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人的高考到全民说高考

2018-01-22十月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7期
关键词:宿舍教室大学

十月

当年父母不送考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回忆起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真是五味杂陈。

我的家乡是赣南革命老区的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农家子弟每年考取重点大学(现在叫一本院校)的凤毛麟角。我的中学离家有30公里,连接我家与县城之间的是铺满小碎石的盘山路,公交车要跑上至少两个小时。为了节约路费,我一月骑车回去一次,为的就是回去取米带到学校蒸饭。

高考前三个月,我们学校才进入高考节奏,但是,教室仍然是晚上10点就熄灯,那时,我们的宿舍是看不了书的,一间宿舍8张铺位睡16个人——没错,两个人一张铺。为了解决晚上看书的问题,我们住校的同学就从自己家里带来了煤油灯,班主任经常说:“你们住校的同学,没有烧掉100斤煤油,是考不上大学的。”经常,我半夜起来看到教室里的星星之火,就知道那些同学为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比我更拼。不过,我们高三学生也有业余生活,每天下午课后一定要锻炼身体,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奇观,紧张的高三下午三节课后,教室里是不会有人看书的,都出去锻炼了。不要以为我们有什么专门的锻炼场所和器材,我们锻炼的方式非常单一,就是爬学校后面的山坡。每次当我跑到坡顶,县城全貌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回到宿舍,提两桶冷水,冲个凉,那是一种刺激的享受。爬山使我后来大学四年的1000米测试从来没有低于满分,冷水浴让我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学校浴室在哪。

高考前一天,老师就给我们放了假,让我们自由活动。我们住校的同学自然也不会回家,正值农忙季节,父母也不可能到学校看我们。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甚至一直喧嚣的食堂也平静了下来。我一早到教室把五门课的教材翻了一遍,下午打了一场篮球,晚上抄了一遍《滕王阁序》,上床睡觉。7月的山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凉爽,天气炎热,再加心里紧张,使得整个宿舍“烙烧饼”产生的床板声此起彼伏。屋子后面农家的鸡已经开始第一次打鸣了,我才迷迷糊糊睡着。

第一门语文考试印象中并不难,中午霞打不动地午休,差点错过了下午的考试,幸亏班主任在宿舍门口守着到点喊人起床。下午考完,仍然爬山、冲凉。晚上到教室,翻看白天考过的两门课的教材,轻松感油然而生。晚上任课老师和班主任陪了我们两个小时就回家了。后面的考试波澜不惊,考完最后一门我们去找班主任合影留念。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一所本科学校。后来果然如愿——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亲戚们给我安排了一顿丰盛的酒宴。9月4日报到,9月2日起了一个大早,父亲把我送到赣州,在汽车站对我说:“后面的路你自己走吧,我不送你了。”然后,他回去,我就背着一只帆布包独自辗转了两天两夜来到了南京。

今日全民说高考

转眼,距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22年了。大学毕业生后我选择留校,每年都见到许许多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尤其我每年都做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切身感受到了高考带给这个社会,带给每个年轻人的变化。

从古到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的期待,而今,成龙成凤往往就被理解为考上大学。当年我读书时候,父母关注我的是吃饭问题,他们并不知道我在学校学得好不好,也不了解我生活得开不开心。高考前最后一次回家,母亲说:“多吃几个鸡蛋。”这就是他们表达关爱的方式。但现在,我发现家庭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付出超乎想象。有一年我被抽调代表省考试院去徐州下面几个县高考巡视。在第一门考试前,有位家长目送孩子进入考场后,转身在一个角落抽泣。我们一行以为发生什么事情了,便过去安慰。那个家长告诉我们说:“没什么,只是觉得为了高考,走到这一天很不容易,孩子付出了很多,我们家长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些年,家长们的焦虑不断在蔓延,由家长主导的“升学备考竞赛”愈演愈烈。现在的父母基本是上世纪70年代生的人,这一代人考取大学不易,考取好大学更不易,因此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年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时,独生子女的特征又增加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因此往往孩子的一次考试失手会让家长几天睡不着觉。有一年我接待一家来校招聘毕业生的世界500强企业,我向他们推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这家企业看完材料后直接免笔试,给了他面试机会,但最后的结局是那个学生没有被录用。后来他们的HR含蓄地告诉我,可能这个岗位对他一家太重要了,父母都一起陪过来面试的。我听了在心里叹息良久,父母岂知,陪孩子面试,是职场大忌啊。

这几年,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一直在喊,作为指挥棒、风向标的高考首当其冲。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让老师无所适从,让家长雾里看花,让学生诚惶诚恐,但高考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人受益。当年我那一届高考,如果不是把生物和政治两门课剔出理科高考科目,我们学校那个复读8年的学长也许就永远上不了大学。

高校也在为实现高考公平正义努力。很多考生和家长总以为高校录取会有很多潜规则,实话说,个别高校、个别人的行为的确影响到了高校录取的公正性,冲击了高校招生录取的公信力,但我国高校的总体招生录取工作还是值得信赖的。

有一年在高考录取期间,我们学校招生办接到一个省外优质生源基地高中校长的电话,说按照我们对他们中学的承诺,他们学校的考生是进档不退的,为什么有个孩子进档又退档了呢?我们仔细一查,果然,失误在我们。我们赶紧采取补救措施,将这个孩子录取进来。后来那个校长打电话表扬我们后说,那个孩子是农村的孩子,志愿就填了我们学校,当时查询到没被录取之后,就到广东打工去了。

又一次招生期间,我正好在家長咨询接待室值班,来自苏北地区的一对母子前来投诉,说为什么把他们孩子录取到地质工程专业了,显然他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我仔细查看了录取数据和程序,发现没有丝毫问题。我就把这个专业的情况给他们详细介绍了一遍,母子俩就将信将疑地走了。这个事情过去快四年了,一天,一位学生走进我的办公室,向我鞠躬致谢,说他就是当年那孩子,现在已经保送继续攻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那孩子说,如果没有来南京当面与我交流,他回去就准备复读了。

其实,作为高校里的每位老师,都是从高考走过来的,对考生和家长的想法和疑惑都感同身受,都自觉有责任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并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传递到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宿舍教室大学
不要在教室打闹
热得快炸了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学校到底是谁的
至善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