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报告

2018-01-22房雷涛李燕毅杜雁平

生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西安

房雷涛+李燕毅+杜雁平

一、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主要进展及成就

(一)务实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1.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成立了西安市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和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出台了《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附件1)。设立了11亿元的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了110个项目、总投资2555亿元的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库。

2.加强城市间合作共建

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使西安的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9个。成功举办了第十八届、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和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关系网络大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圆桌会议,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加强合作协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深化务实合作备忘录》,倡导并发布了《西安宣言》。与兰州、泉州、桂林、酒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安国际港务区分别与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两地签署了《港区共建互赢合作协议》,与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港、青岛港等8个港口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加强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西安港”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开通“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从每月一班到每周两至三班的常态化运营,目前已累计开行110列,货物目的地遍布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27条国际航线,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加快“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西安已获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吸引了京东、国美、阿里巴巴、卡行天下、新加坡辉联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入驻。

4.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

西安海关获批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创新制度试点,与青岛、济南等国内10个海关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西安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封关运行。西安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建成并开始招商运营。投资100亿美元的韩国三星高端存储芯片项目正式投产,带动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中兴通讯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比亚迪汽车和手机配件项目,累计带动工业总产值达900多亿元。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西安。中国西电、尧柏水泥、陕重汽、爱菊粮油等24家企业“走出去”,累计协议投资总额3.65亿美元。

5.加强金融创新发展

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成功举办了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合作会议、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新丝路西安行——外资银行看西安”等活动。西安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及商务配套项目60余家。西安高新区已有109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66家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西安曲江文化金融商务区新增文化投资项目120多个,拉动文化产业总投资200多亿元。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举办了陕西(首届)互联网金融峰会、互联网+企业发展金融论坛等活动。我国首家国有独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金开贷”落户西安,平台累计成交额8.7亿元。创建了民间金融街。丝绸之路黄金基金落户西安,总规模预计可达1000亿元。

6.加强人文交流

丝路跨国联合申遗取得成功,西安有5处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电影节。重新编排了大型歌剧《张骞》,作为庆祝建国65周年优秀剧目在北京演出。举行了“2014年中亚东干人省亲西安行活动启动仪式”、“2014年中国·西安清真美食旅游季暨马来西亚清真美食节”、丝绸之路万里行、“长安与丝路的对话”、丝绸之路文化发展论坛等活动。

(二)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两年来,我市主动融入和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4年,西安市經济实现“三个突破”。GDP突破5000亿元,达到5474.8亿元,增长9.9%,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达到10394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9.7亿元,较2010年实现翻番。主要指标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发展速度稳居第一方阵。韩国三星、美国强生、中兴通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安,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今年1~6月,西安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总值增长7.6%。特别是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2%。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长19.6%,健康服务业增长15.3%,分别高于三产10.7和6.4个百分点。高技术企业总产值增长43.8%,高于全市42.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等“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倍。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南门地区综合改造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重大示范工程,成为美丽西安的新名片。地铁通车里程累计达52公里。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区一港两基地”和大兴新区等7个城市片区综合改造稳步推进。缓堵保畅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群众满意率达到84.1%。公路、民航、铁路、公交等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动,集铁路、地铁、公交一体的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日均客运量达到6万人次。

3.对外开放亮点纷呈

2014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7.7%,增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外贸依存度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荣登联合国“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榜单。欧亚经济论坛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西安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及肉类、粮食进口指定口岸相继获批,国际国内代码正式进入国际联运体系,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单日出口4月份突破1万单,“西安港”成为外贸发展的有力引擎。endprint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保护和科学利用秦岭指明了方向。遵循习总书记要求,我们按照“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快制定《秦岭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起草《“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前17天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整治任务,给全国38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范例。实施了“八水润西安”重点工程。以“571028工程”为载体,明确“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八水润西安”。全市生态水面累计超过5.2万亩。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大力实施“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2014年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1天,如期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西安蓝”赢得了广大市民和国务院检查组的高度赞许。

5.遗址保护全面启动

着眼展现古都风韵、彰显华夏文明,启动了3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建设。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申遗基础上,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文物本体保护、汉代路网、水系恢复、环境整治、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拆除违法建设30余万平方米,恢复土地2000余亩。同时,我市加大对兴教寺等文化遗址的保护,积极构建人与遗址、城市与遗址和谐共生的大遗址保护新模式。

二、西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西安虽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文化身份,并在丝路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然而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素集聚、要素交流、要素高端配置中的话语权依然较弱,并未真正形成服务大西北、引领大西北的战略态势,西安和丝路沿线省市仍处于一种平等竞争博弈的格局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1.挑战一:历史格局之变

西安曾在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交流中具有特别的垄断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变迁和现代交通格局的变化,西安与其他丝路沿线城市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随着各地相继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和空中丝绸之路航线,西安成为被“绕过去”的城市,尽管西安及时开通了“长安号”国际班列,仍面临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问题,西安担负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素交流平台、合作交流中心、商贸物流枢纽等重大职能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2.挑战二:同质竞争之强

当前,各省市均出台了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在资源禀赋相似、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相似、社会发展形态接近的条件下,选择了近乎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和资源整合手段,如设立自贸区、开通国际货运班列、举办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从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来判断,极易造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从西安的发展来看,如何脱颖而出,寻求差异化和特色化路径,找准重点领域和突破口,成为重要战略谋划。

3.挑战三:协调机制之弱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区域间、城市间深层合作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层面,长期以来陆桥地区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以及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法律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机制不健全,投资贸易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变。国内层面,尚缺乏对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及文化政策的全盘统筹,在贸易便通机制建设、法律法规衔接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就西安市而言,在各类国际、国内已建立的协调机制中,西安尚缺乏充分的话语权,西安与国内沿线城市间的合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西安与中亚国家及城市间发展合作机制还不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整体实力仍待提升

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平稳增长,但规模和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城市的比较排名仍较靠后,经济总量落后于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2015上半年,受國内外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西安经济增速也呈现明显的下行态势,GDP增速只有7.6%,比重庆低3.4个百分点。工业短板仍然存在,工业投资不足,项目支撑不够,产业集群效应有待加强,高端管理与产业科技人才不足,壮大工业经济、实现转型跨越的任务艰巨。

2.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不足

由于缺乏明晰而一贯的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发展规划,西安的产业分工结构主要是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推进的产业外向度不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类似,在资源性产业领域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有突出的竞争性,中亚地区需要的轻工业产品也并非西安的产品优势,正在谋划中的食品工业也面临产品检验方面的双向合作和政策协商问题。此外,对中亚地区为代表的境外段市场需求、预期规模、进入风险、受众人群、法律规则等基础数据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遇到诸多障碍,难以全面满足当前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要求。

3.文化交流有待继续深入

中亚地区在语言、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留下的苏联痕迹明显,对中国文化进入仍持谨慎态度,“民心相通”仅限于在本地区建立丝路文化旅游园区、互派留学生等,而有组织的大型官方交流,特别是针对旅游业、动漫、出版、影视、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合作及运营的模式不具体、不深入。西安作为文化旅游名城,至今仍缺乏针对丝绸之路旅游的亮点品牌,在丝路旅游产品开发、精品线路设计、丝路文化保护与利用上,仍有待深入发掘。

三、西安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总体部署,特别是今年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的要求,抓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富有魅力的城市形象、通江达海的立体枢纽、联通内外的开放平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追赶超越。endprint

1.推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初,习总书记回陕视察时指出,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这一定位同樣适应于西安。继续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处理好“不唯GDP”与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据测算,西安有能力保持高出全国3个以上百分点的年均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西安要继续发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提升增量为导向,努力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跨越发展。

2.推进城市建设,塑造美好的丝路城市形象

着力塑造“华夏故都、山水之城”的城市形象。一是继续实施皇城复兴计划。深入挖掘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营造开放、包容、现代的城市氛围,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皇城风貌。二是按照“一轴双城”的思路,构建“123560”四级城镇体系。“一轴”,即以贯穿东西的渭河为轴;“双城”,即在渭河以南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主城区国际化进程;在渭河以北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3”就是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5”就是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五个城市组团,“60”就是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构建布局合理、一城多核、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新格局。另一方面,我市将按照“一轴双城”的思路,实施北跨渭河发展战略。

3.推进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继续加快西安领事馆区、欧亚经济综合园区、中俄丝路创新园、中韩产业园等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西洽会暨丝博会、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展会影响力。考虑选址建设兼具商贸会展、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特色购物功能的丝路博览会园区,减轻大型会展对大都市交通和生态的压力,塑造美好的丝路起点城市形象。优化整合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二是要加快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注重引进外资,特别是积极推进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西安。同时,依托与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产业互补的优势,建设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中亚·长安产业园”建设。三是尽快推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文化旅游的系列产品,结合丝路风情、古都特色和生态景观,推出促进文化体验和民心相通的文化旅游精品,便利陕西和中亚地区人员互访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4.推进产业调整,构建向西开放开发的经济结构

一是,要下决心调整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姿态和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西安产业层次较高,科技研发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亚欧国际市场和西部国内市场,打造石油采炼设备、能源化工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材料等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利用我国已建成的从中亚到我国内地的大西北长输石油管线,在西安建设2000万吨炼油厂、国家千万吨级成品油储备库和大型高端合成材料项目。从国家层面争取规划从新疆经榆林、经陇东、彬长到西安的三条甲醇长输管线,建设千万吨级国家替代能源甲醇战略储备库,争取将渭北工业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以甲醇为起始原料的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基地。

5.推进互联互通,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坚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一是强化西安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积极推动西安咸阳机场升级为门户机场,开通西安至中亚、欧洲、北美、澳洲、西亚、南亚等地航线,加密至日、韩和东南亚地区航线,加强西安港建设。二是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西成、银西客运专线建设,推进西安至包头、武汉、桂林、重庆等城市客运专线项目实施;改扩建西安-铜川城际铁路,西咸南环线、西汉、西禹高速,完善高速公路网、实现国道过境连通。三是加快健全市域立体交通网络。建成7条地铁线路,建设主城区快速路网络系统和联通一环、二环、三环的交通体系。

摘自《中国报告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丝路经济带西安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