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有关治安问题研究

2018-01-22邝平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监管

摘 要 共享单车是指在城市或校园等场所提供的单车共享服务,目前国内首创的智能共享单车模式指通过App寻找车辆,利用扫码等智能方式一键解锁自行车,通过后台远程实时监控车辆健康和运营状态的单车智能出行新形式。作为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种治安问题。比如,乱停车导致交通拥堵问题,单车管理漏洞较多导致侵财案件频发,使用监管缺失,交通隐患滋生。押金缺乏监管,侵犯用户权利,等等。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治安问题 监管

作者简介:邝平,河南警察学院治安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69

自2016年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的出现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共享单车”已经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不但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位不足的压力,同时也符合目前绿色环保的主流需求。逐渐在全国各城市火爆起来,据2017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享单车为“最后一公里”交通刚需提供了新方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2000万人以上,特别适合短途出行。高频用户出行场景更为多元化,但高低频用户出行场景均主要集中在地铁站、公交站与家和商业区之间的代步。近七成用户会配合其他交通工具使用共享单车。单次骑行时长主要在三十分钟之内。超过六成的高频用户单次充值金额在100元以上,相对低频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更为忠实有责任感。道路交通拥挤及空气质量是影响用户骑行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拥堵状况对用户骑行意愿影响更大,路况不佳时,用户更愿意使用共享单车以躲避拥堵的交通。目前,共享单车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市场需求非常显著,但随着单车数量的急速增加以及用车场景相对单调及同质化的限制,现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共享单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所引发的公共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层面:例如随意停放导致无序占用公共空间。不仅侵占公共资源而且容易引起居民争议。企业层面:由于人为损坏、私自上锁、偷藏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将要付出更多资源生产更多的单车以满足市场需求,大大增加了生产和运营成本,影响企业发展。政府层面:缺乏用户行为监控影响社会秩序,所引发的矛盾纠纷、侵财案件、交通隐患等问题不断凸显。配套规范未能及时跟进,乱停放、侵占盲道等。

一、由“共享单车”新业态引发的治安问题

“共享单车”的概念: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一)乱停车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地铁口、写字楼、公园附近、学校等公共区域经常可以看见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占满了人行道甚至公共交通道路,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加剧了交通的拥堵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共享单车公司运营管理人员和庞大的单车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很多区域的单车没人管,无人问,随意乱停乱放,不但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影响了市容。另一方面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每个城市实行的办法也不一致。法律层面的缺失导致单车停放无人监督无人管理的尴尬境地。目前,青岛等城市正在酝酿单车管理办法,划分停放区域解决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几家共享单车公司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决。他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制定信用惩戒规则,如果用户不停在规定的区域内,位置都可以通过定位识别,会对用户的积分进行扣除。如果用户的积分低于标准分的话,会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失去使用的权利。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举报其他的违停者获得奖励,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积分。这种方式值得在共享单车公司进行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不在规定地点停车的行为。

(二)单车管理漏洞较多导致侵财案件频发

私自锁住单车、换贴二维码进行诈骗。由于目前运营的“共享单车”防盗设施较不完善,因而私占情况、盗窃案件多发。以福建莆田为例,该城市的卡拉品牌“共享单车”今年2月首期投放667辆单车,一个月不到丢失510辆,流失率达76.5%。此外,广州已发生多起借着“扫码取车”功能在单车上张贴虚假二维码实施诈骗的案件。

1.骗子将假二维码贴在共享单车上,用户扫描二维码会自动跳到骗子设置的支付页面,被迷惑的用户很有可能进行支付而遭受财产损失。

2.骗子设置极度相似的单车公司页面诱导用户填写个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银行卡等信息,以此来进行诈骗。

3.同样是通过二维码,植入木马病毒,进行一些非法活动。

(三)使用监管缺失,交通隐患滋生

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因骑“共享单车”发生的意外事故多达18起,超六成骑行者为未成年人,其中6人不满12周岁。在共享单车刚刚投入市场之时,注册身份对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用户只需要使用相关APP交付押金,再对准车身上的二维码扫码或输入编号后即可开锁取车。而相关道路交通法规规定,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允许独自在公共道路上骑单车,这就产生了监管的盲区,滋生交通隐患。目前,有关共享单车公司已经对APP进行了改进,对年龄进行严格限制,防范不满12周岁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

(四)押金缺乏监管,侵犯用户权利

目前,主流“共享单车”平台都要向用户收取99元到299元不等的押金,除押金外,用户使用共享单车还需向账户充值。据测算,摩拜品牌“共享单车”2016年底活跃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每月押金總额超过9亿元。由于“共享单车”属于新兴行业,其管理缺乏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一旦行业趋于饱和、大量平台惨遭淘汰,巨额的普通用户押金难以保障,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截止2017年11月份公开已知的有6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多亿元。endprint

二、“共享单车”新业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运营平台自身管理不到位

企业出于赢利的目的,如何吸纳用户、提高使用体验效果及增加经济效益,是运营平台关注的重点。而对于车辆停放位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对车辆进行防盗措施,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惩处机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单车的管理缺少规范化和关注度,并且每个单车运营公司的平台设施标准不一样,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管理和机制的失位加上没有有效措施的引导导致一些交通堵塞、单车被盗、交通安全问题不断发生。

(二)政府部门管理对接不到位

厦门一则“八万辆共享单车堆积成山”的新闻,吸引了不少眼球。这也体现政府管理单车的决心和强硬手段,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一“出生”便受到公民的广泛欢迎,但随之产生的各种问题让政府也是无法预料的。但单一的行政管理的方式不但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矛盾,而且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资源浪费。“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目前仅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出现,并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共享单车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要求,对长时间停放的共享单车安全管理没有硬性规定,缺乏社会化监督管理,使得矛盾隐患较为突出。

(三)城市交通总体规划不到位

共享单车影响交通主要原因还是停放问题,各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并没有对单车停放划定专属区域,导致单车乱停乱放。同时像地铁站、公交站、医院、学校、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和单位常常会因为上下班高峰期而导致共享单车大量无序停放,严重的时候会会占用人行道甚至机动车道。社会发展太快,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让城市规划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各个城市交通规划部门对“共享单车”问题充分重视,缺乏配到的非机动车停放点。造成共享单车停车难的窘境,从而导致后续交通问题、治安问题频频发生。面对新鲜事物的出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反应稍显滞后。

三、加强“共享单车”新业态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行业规范引导

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等方式,对“共享单车”的车辆标准、技术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车辆维护标准、投诉机制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规范,对用户违章停车、违章行驶、破坏车辆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引导“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市民文明用车。目前有的城市已经对共享单车划定专门停放区域,有效的遏制了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相关车企已经在APP中根据定位设置了停放区域,如果用户不停在指定位置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引导用户按照规定停放车辆。

(二)落实有效监督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共享单车”运营商、运营平台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遏制“共享单车”野蛮生长,对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情况及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及早处置。同时应重点对其平台收取押金、充值储值的资金加强监管,加强防护措施,预防运营商因亏损或退出市场导致的用户利益受损及社会不安定因素发生。目前还出现了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当押金无法退还时,就出现两种看法:一种是如果是以正当的商业目的收取押金,公司将押金用作日常运营管理、生产单车,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导致押金无法退还,这是正常的市场规律,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不定为犯罪。另一种是如果想通过收取押金的方式来集资进行牟利,公司本身也没有盈利的方式和手段,则有可能构成集资犯罪。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集资诈骗犯罪。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必须跟的上事物发展的变化,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单车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进行监管。

(三)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宣传是一把利剑,公安机关要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型媒體,对存在的共享单车所引发的各种治安问题要及时对公民进行提示和宣传,告诉公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维护好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防止违法及各种法律纠纷的发生。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应在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等多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共享单车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应该告诉市民如何依照法律法规,正确使用共享单车。是对自身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减少对其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

(四)强化公安执法巡查

公安机关应当积极联动社区街道、城管等部门,建立完善联合管理整治机制,多方施策、联动配合,对违规运行的“共享单车”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隐患形成治理合力。单车问题还是需要各个部门综合治理。同时公安机关应加强打击和防范,对于与“共享单车”有关的盗窃、损毁和诈骗案件,及时查处,严厉打击,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情况发生。有些单车企业倒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单车被盗数量太多,公安机关应对盗窃单车的现象加强打击力度,同时做好防范措施,让共享单车真正能够服务于民,利于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监管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共享单车”前面有两座大山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