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学探讨

2018-01-22王锡芳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挫折德育教师

王锡芳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德育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价值观诸方面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特殊学校孩子的身体存在某些缺陷,他们的心理有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偏差。我国的残疾人群体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保证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德育是特殊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培育,使学生能够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身体的残缺和生活的挫折,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残疾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普遍较为低下,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德育大多属于理论性的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给德育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牢牢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学生大多喜爱听故事,很多童话和预言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故事的内容简短,易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盲聋哑学生实施德育。比如说“小马过河”的故事就非常适合,教师在对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他们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对于学生的观点不能一味否定,即使他们说的离题万里也不能批评和指责,而要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接下来教师要将故事的真正内涵揭示出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轻易听信他人之言,而是要不怕失败,敢于实践。”再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将教材内容改编、续编后表演出来,这也不失为一个加深学生对教材印象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将会与其产生情感共鸣,表演的也会更加的准确到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学会了知识和道理,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深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唯有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他们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没有教师的耳提面命他们也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自学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首先,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先提出基础性的问题,当学生掌握思考的规律以后再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能让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或者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最后,教师要不断变化提问模式,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以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学习《好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同学们都说严良和陆英俊是好朋友?”“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他在哪些方面帮助过你?”“你觉得好朋友身上需要具备哪些宝贵的品质?”这三个问题呈递进的关系,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因为严良和陆英俊之间相互帮助,所以他们是好朋友;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属于发散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第二个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个人观点,有些学生认为朋友之间贵在真诚,有些学生认为互帮互助才是好朋友,有些学生则认为能够包容他人缺点的才算是好朋友。通过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德育也才会真正的发挥实效。

三、分层施教

1.初级阶段的养成教育。盲聋哑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信息量获取方面是存在着很大问题,这样就使得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很多学生都是在骄纵的环境下长大,这样是非常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些学生大多比较自私、不合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在人际交往方面進行提高,这样能够使这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

2.中级阶段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由于听视觉的缺陷,自卑感困扰着大部分盲聋哑学生,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感到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形成心理问题。教师要在德育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就能克服自卑感,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高级阶段的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比起健全学生,盲聋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处在这一时期的盲聋哑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往往就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教师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盲聋哑学生融入社会,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存智慧,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陋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因此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置发散性的问题,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德育教学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挫折德育教师
Holism in Education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挫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终身不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