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S对马来西亚的渗透评析

2018-01-22郭建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3期
关键词:圣战士圣战恐怖分子

郭建波

IS自建国后便将马来西亚作为其渗透对象之一。IS通过建立新血招募网络、构建人员输送网络、筹措与分配资金和组建分支机构或细胞组织等方式,在马来西亚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扩张体系。IS对马来西亚的全方位渗透,极大地恶化了马来西亚的国内和国际安全形势,给反恐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形之下,马来西亚充分运用软硬结合的组合拳,同时积极与域内和域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防止IS对马来西亚的渗透与蔓延。

自“建国”以来,IS不仅在中东地区攻城略地,还不断向全球扩散,显示出明显的外溢效应,马来西亚位处东南亚核心,60%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自然成为其重要的渗透对象。“马来群岛单位”马来西亚头目莫哈末万迪2017年4月29日在叙利亚被无人机击毙后,IS随即任命马籍莫哈末弗海尔为其接班人,继续在马来西亚散播恐怖主义、寻求资金来源、招兵买马,由此可见IS对马来西亚的重视。2013年至2017年四年间,已有34名大马“圣战士”在叙利亚作战身亡,另有53名仍在叙利亚打“圣战”。在国内则共逮捕264名IS分子,这还不包括尚未确认的嫌疑人,以及更多隐匿在民间的IS分子。不仅如此,IS还指导与策划在马来西亚发动恐怖袭击。2015年4月,警方及时破获了一个有着强大火力的恐袭小組,他们正企图用40公斤的爆炸物制造强力炸弹袭击巴生谷地区的政府建筑物。2016年7月,警方又破获了一个旨在袭击警方最高领导层的恐袭小组,缴获一枚重达一公斤的炸弹,等等。马来西亚反恐组主任阿育甘透露,自2013年反恐行动小组成立以来,IS先后13次发动恐袭,其中7次为第二阶段,即手上已握有武器、化学物或爆炸物,6次则是第一阶段,即策划与讨论及分配任务阶段。2016年6月28日,蒲种IOI Boelevard商业区的Movida酒吧发生恐怖袭击,4名恐怖分子向酒吧扔手榴弹,导致8人受伤,成为马来西亚首起有关IS的恐怖袭击。可以说,IS对马来西亚的全方位渗透,使马来西亚面临着从未有过如此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本文就IS对马来西亚渗透的方式、影响,以及马来西亚政府的应对举措进行简要的探讨。

现阶段有关东南亚恐怖主义的研究有很多。但单独对IS向马来西亚渗透的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IS向马来西亚渗透问题进行解析,对我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的复杂且严峻的反恐形势,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评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IS对马来西亚渗透的方式

建立新血招募网络。IS在马来西亚主要有三种招募渠道:一是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招募新兵;二是派遣“圣战招募者”潜入马来西亚招揽成员;三是通过本土极端组织招收新血。三种方式相辅相成,在马来西亚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招募网络。

网络和社交媒体是IS在马来西亚招募新血的最主要渠道。其利用社交媒体如脸书、推特,网站和电台等,运用系统性和欺骗性的宣传策略来招募年轻圣战士。近年来,马来西亚的互联网用户数猛增,从2008年的57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010万人,其中1680万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相当活跃,且35岁以下的用户达到79%。IS瞄准了马来西亚规模庞大的互联网年轻用户群体,以宣扬暴力、张贴标签、云端覆盖和开发游戏等方式和极具诱惑力的内容,引诱年轻人支持或加入IS。内政部长哈米迪指出,通过社交媒体被IS招募的马来西亚人占总招募人数的75%。

警方透露,至少有15个亲IS武装组织,约100名“圣战招募者”潜伏在马来西亚积极招募年轻穆斯林,有“叙利亚胜利阵线”、“叙利亚努斯拉阵线”和“唯一真主游击队”等多个组织表现活跃。他们进入马来西亚后,通常会隐藏身份,包括冒充留学生、化身宗教人士、讲师或普通百姓等,然后运用多样化手段煽动民众加入。2015年8月,31岁的巫裔讲师祖卡奈被马来西亚警方提控上庭,据调查,此人曾在叙利亚受训后于2014年8月被IS安排回国招募新兵。次年6月抓捕的一名科索沃IS骇客,则装扮成国际留学生在马来西亚某高校求学。

与此同时,IS还积极与本土极端组织合作,建立一种类似于双向“委托—代理”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保证双方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招募更多的圣战士。他们相互借势并相互推介,实现在人员、资金和技术上的互流。2016年6月,IS把一个长达21分钟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鼓励大马人加入菲南武装阵营,与当地极端组织并肩作战。有些大马IS分子向阿布沙耶夫组织宣誓效忠,并积极为其招揽成员。本土极端组织也不遗余力地为IS开疆拓土,新加坡反恐专家古纳拉特纳表示,东南亚至少有22个极端团体效忠或支持IS在东南亚的行动,并为其招兵买马。

构建人员输送网络。IS在马来西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员输送网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网络组织和输送通道。

圣战士输送网络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有招募信息发布者、圣战招募者、联络人/中间人、圣战士,以及相配套的其他人员,包括伪造证件者和经费筹集者。具体而言,“马来群岛单位”发布招募信息,与圣战招募者在两地同时招募人员,被招募者与他们取得联系后,将由圣战招募者或中间人/联络人负责人员运送,需中转的圣战士会被安排一定中转路线,由专门的中转员负责接洽。譬如,2014年12月警方瓦解的一个由12人组成的“圣战中介团伙”,就以马国为中转站,安排印尼人到中东地区打“圣战”。如果人员运送出现如证件或路费等困难,也有相应的配套人员协助解决。IS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建立了假护照制作中心,且制作了10万本假护照协助圣战士前往IS。而对于资金周转困难、路费不足的圣战士来说,经费要么由IS直接提供,要么由当地极端组织或IS的追随者筹措。

另一方面,IS还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圣战士输送通道。该通道主要由四条主道组成第一条由亚洲东/南部至中南半岛再至马来西亚;第二条由马来西亚至菲律宾南部;第三条由马来西亚至印尼北部;第四条为马来西亚至IS中东控制区周边国家的“空中走廊”。实际上,这四条主道都是在原有的恐怖分子输送通道基础上拓展的。东亚、南亚等一些国家的圣战士很多经第一条主道进入马来西亚,后向其他三条主道分流。2014年超过300名中国籍“东突营”分子及其庞大的家属群,就是经第一条主道至马来西亚,尔后通过第四条主道进入IS控制区的,次年又有数名中国籍恐怖分子经马来西亚进入印尼。而在菲律宾南部,则建有诸多“老鼠通道”以提高圣战士输送的隐蔽性和便捷性。另据印尼情报部门透露,来自中东的大部分IS成员,也是经马来西亚进入印尼的。他们到达马来西亚后,先进入印尼北部的苏拉威西岛和加里曼丹岛,然后再流窜至其他各岛。endprint

这个输送网络给予了欲参与“圣战”的极端分子巨大的便利,也使马来西亚成为IS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中转站之一,对全球圣战士的区域性流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筹集与分配资金。IS在馬来西亚的拥有极强“吸金能力”,许多受IS蛊惑的马来西亚人通过各种方式向IS捐款,甚至不乏有倾家荡产者。内政部长阿末扎希在“第22届马来西亚防范罪案基金会代表大会”时透露,莎阿南有户人家为了加入IS,不惜变卖房子、店铺等资产,带着年仅3个月的婴儿加入该组织。2015年5月亦有一名医生和数名宗教师自愿变卖家产捐给IS。还有一些人通过银行贷款向IS捐赠,2014年有“圣战”分子以抵押房地产的方式取得银行贷款以购买武器装备。2016年11月,一名来自柔佛的29岁嫌犯亦向银行贷款2万林吉特前往叙利亚。IS马来西亚头目莫哈末万迪还通过中间人在马来西亚设立账户,专收来自马国的“圣战”资金。据警方揭露,一个拥有14名成员的“黑鸦小组”一直在帮莫哈末万迪的筹集作战资金和生活费,通过该组织,莫哈末万迪平均每月可获得8000至10000林吉特的收入,所募资金估计已超过10万林吉特。IS分子及追随者还利用非政府组织名义,声称筹款协助中东地区贫困或招收被不公正对待的穆斯林,以博取马来西亚穆斯林的同情与支持,而实际上,绝大部分“善款”都流入了IS。

IS在马来西亚大肆筹集资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IS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组织、策划、培训、招募、爆恐武器与装备和情报建设等;二是用于计划与实施恐怖袭击等日常开支。其所筹资金分两个流向,一是流至伊拉克与叙利亚IS控制区,用于支持IS规模性战争;二是返流于各个东南亚国家,用于支持“独狼”和“小组”式低成本的恐怖袭击。

组建分支机构或细胞组织。受其外溢性影响,IS已在马来西亚建立诸多小分支或细胞组织,且在各地都十分活跃。2014年7月,马来西亚发现了四个新的恐怖组织,BKAW、BAJ、DIMZIA及ADI,他们企图在新马印、泰国南部及菲律宾南部建立“超级回教国”。时隔两年,马来西亚又出现了Is新的细胞组织,包括黑旗军团、真主军团、救世主马赫迪军团,以及马来西亚伊斯兰国等。同年3月,警方在东马发现一个新的恐怖组织“米拉阿布拉汉”,其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招揽到数百人,一年之后追随者达到1000人,该组织正策划购买军火,企图把组织提升为军火组织,在东马成立一个“哈里发国”。2016年7月在霹雳州发现的新极端宗教组织,也在大张旗鼓地招收成员,引诱民众加入其马赫迪军队。

不仅如此,Is还时分注重细胞组织或小分支的功能性建设,各司其职,以确保招募的新血快速具备战斗力。IS在马来西亚及邻国建立了从招募—运输—资金筹措—训练营—武器制造工厂—暗杀小组到实施恐怖袭击的一整套组织群。据调查,在菲律宾南部巴西兰与佐罗岛,IS设有行动基地,主要负责招募、人员运输和发动恐怖袭击。其中有一分支小组以马来语为媒介招收马来西亚人,然后通过专门的“老鼠通道”到达基地或阿布沙耶夫控制区,或经其他的输送通道将“圣战士”送至各目的地。该基地还有3名马国籍炸弹专家,其中黑旗军团分支领袖兼炸弹专家莫哈末纳吉胡先(已被击毙),还经营一间简易爆炸装置(IED)的中小型爆炸工厂,为恐怖袭击提供武器装备。新招募的“圣战士”会先被送到印尼和菲律宾的IS训练营接受速成训练,使其具备包括暗杀、“独狼式”袭击在内的基本作战技能。

IS对马来西亚渗透产生的影响

IS对马来西亚从最初的圣战士招募与中转,到筹集资金,再到就地发动恐怖袭击,可以说,IS对马来西亚的渗透是全方位的,至少对其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对地区局势的影响。IS对马来西亚的渗透,逐渐使马来西亚从东南亚恐怖主义的边缘转为中心,与菲律宾和印尼共同成为东南亚地区恐怖分子的温床。众所周知,基于历史原因,菲律宾南部和印尼一直是东南亚恐怖活动的中心,而强政府型的马来西亚自建国起就实行了较为严格和彻底的世俗化政策,并对恐怖主义采取“零容忍”态度,因此,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是受到打压的,马来西亚并不是恐怖主义的天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虽然马来西亚境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恐怖组织,但并非恐怖分子在东南亚活动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实际上,马来西亚受菲律宾与印尼恐怖主义及其活动外溢性的影响远大于其本土恐怖主义及其活动的影响。然而,IS的渗透极大地活跃了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活动。自2011年警方首次发现IS在马来西亚招募新血开始,马来西亚便逐渐被拉入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的中心舞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IS的渗透使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恐怖分子流动的黄金通道,承载着一大部分恐怖分子的区域性和国际性流动的职能。二是IS并未将马来西亚与印尼和菲律宾做出明确区分,而是将三者视为一体,采取相同的战略,即宣传与招募、筹集与分配资金、共享的输送网络、发动恐怖袭击及试图建立横跨三国的“哈里发国”。三是IS将马来西亚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印尼一起同时被宣战,并点名要在马来西亚发动“圣战”。IS的“一体化”战略极大地活跃了这三个海岛国家的恐怖主义氛围,马菲印也由此成为了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的中心。

二是对马来西亚国内的影响。受IS渗透的影响,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呈现爆发之势。从总体来看,马来西亚的反恐形势比历年更严峻;从危害程度来看,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威力比历年更强大,境内的恐怖活动也比往年更活跃。如今,恐怖恐怖主义已渗透至马来西亚各地和各个领域,威胁马来西亚全境。根据马来西亚公布的信息显示,警方几乎在各州都抓捕过恐怖分子或涉恐嫌犯。仅以2016年部分地点为例,1月14日,警方就在全国逮捕了7名IS恐怖分子,地点为彭亨、柔佛、雪兰莪与吉打4个州。5月14-20日,警方又逮捕了14名IS恐怖分子,区域涉及吉打、吉隆坡、霹雳、雪兰莪、玻璃市与柔佛6个州。在槟州,一位名叫布克礼泽诺的涉恐嫌犯因协助恐怖分子管理资产在7月26日被捕。沙巴州则长期受菲律宾南部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和试图在东马和菲律宾南部复国的“苏禄王朝安全部队”的长期侵扰,是马来西亚境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2016年初,砂拉越州就发现有人在招募“圣战士”。据警方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1月,全国共逮捕了264名IS分子,且呈现逐年递增之势。2013年只有4人落网,2014年被捕人数达到了59人,到2016年被捕人数则猛增到122人。这些被捕的恐怖分子中,不仅有马来西亚人,还有包括印尼、伊拉克、菲律宾、俄罗斯等外籍人士。恐怖分子和涉恐嫌犯的成分也非常复杂,几乎蔓延到了各个领域,成员不仅来自普通民众,还包括政府,甚至军方。据日本外交学者网报道,约70名马来西亚军方人士被查出与中东恐怖组织有联系。国防部长希山慕丁在“第40届亚太军队管理研讨会”会上承认,马来西亚12万多名军人之中,有少于1%的军人涉嫌参与恐怖组活动。endprint

反恐措施

“硬权力”联合打击:更新与制定法律,建立反恐与去激进化等机构

如上所述,马来西亚一直不被认为是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的中心,这得益于政府自立國起采取了一系列反恐和去激进化等措施。早在1960年,马来西亚政府就制定了《内部安全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1970年以后,马来西亚明确把伊斯兰极端及分离主义视为国家安全威胁。自此,马来西亚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极端及分离势力。2012年,马来西亚通过《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SOSMA),该法令可以在马来西亚《刑法》框架下为提控与恐怖主义有关的罪犯提供相关司法程序。翌年,警方就运用此法提控了大马圣战组织的3名成员。随着马来西亚的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进一步应对国家安全威胁,2014年马来西亚议会通过了《犯罪防范法令》(POCA),将1959年专为西马设立的打击组织性犯罪法令推广至全国。2015年,马来西亚又相继通过了《外国反恐特别措施法令》(SMATA)、《防范恐怖主义法令》和《国家安全理事会法令》等新防恐法。其中,《防范恐怖主义法令》扩大了政府在反恐领域的工作权限,允许政府在不经过法院准许的情况下拘留恐怖分子和涉恐嫌犯。2016年6月25日,总理纳吉布在“2016年去极端化及打击恐怖主义暴行国际研讨会”开幕时强调,为捍卫国家安全,政府不惜通过各种防范法令来打击恐怖主义。如今,马来西亚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防恐法律制度,将打击恐怖主义提升至法律各个层面。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7月被逮捕的230人中,依据《犯罪防范法令》(POCA)被捕的IS分子有36人,依据《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SOSMA)的有12人。

马来西亚还专门成立了独立的反恐局进行专项管理,并计划在各州政府都成立反恐专项小组,提升国家安保级别以应对恐怖主义的蔓延。同时于2011年开始推行去激进化政策,在全国各地建立康复中心加强对极端及恐怖分子的改造。所捕的涉恐分子,大部分都被送入去激进化部门进行“去激进训练”。去激进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警察政治部总监弗兹在2016年初表示,被拘留的240名恐怖分子经“去激进训练”后,只有13名出狱后再次加入恐怖组织,改造成功率高达95%。而对于获释的恐怖嫌犯,警方会强迫其戴上电子监控器加以监控,避免他们再次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此外,马来西亚还收紧签证制度,防止恐怖分子以其他身份入境,并准备推行“乘客预先扫描系统”,以更好监查入境乘客信息,防止恐怖分子或罪犯流入。马来西亚政府还耗资2000万林吉特打造“反恐装甲车”部队,这支部队能够极端情况下使用装甲车进行执法、搜救、后勤支援与伤员后撤,为更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强有力保障。

“软权力”加强防范:政府与宗教局共同行动,教化民众。马来西亚在运用“硬权力”强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也运用“软权力”在思想层面“狙击”极端思想的蔓延。中国公安部副部长级反恐专员刘跃进表示,从思想上根除极端思想是防止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本途径。IS基本所有的行动都试图从《古兰经》等伊斯兰经典文献中寻找合法和正当性,而在释义时却以萨拉菲主义为基础,故意扭曲教义,向穆斯林输出极端思想,年轻的穆斯林群体极易受到蛊惑。宗教局作为一个负责马来西亚穆斯林相关事务的机构,对正确解读《古兰经》基本教义及延伸思想,传播正确的伊斯兰世界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马来西亚政府与宗教局一起,共同肩负起解疑释惑的任务。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推行国民服务计划,通过演讲、进课堂、发起“马国中庸运动”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向民众说明IS的影响及威胁。青年及体育部长凯里表示,政府会安排更多的反恐专家到大学和青年组织演讲,阐述IS的起源、渗透方式及影响。另一方面,宗教局进一步阐释《古兰经》和《圣训》等伊斯兰重要经文的正确解读方法,维护伊斯兰思想的中庸性。例如,大马监狱局总监朱基菲奥马指出,监狱局将在柔佛的新邦令金及登嘉楼的玛章,各设立一所IS分子改造中心,对该组织成员进行一系列改造工作,并邀请本地著名的宗教师专才到改造中心讲课,让这些支持与追随者了解伊斯兰的真正教义,以祛恐怖主义的荼毒。

联合反恐。IS恐怖活动的全球化及区域化,以及IS成员流动的国际性和网络性,使打击IS的任务早已超出一国范围,联合防恐迫在眉睫。在东盟内部,马来西亚与东盟各国就反恐与犯罪问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积极参与各种交流与合作,包括“东盟毒品问题高官会议”(ASOD)、“东盟毒品问题部长会议”(AMMD)、“东盟10+3跨国犯罪高官会议”(SOMTC+3)、“东盟10+3禁毒组织”等。这些会议和组织为地区及国际反恐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2015年11月20日,纳吉布在主持“2015年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开幕典礼”时呼吁,东盟成员国应站在同一阵线,齐心对抗恐怖主义带来的暴力威胁。2016年6月20日,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在马尼拉举行三国防长会议,一致同意采取协调步骤,联手打击各种恐怖活动,并发表联合声明,三国将设立海事指挥中心、在共同关注的海域划定一条过境走廊以保护海上航线安全,以及进行三边海上及空中巡逻。与此同时,三国还加强情报共享,共同对抗恐怖主义。目前,东盟各国正协商成立东盟安全部队,这支部队将采用东盟徽章,使用联合国的旗帜在东盟海域执行任务,维护东盟共同安全。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积极与域外国家展开合作。美、澳、印、中、英等国都表示愿与马来西亚加强反恐合作,并提供援助。例如,美国政府支持马来西亚设立区域数码中心,以打击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招兵买马,并共享8万6000个恐怖嫌犯的资料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表示,美国将继续协助其盟友分享有关极端组织的情报和资讯。澳大利亚、中国、英国、印度等国也积极与马来西亚合作,共享相关情报和资讯。2017年,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将联合建立一所全球和平中心,该中心将与沙特阿拉伯国防部智力战争中心、大马国防部安全和防御中心、大马伊斯兰理科大学和世界穆斯林联盟一起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IS对马来西亚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正如上述所说,它已在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整套由宣传、招募、运输网络、筹集资金和训练等各个环节组成的扩张体系,并且在马来西亚境内成功发动了一次恐怖袭击。尽管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反恐传统,但在IS的强大渗透力下,似乎仍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2014年以来,IS在中东的正面战场接连溃败,加强了IS分子外流和回流的力度,也加大了马来西亚反恐的难度。最令人担忧的是,IS及其分子不仅仅是战力的输出,还有极端意识形态的输出,IS通过给予《古兰经》和《圣训》等经典文献赋予极具蛊惑性质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大规模地影响着马来西亚的年轻一代,马来西亚的本土极端主义、东马和沙巴的分离势力也日渐高涨。因此,想要彻底地根除IS所带来的影响,马来西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endprint

猜你喜欢

圣战士圣战恐怖分子
如何探测到城市里的恐怖分子
谁杀了那个恐怖分子?
AK—47为何成为恐怖分子的杀人利器
试论政治伊斯兰:中亚“伊扎布特”问题
中文风暴,经典版图游戏巨著《魔戒圣战》中文版消息公布
朝鲜举行实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