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22邓云芳符雪丽陈小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白细胞医护人员血液

邓云芳,符雪丽,陈小玲

(茂名市中心血站 采血科,广东 茂名525000)

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讲,部分外伤患者在受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血液流失情况,失血过多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于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或抢救过程中多对其予以输血治疗,但是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输血不良反应[1-2]。本研究选取88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对其中44例患者应用少白细胞技术,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输血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 (35.5±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 (36.5±1.5)岁。两组患者均知晓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家属均予以支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输血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技术输血。研究组患者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主要包括去白悬液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汇集去白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两组患者在输血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均需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表现,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同时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检查,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处于标准值范围内。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医护人员要立即停止输血操作。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方式静躺休息。针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为患者注射抗过敏药物,具体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输血后发热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定义为输血过程中及输血结束后1~2 h内发生的体温升高、寒战、消化道反应或皮肤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因血型错误输血产生的严重溶血反应不属于本研究范围[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后发热发生率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发热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输血后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输血后发热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输血技术逐渐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救治,失血过多患者普遍病症危急、生命体征微弱,对其予以输血技术治疗能够从根本上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抢救治疗提供机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为重要[4]。就目前而言,在对患者实行输血技术前多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型检测,这一操作严格控制了溶血性输血事件的发生。但是我国每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受客观影响、不受患者或医护人员所控制的,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但是能够确定其相关影响因素通常与患者自身体质、实际患病情况、患病类型及典型临床症状表现等存在直接关系。部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明显头晕、恶心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均于输血后两小时左右出现不良反应,以皮肤红疹过敏及发热等最常见,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甚至会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5]。临床研究[6-7]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机体在输血后出现排斥反应造成的,这与血液中的异体白细胞有关。有研究[8]提出,人体白细胞可以寄生不同类型病毒,其中比较常见的如人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这些带有病毒的白细胞输入到人体中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输血不良反应,甚至会感染上各种类型的传染病。目前,虽然国人义务献血的意识逐渐提升,义务献血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但是在这一环节中仍然没有将白细胞寄生病毒检测工作予以落实,很有可能义务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白细胞中寄生有不同类型病毒,将其用于临床救治时极有可能引起患者输血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将异体白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后,会对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异体白细胞的炎性因子造成的,一旦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不但会诱发输血不良反应,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导致不同类型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探寻行之有效的输血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研究[9]提出将少白细胞技术应用于失血过多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属于新型输血方法的一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更高。本研究共选取88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将常规未去白细胞技术输血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分别应用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输血后发热发生率更低 (P<0.05),提示需输血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少白细胞技术的效果更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少白细胞技术应用于输血操作中,能够在有效清除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将血液中的病毒及炎性介质清除。在取出血液白细胞的过程中并不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任何破坏或影响,这不但能够达到预期输血的目的,还能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及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这一角度来讲,医护人员倡导采取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将异体白细胞成分清除掉,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机体免疫成分与所输入血液发生排斥异常的现象,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这种输血方法已经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过程中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后发热发生率,在异体白细胞清除过程中炎性因子和病毒等均会被最大程度清除,能够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1] 邓启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J].大家健康,2017,11(3):78-79.

[2] 王庆莅,王占科.临床输血新观念和新技术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62-64.

[3] 黎云.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 [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3):31-33.

[4] 钱勇.临床输血中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应用分析 [J].心理医生,2016,22(26):166-167.

[5] 潘晓红.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18-119.

[6] 黄友珍.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J].大家健康,2017,11(3):107.

[7] 韦庆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J].当代医学,2014,20(36):28-29.

[8] 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J].当代医学,2013,19(24):155-156.

[9] 赵青春.少白红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分析 [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2015,15(79):149,152.

猜你喜欢

白细胞医护人员血液
白细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多彩血液大揭秘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神奇血液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