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产品和技术驱动同城速递
2018-01-22李薇
李薇
在成为最后三公里的独角兽后,这家公司开抢同城速递市场。
达达非常年轻。它只有三岁半,还处于牙牙学语的幼儿时期。
2014年,达达7个创业元老在上海一家快捷酒店租了三个房间,用7天时间开发出了达达首个版本。2014年6月,众包物流平台达达正式上线。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成立“达达-京东到家”。
达达又非常成熟。凭借技术等优势,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即时物流平台。
如今,达达已覆盖全国37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万配送员的运力池,服务超过100多万商户和4000多万个人用户,日单量峰值达800万单。达达与京东物流正深度协同,构建全国最大最高效的同城智慧配送网络。
不过,在独角兽的道路上,达达也如履薄冰: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陆续反向做众包物流,拥有了自己的同城物流能力。新达达在2017年宣布进入C端,正式与顺丰、闪送等开抢同城速递市场。
“日益庞大的业务对我们平台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快速迭代、不断升级,几乎是‘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达达-京东到家创始人&CEO蒯佳祺表示。更重要的是,他和达达已经准备好迎接同城速递市场的挑战。
物流情结
蒯佳祺经常用“神奇”两个字来解释他和物流之间的渊源。
当年,学霸蒯佳祺高考第一志愿填写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却被调剂到物流系;毕业后进入麦肯锡从事的是物流方面的工作;赴美深造,踏入理工科最高学府麻省理工,学的还是物流;也因为热爱物流,即便在全球科技中心硅谷,他也没离开物流行业,成为了一名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产品经理。
2009年回国后,蒯佳祺暂别物流行业,他和麻省理工的同学一起创立了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易传媒。易传媒当时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就在准备上市之时,被阿里巴巴看上收购。蒯佳祺随后担任互联网房产信息服务商安居客副总裁。
在安居客的经历让蒯佳祺强烈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能力。“如果说易传媒让我见证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从零开始做到行业领军,那么安居客则让我见证了老牌互联网公司移动化的过程。我加入安居客的时候16%的流量来自于移动,我离开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65%了。”蒯佳祺强调。
一直对物流情有独钟的蒯佳祺强烈感受到,这个产业也会被移动互联网所颠覆。于是,他毅然从安居客抽身,重新回到物流行业,将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的创意相结合,达达就这样诞生了。
蒯佳祺解释:“达达虽然是同城速递信息平台,但本质上是一家科技公司,只是做了物流的生意。达达靠产品和技术驱动,也是我们认为的智慧物流最本质的要素。”
对技术的重视和崇拜可以从蒯佳祺早期的“找人”谈起。达达CTO杨骏是蒯佳祺远赴美国挖过来的。杨骏是美国卡耐基梅陇大学的博士,从事机器学习和多媒体分析方向的研究,曾就职于Google、Facebook和Square,是Facebook最早期的华人工程师之一。
“我和杨骏在达达创立之前就认识了,我不断地游说他一起创业。”蒯佳祺回忆说,“有一次飞美国,一下飞机我就直接去找他爬山。当天我们聊了很多。他不缺钱不缺名,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都觉得应该做一些真正的大事,做一些基业常青的事,在心灵上我们达到了某种共鸣,所以很顺利地,他加入了达达。”
蒯佳祺强调,互联网时代里,强大的技术团队是提高平台效率的根本保障之一。目前达达的技术团队中,有大量来自阿里、百度、京东、腾讯的技术骨干,为平台不断革新技术、帮助合作伙伴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了保障。
下决心再次创业时,蒯佳祺就坚定一定要做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当时最大的机会在O2O,最大的痛点则在物流,所以就确定从他熟悉的物流开始做,达达正式上线。
达达定位是提供最后三公里物流服务的平台,解决最火爆、最有痛点的O2O短距离物流配送领域。当时滴滴正和快的进行补贴的大战,于是蒯佳祺就想到要做一个物流业的滴滴。
美国日杂O2O投递初创公司Instacart也给了蒯佳祺启发。Instacart与零售商合作,把零售商的商品搬到线上销售。用户通过线上下单,由Instacart签约的配送员去指定商店采购,1小时内配送到消费者家中。Instacart的配送员由兼职雇员和独立承包人组成,采取的众包模式。
选定了创业方向后,达达一开始是配送鲜花,但鲜花的频次太低了。恰逢2014年夏天外卖大战,达达开始跟饿了么合作,获得饿了么的一些订单支持。 蒯佳祺坦言,“不得不说,送外卖是个巨大的迈进,一个从低频转向高频的迈进。”
达达平台通过需求和供给的对接,使商家的配送需求和富余劳动力资源充分匹配。如今,由“懒人经济”催生而出的同城即时配送正在从最初的外卖市场延伸到文件、证件、果蔬、鲜花、电子产品和生活用品等多元领域。
“今天所谓的‘懒人经济本质上其实是社会的再分工,一些人先富起来愿意花钱请人买服务。”蒯佳祺解释。在五年前估计都很难想象,达达在最后三公里上能取得如此扎实的占有率。
风口顺势而为
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集团旗下O2O子公司“京东到家”合并。合并后,京东集团以京东到家的业务、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以及2亿美元现金获得新公司47%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达达—京东到家包含即时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鲜O2O平台两大业务板块,蒯佳祺出任新公司CEO。达达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事实上,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针对文件、花束礼品等高价值物品“1小时送到”的要求,即使是当日达、次晨達等新兴的同城快递服务,也仍显得有心无力,能够充分满足这个需求的服务正是风口上的同城速递。
蒯佳祺表示,深耕同城配送三年多,达达始终关注着行业内的新增长、新趋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同城快递是物流行业过去几年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在未来五年里仍将保持40%的增速,2020年同城快递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endprint
快递巨头们如顺丰、圆通等也看到了同城配送的巨大商机,开始推出同城快递产品,加码本地生活O2O的同城配送服务。不过,同城配送市场在成为一片蓝海的同时,也陷入了服务不够规范、缺乏有影响力品牌等尴尬局面。
在业内,达达最先定义了同城速递:聚焦同城范围内的1小时达及定时达配送服务,一对一专人直送、15分钟上门取货、1小时送达、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同城速递是最有可能后发超越同城快递的新战场。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达达积累了庞大的运力池,平台上聚集了400多万的配送员,日单量峰值突破800万单,达达骑士全年累计行驶超过55亿公里。在蒯佳祺的眼里,这是达达最大的一笔财富,这种众包模式有着巨大优势。
首先,众包弹性大,避免了订单波峰波谷的波动性所带来的运力浪费,减少了巨大的人员管理成本和站点开支,而且能彻底激发兼职配送员的主动性,因为人人皆老板,为自己打工。
此外,众包模式的运力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能够最大程度、最快度地满足用户离散化、即时性的需求。而积累的规模效应优势可以提供给客户更为有弹性的服务,在波峰时仍然有足够的运力满足需求。
“达达配送员和平台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我们在管理上遇到的挑战就是,需要把管理中所涉及到的规则都抽象出来,并且能够做到产品化。”蒯佳祺说。
达达400多万配送员的运力池采取了100%配送员实名认证、100%案底背景调查、100%线上线下培训和考试、100%订单实时追踪等等系列措施来保障,还为每一位配送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基于算法和海量数据来给配送员动态打分,大幅提升了配送服务质量。
与京东到家合并后,达达与京东到家协同互补。达达的订单组成复杂且多样化,除了20%的订单是来自京东及京东到家,其余订单都是外单,上游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餐饮、鲜花、蛋糕、票据等B类商户,还有来自C端用户的同城订单。
国家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81.2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40.4亿件,同比增长24.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12亿元,占全部快递收入的14.3%。
对比前五个月的数据可以发现,同城快递的市场增速稳步提升,更难得的是同城快递的均价,6月份为7.72元/件,相对于5月份的7.45元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在快递平均单价逐渐下降背景下,同城快递价格则逆势上扬。
看好同城快递行业及达达的还有投资人。在达达上线前一个月,蒯佳祺与红杉资本投资人周逵敲定了数百万美金A轮融资;随后俄罗斯DST基金创办人Yuri Milner向达达伸出橄榄枝。米尔纳曾投资Facebook、Twitter、京东、小米和滴滴等公司。
在成立一年半的时间里,达达就连融五轮,总金额近5亿美元;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成立达达-京东到家;京东集团以2亿美元获得了达达-京东到家47%的股份;随后沃尔玛宣布以5000万美元战略投资达达-京东到家。
“达达是我第三次创业,对我个人来说会一直创业下去。”蒯佳祺总结,“创业重要性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要抓住一個风口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为,这是最重要的。地利就是风口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我们当时选择了最苦的物流。最后是人和,人和指的是要有一个凝聚力非常强、能力非常强的团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