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018-01-22任凤燕
任凤燕
(山西省晋中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在患儿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实验组中女性11例,男性14例,年龄4岁~10岁,平均年龄(7.1±1.4)岁,住院时间7~14天,平均住院时间(11.3±3.1)天。对照组中女性12例,男性1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3±1.5)岁,住院时间8~15天,平均住院时间(11.4±3.2)天。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语言沟通模式和患儿展开沟通、护理。25例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借助非语言沟通技巧展开沟通护理。第一步:触摸沟通:在患儿、家属自愿的情况下,多拥抱患儿,抚摸其疼痛部位,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强化其安全感。医护工作者能够按照患儿实际年龄段的要求,选取相应的触摸模式,以期得到优良的沟通效果。第二步:眼神交流:医护工作者需要和患儿、家属展开相应的目光交流,便于患儿、家属可以得到更多的鼓励、关怀。虽然在和患儿展开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彼此目光交接,同时经常性的点头微笑,使患儿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爱。第三步:姿势、动作沟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工作者的言行举止需要确保得体,确保动作的轻柔,态度镇定。在患儿生病时,尤其注意家属对患儿的状态,强调护理工作者的科学性,因为一旦护理工作者动作不合理的均会带来患儿家属的担忧。鉴于此,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技术需要准确、熟练、高效、精湛,最大程度上获得患儿家属的信仟,得到更高的满意度。第四步:表情沟通: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心理学家的观点就是患儿通过医护工作者所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有7%的有效信息是来自于医护工作者给予的文字,而音调占38%,面部表情更是占到了55%。在实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如果医护工作者的表情较为严肃,患儿极易出现害怕、惊慌的心理情绪,更有甚者,会拒绝展开医疗活动。对儿童而言,医护工作者的亲切、耐心的表情能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在对患儿展开护理时,医护工作者需要借助准确轻柔的操作、真诚的微笑,最大程度上极地护患间的距离感,让患儿可以心理上积极认可治疗。在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医护工作者需要表现出关爱的表情,让患儿、家属充分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怀。第五步:优化住院环境:患儿较为喜欢和年龄段相接近的环境,特别是和幼儿园相接近的环境,鉴于此,这就能够将小脚丫贴于地面上,把唐老鸭、米老鼠等卡通形象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在病房内,放置活的小金鱼或者活泼的小花,确保患儿心情的愉悦性。在适当的情况下,多加鼓励患儿的家属带一些合适的玩具,和医护工作者一道给患儿构建优良的康复环境。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不良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在护理技术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76.0;在服务态度的对比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n(%)]
2.2 两组不良症状出现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8.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症状出现情况的比较 [n(%)]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年纪小,抵抗水平低,极易发生生病等情况,在医院展开就诊时,和成人相比,会由于儿童本身表达能力较差,难以将自己的感受、想法表达清楚,致使相关的医院工作者无法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鉴于此,在对患儿展开治疗时,护理工作者无法和患儿默契的配合,患儿会因为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发生因为紧张而不愿配合治疗等现象,引发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严重制约着护理工作的展开。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技术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76.0;在服务态度的对比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8.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
综上所述,在患儿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健康教育路径来说,多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强化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1] 齐京娜,马敬霞,吴维维,等.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880-880.
[2] 赵 静,陈 艳,吴 伟,等.传染科护理中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2):83-85.
[3] 张红丽,吴爱珍,刘伟玲.儿科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s2):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