“五菱荣光”,最近又买了一辆10万元的小汽车。
“十八洞村村委会:我家住6组,家庭人口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人,2015年家庭可支配收入5170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26元,现自愿退出贫困户行列。” 2016年1月18日,施成富老人代表全家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字、按了手印。这张确认书收在一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的最后一页,那是施成富家的贫困户档案。笔者将档案往前翻,看到在2014年3月签下的《湖南省农村贫困户申请审批表》中,施成富一家一年总收入是1.7万元。
施成富家属于十八洞村率先脱贫的一批农户。
发展产业致富,千万贷款“飞地”种水果
党的十九大召开时,步步高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志强把一瓶十八洞矿泉水带到了北京。在此10天前,由步步高集团总投资3000万元开发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十八洞村的第一个现代化产业项目。
十八洞村的泉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曾用手捧直接喝了一口,并称赞:“这是真正的农夫山泉!”高山有好水,精准扶贫饮水思源。2016年4月,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前来考察十八洞山泉,决定投资建设十八洞村山泉水厂。他很是感叹:“那个地方没法搞种植,都是巴掌大的地。养殖业也一样,山都是那么陡,根本就没法搞养殖。”endprint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在十八洞村的土地上发展种植与养殖都没有出路,往哪里走才是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湘西考察的另一个村——凤凰县菖蒲塘村的特色水果产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菖蒲塘村于1982年开始试种西瓜、扫把草、葫芦等作物,开始第一次产业调整。此后30多年里,菖蒲村又先后引入宫川蜜橘、湘西椪柑、福建平和琯溪蜜柚、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等品种,持续调整种植结构。后来,菖蒲塘村不仅在本村拥有1650亩特色水果基地,还在其他乡镇通过土地流转获得500亩飞地,并开始对外输出种植技术,其“女子嫁接队”一年创收超过200万元。
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第二任队长吴式文回忆:“工作队2014年5月提出,能否采取异地流转土地的飞地经济模式,在另一个乡镇租赁10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当时预测,猕猴桃每亩产量5000斤至8000斤,市场价每斤10元左右,每亩收入在5万元以上,除去成本后利润可观。”
面对这一方案,十八洞村村民却投了“反对票”。十八洞村的山上、岩坎上到处都有野生猕猴桃。以前,湘西也有其他地方种猕猴桃,或是政府组织、提倡种植的其他水果,老百姓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明确表示:“发展产业精准扶贫,政府要坚持一条,那就是不发动,不搞大规模。”“要扩大规模,也是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己判断,自己去扩大种植面积,政府不搞行政命令,一定要做有效益、有特色的产业。”
2014年9月,十八洞村与本地的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资公司——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另一方面,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来考察,专家们现场考察与土壤检测后认为这里非常适合种植黄心猕猴桃。他们在十八洞村人的要求下,为十八洞村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猕猴桃品种。十八洞村从一开始就决定走高端路线、精品路线。
按照这一思路,十八洞村分批组织村民前往四川蒲江、都江堰市参观考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猕猴桃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一位村民考察回来后说:“四川那边家家户户种猕猴桃,一个镇上就有两家卖汽车的店铺,说是买4个圈的奥迪还组团,家里全是住小洋楼。”看过都江堰、蒲江的情况后,村民们纷纷同意上马猕猴桃项目。2014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周年时,村民代表和苗汉子公司在十八洞村村部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贫困户将财政补贴贫困户的每人3000元集中入股,非贫困人口也将按其对应享受的政策扶持资金59.55万元入股,全村225户、939人都入了股,共出资294万元,占股49%。企业出资306万,占股51%。
1000亩土地到手了,可种1000亩猕猴桃需要资金1600万,苗汉子公司总共只有股金600万元,还缺1000万。扶贫工作队请县委书记出面,找了多家银行,吃了多次闭门羹,最终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到了1000万。不久,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十八洞村贷款1000万“飞地”种植猕猴桃的新闻。2016年“两会”参加湖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十八洞村的(新闻)节目我都认真看了,1000万贷款非常好,没有等靠要,那个扶贫工作队队长很有特点。”
2017年,猕猴桃挂果。站在猕猴桃基地,苗汉子公司董事长石志刚说:“猕猴桃刚通过检验检疫局的61项检测评审,达到出口标准,今年的产量大约为200吨,2018年时估计达到1000吨,2019年的盛果期可达2000吨,特级果每斤销售价格不低于30元。根据市场波动,入股村民每年约可获得5000元分红,受益30年以上。”
在销售上,电商成为破解湘西农产品滞销难题的一把利剑。湖南盘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符长杰是本土的“电商能人”,还是京东湖南扶贫馆的负责人,他整合包括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20个电商平台,销售湘西农产品。9月28日上午,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正式开园,村民们开始采摘猕猴桃,并装上“京东”“阳光味道”“步步高”“君天”等电商的专用车辆,直供香港和澳门。首批200吨猕猴桃鲜果产值达到500万元,每位村民增收1000元。
十八洞村通过产业扶贫巩固扶贫成果,附近的朱朝村、辽洞村等4个村庄也参照十八洞村的模式先后种植了2000多亩猕猴桃,均由苗汉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十八洞村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路子。经过4年的探索,十八洞村的“飞地”故事已经被搬上大银幕。一个村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永远是发展的真谛。
鼓励自力更生,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十八洞村脱贫前,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十八洞村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
50岁的施关保对牛的脾性十分了解,心里一直悄悄盘算着搞个养牛产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2014年初,县委扶贫工作队进村,一户一策帮助村民发展脱贫产业。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办到了贷款,不仅从德农牧业公司领养了12头湘西黄牛,还拿到了4.8万元饲养补助金。没日没夜一番苦干,他当年养牛净赚2万多元。2017年,施关保已养了黄牛28头、土鸡100多只,收稻谷1500多公斤、玉米500多公斤,预计可收入7万元。
走进十八洞村,沿途可看到漫山遍野的野生油茶树,公路旁边山坡上清晰可见几十个蜂箱掩映在茶林里,一群群蜜蜂“嗡嗡”地穿行在花草丛间。那些蜂箱也是十八洞村农户的特色产业。养蜂人龙先兰原来属于十八洞村的特困户。2014年初,在扶贫工作队反复鼓励引导加资助后,龙先兰试养了4箱蜜蜂,結果当年收入5000多元。尝到甜头的龙先兰来劲了。2015年,到周边村寨及县内外的一些养蜂基地取经后,他贷款3万元置办蜂箱、引进蜂种、扩建蜂场,养殖的蜂群已经发展到了50多箱,可产生态蜂蜜300多公斤,成了远近出名的养蜂能手。是年底,他还和邻村姑娘吴满金相识,最终成功牵手。两人结婚那天,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刚好来十八洞村检查扶贫工作,听到苗鼓咚咚敲得热闹,特地赶去给新人道喜。得知龙先兰和吴满金想注册一个蜂蜜商标却不知道怎么注册,也不知取什么名字好时,彭学康把龙先兰和吴满金名字各取一字,取名“十八洞金兰野生蜂蜜”,并当场安排工商部门帮他们注册。新婚后,龙先兰不但与吴满金相亲相爱,勤俭持家,还牵头成立了十八洞苗大姐养蜂合作社,把十八洞村的5户贫困户组织起来,给他们免费传授养蜂技术,一起养蜂,一起割蜜,一起销售,把养蜂做成了十八洞村的品牌产业,以前1斤野蜂蜜只能卖100元,如今1斤卖200元还供不应求。endprint
施六金是十八洞村的导游,个子不高,能说会道。他与80多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两个姐姐都已出嫁。过去,他因为贫穷,40多岁了还娶不到媳妇。在十八洞村第一次村民道德评比大会上,别人都是五星、四星级道德家庭,施六金因为三番五次阻碍村里农网改造竖立电线杆子被评为最后一名,屋里壁板上挂着一块只有两颗星的道德牌子,被老母亲哭着一顿臭骂,骂他道德全村最差,他死了的老爹都死不瞑目,骂得他无地自容,也骂得他彻底清醒了。从此以后,施六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事事带头,处处在前,成了十八洞脱贫致富的积极分子。看到他家的房子柱子朽了、房子歪了,扶贫工作队拨了两千多元让他把家里的几根柱子换了,把房子拉直。又因为他能说会道,扶贫工作队后来把他送到县里进行导游培训。学成归来,他成了十八洞村旅游的第一批导游。现在的施六金,结了婚脱了单,不但红红火火地开了一个农家乐,还在游客必经的路边摆了一个摊,卖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和矿泉水、饮料等。
龙先进因肢体残疾,无法进行高强度劳动。2016年7月,扶贫工作队安排他参加县残联举办的养殖培训学习,并资助他2000元养鸡,他当年就净收入1万多元。2017年,他贷款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土鸡放养5000只。
隆宗荣、吴正花夫妇2015年流转土地,投资3.5万元种植黄桃30亩,同时套种青菜,养殖兔子。2016年,他们纯收入3万元,扩大种植黄桃20亩。
……
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既“输血”又“造血”,各种合作社应运而生。
苗绣花团锦簇,精美绝伦,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5月,扶贫工作队请原村党支部书记石顺莲牵头把村里53名心灵手巧的妇女们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先后与花垣五新苗绣、金田苗绣、湘西指尖生花等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公司提供原材料和绣样,合作社农户负责织绣加工,最后由公司根据每件绣品的质量收购,付给社员织绣加工费。为了提高苗绣的花样和品质,合作社先后举办了30多期苗绣培训班,邀请苗绣传承人进村授艺,参训村民达1000多人次。4年来,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了100多万元的订单,十八洞村的绣娘每人每月平均能领到工资1500多元,十八洞村精美的苗绣服饰、屏风等产品先后参加文博会、赶秋节等活动20多次。2015年5月,十八洞村的苗绣成了深圳第十一届国际文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供不应求,“富贵花开”“凤求凰”“喜鹊闹梅”3幅壁挂被顾客以7000元的价格买下。201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十八洞村的绣娘们集体绣制了长达60米的《锦绣湘西》美丽长卷,在州庆现场惊艳了世界。
千年绝技苗绣也绣出了十八洞村的美丽锦绣前程。
做到精准扶贫,让每一个人都富裕起来
外人去十八洞村,走进的第一家必是村口石爬专大妈家里。
石爬专大妈家里堂屋挂着一张她和老伴一起与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火塘边的合影。石爬专大妈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走访的第一家问到的第一人。
石爬专大妈快70岁了,头裹黑帕头,穿一件绿色绣花苗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显得十分利落。据说石爬专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只是美丽并没有给出身贫穷的石爬专带来一生的幸福生活。她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不会说一句汉语,除了赶乡场,连县城也没有去过。她十几岁嫁给同样贫穷的施齐文,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都生了几个孩子,都穷得只能勉强顾及自己一家子,石爬专老两口六七十岁了还是靠自己种田种地过日子。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对石爬专家进行了精准扶贫,帮助两个老人种上了一亩多黄桃和冬桃。
2016年冬天,石爬专大妈突然一脸悲凄,来了游客合影也没有笑脸。原来,她的老伴施齐文老人前不久因病去世,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了。如今,石爬专大妈家里已经成了十八洞村的一个小书店,堂屋两边各有一个玻璃书柜,专卖沈从文的《边城》和彭学明的《娘》,被围在人群中的石爬专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原来,十八洞村脱贫前,扶贫工作队担心石爬专大妈一个人孤苦无依,特地给她的小女儿做思想工作,请她把一家的户口从保靖迁回十八洞村,以照顾石爬专大妈。又考虑到游客都要去石爬专大妈家看看,帮助她在家开了一个经销店,卖糖果饮料、花生板栗等,同时代销湘西文学经典作品,加上石爬专大妈享受的国家低保、民政救助、养老金及耕地补贴、退耕还林等补贴,石爬专大妈也脱贫了!
有企业家资助石爬专大妈乘坐高铁,让她游历了长沙和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和中央民族大学,又去了中南海。在中南海,石爬专大妈将自己做的腊肉交给了警卫,希望能将腊肉送到习近平总书记手里。石爬专大妈从骨子里把习近平总书记当作自己家人、是自己最亲的人了。
就这么短短几年时间,十八洞村的苗寨变美了,十八洞村的青年脱单了,十八洞村的老人幸福了,十八洞村的村民富裕了。十八洞村相继荣获全省文明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2016年以来,十八洞村又接连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国字号荣誉。
十八洞村的村民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看着眼前雄奇俊秀的苍翠青山时说的一句话:“你们这里就是小张家界,可以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11月3日,精准扶贫实施4周年之际,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慶贺旅游公司投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停车场、溶洞景观、观光车、环保酒店“地球仓”等旅游服务设施,打造红色旅游和苗族风情乡村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十八洞村旅游休闲。20辆环保观光车载着上千游客参观十八洞祭鲁班、贺东家、贺梁、甩梁粑,苗族群众用隆重的“上梁仪式”,祈愿游客服务中心房屋永固、平安长久,祈愿未来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家生活美满幸福。
2017年11月3日,湖南省首个“党史惠民”基地在十八洞村挂牌,湘西州委党史部门将以十八洞村为基地,以精准扶贫为主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十八洞村乃至湘西州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十八洞村的昨天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一段历史,今天的十八洞村,成为了全国通过精准扶贫脱贫的一面最为鲜艳的旗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