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

2018-01-22王政军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齐鲁大学融合

【摘 要】大学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地域文化,是一种良性的、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运动,两者在空间、性质、功能和内容上都有高度的契合性,对大学自身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文化;地域文化;融合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反映的是一所大学师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个性和历史的连续性,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外化形式,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地域文化是本地区的一种历史沉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大学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地域文化,是一种良性的、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运动,对大学自身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文化建设融合地域文化的可行性与意义

(1)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大学与地域文化虽是两种文化系统,但两者在空间、性质、功能以及机理上的融合决定了其可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空间上的融合。“大学是学者和学生追求真理的社区”。大学与所在区域共处于一个“大社区”中,而且区域文化圈从范围上看要包含处于其中的大学文化圈,两者注定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性质上的契合。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同属于亚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都是特定区域内人们思想的价值观念,两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功能上的契合。文化的功能就是“化人”。大学文化以儒雅的高品位文化感染学生,已达到教育的目的,地域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激发民众的文化认同,规范民众的言行举止。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尚情操人,目的与功能存在高度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包含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等主要内容,各子文化间相互依存,共同发挥 “以文化人”的作用。

(2)大学文化建设融合地域文化的意义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大学的文化自觉就是对大学文化地位与文化责任的主动担当,要远离功利、创新时代文化、培育自身文化品格以及唤起国人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与对地域文化批判吸收密切相关,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选择性吸收,能让大学文化更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文化发展的压仓石,区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通过融合地域文化,能不断提高大学文化的自信,进而能够以理性、前瞻性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保持文化发展的底色与方向;三是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和谐状态是不同文化系统处于交流互动、融合共生的境地,这也是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的理想境地,能够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2 传统地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以齐鲁文化为例

齐鲁文化是春秋时期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鲁文化以鲁国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为主体,齐文化主要是滨海地区的东夷文化发展而来,鲁文化重伦理、讲传统,齐文化尚功利、求革新,两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在战国时期融为一体,并为后世所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齐鲁文化。其主要精神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是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齐鲁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姜太公、管仲、孔子、孙子、墨子,以及他们建立的学派无不主张积极入世,充满了进取精神的。如管仲力推改革,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论语·述而》载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等,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崇尚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原则,表现出强烈的为国奋斗精神和忧国忧民意识。如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孟子提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等主张,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而齐鲁文化看待“人道”重于“神道”,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14]因此,齐鲁之学又被称为“人学”或“仁学”,如管、晏主张“顺应民心,因民之俗,从民之欲”,孔子所创的儒家文化体系实为仁学体系,“仁者爱人”是中国古代的一面人道主义大旗,飘扬至今;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齐鲁文化讲合群,讲和谐,讲统一,强调大公无私。《管子·法禁》认为“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所以武王灭商,《札记·礼运》载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苟子·王制》载“故人生不能无群。”;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如早在史前的东夷人就有弓、矢、舟、车等诸多发明,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地区更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孔子继承完善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孙武留下了《孙子兵法》,墨子除了是一位思想家外,在工程学、机械学、化学、数学、物理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极高的建树,鲁班则是一位大发明家。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齐鲁文化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路径

(1)文化融合的原则

大学文化建设中融合地域文化需掌握一定的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既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又要保证实践过程的有效性,两者相辅相成,切忌纸上谈兵和漫无目的;其次是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在两种文化融合中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形成良性循环,充满活力;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自然科学理性严谨,人文科学感性抽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推动文化的不断进步。

(2)文化融合的路径

要创设大学文化建设中融合地域优秀文化的可行路径,首先要建立两者融合的机制。“机制”是指复杂系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有序作用而完成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完整的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机制应包括动力、保障和评价三大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推动、维持两种文化不断融合,保障机制为文化融合提供组织领导、政策、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评价机制对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价,保证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其次是营造和谐互动的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氛围,是文化顺利融合的基础,高校方面应通过人文环境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景观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营造硬环境,通过班风、学风和校风来营造科学民主的软环境;创新文化融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政军.先秦儒家孝道的创立、发展与现代价值[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75-78+86.

[2]王政軍.大学生儒家孝道观及孝行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学刊,2015,06:17-21.

[3]王政军,鞠静,马晶. 图书馆在农业大学文化承载与传播中的作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152-153.

[4]王政军.文登地区龙母传说与龙母信仰及其对农村孝文化建设的意义[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2-84+94.endprint

猜你喜欢

齐鲁大学融合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大学》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融合》
齐鲁声音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