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围绝经期女教师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1-22刘素敏黄美萍王少芬
刘素敏,黄美萍,王少芬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广东 东莞523326)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等[1]。据相关研究[2]表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尤其是女性绝经期后,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保守的盆底肌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围绝经期女教师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经调查筛选出的101例参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围绝经期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1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平均年龄 (46.75±2.34)岁;问卷评分在23~33分之间,平均评分 (29.33±1.77)分。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在40~54岁之间,平均年龄 (46.54±2.15)岁;问卷评分在27~34分之间,平均评分 (30.01±1.02)分。
1.2 干预方法 对东莞市围绝经期女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00份,筛选出200名高分人群,对200名高分人群使用盆底肌功能测量仪器进行功能评估,筛选出得分高、愿意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01名;将101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时间2个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医生指导下行盆底肌功能常规训练,方法如下:①Kegel锻炼法,又称为盆底肌训练法。指导患者反复收缩上提肛门,紧闭尿道。②阴道哑铃锻炼法,嘱患者回家后使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从1号哑铃开始,维持每日1次,每次训练10~20 min。如康复器在行走训练时可控制在阴道内不滑脱出来,再模拟以下方式进行逐级训练:下蹲、上下楼梯、搬重物、咳嗽、跳动等,如果能轻松控制并完成所列动作,说明肌力已经提升,可换大一号的哑铃继续训练,共有5个型号。③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定量仿生治疗仪治疗,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交互进行,从低频逐步过渡到高频治疗,持续治疗时间30 min,每周2~3次。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护患协同合作的综合治疗,具体步骤如下:由医生、护士组成的治疗团队,对每位实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随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训练前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宣教,主要包括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等,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②康复治疗前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收缩盆底肌肉,训练时避免使用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③患者取自由体位,缓慢呼吸同时收缩尿道及肛门肌肉,维持5~10 s,随后放松,持续以上收缩-放松训练15~20 min。④以最大力度和速度,收缩盆底肌肉,然后放松,重复以上训练15~20 min。⑤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定量仿生治疗仪治疗,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交互进行,从低频逐步过渡到高频治疗,持续治疗时间30 min,每周2~3次。⑥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法以及家庭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的掌握情况,确保患者使用正确的方法训练盆底肌肉,并由医生及护士随时根据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调整治疗模式,以确保患者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⑦心理护理: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减少患者的情绪波动,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1.3 观察指标 通过仪器测量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群功能进行量化检测,主要通过 “前静息阶段” (测试静态盆底肌张力,大于4 uv提示盆底肌静息张力升高,容易导致盆底肌缺血,引起性交痛、尿潴留、便秘等临床症状)、 “快肌 (Ⅱ类纤维)阶段” (主要测试动态的快肌的肌力和反应速度,快肌的肌力不足容易引发尿失禁、粪失禁、性冷淡和性体验下降)、“慢肌 (Ⅰ类纤维)阶段 (主要测试动态的慢肌的肌力和收缩控制的稳定性,肌力下降和变异性增大超过0.2,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排便功能障碍等病症)”、 “后静息阶段” (测试静态盆底肌张力,大于4 uv提示盆底肌静息张力升高,容易导致盆底肌缺血,引起性交痛、尿潴留、便秘等临床症状)四组数据得出患者的综合得分,反映患者的盆底功能。仪器测量的方法具有量化、准确及有效检测腹肌参与度等优点,能更客观地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比、怀孕1次以上占比、分娩1次以上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x±s,n(%)]
2.2 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功能评分比较 (x±s,分)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相关研究[5]表明,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任其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十分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采用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但在训练的同时,医护患三者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是指护士、医生以及患者密切配合,由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而患者通过良好的配合,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改善患者依赖性的行为,使患者能够主动地进行治疗,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6]。相关研究[7]显示,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尽早恢复。医生与护士相互合作,对医疗以及护理服务进行优化,使患者体验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101例参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围绝经期女教师作为对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围绝经期女教师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采用医护患协同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多玉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98-99.
[2] 乔建红,董文霞,赵莹,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知信行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1):68-69.
[3] 张紫琪,廖碧珍,李明慧,等.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与性功能障碍认知现状调查 [J].护理学杂志,2016,31(4):19-22.
[4] 朱小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 [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3):195-196.
[5] 梁艺.浅析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 [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2015,15(90):249-250.
[6] 王姣丽.探讨盆底功能障碍 (PFD)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6):33-34.
[7] 潘燕芳.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28例临床观察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