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22吴维强
吴维强
(青海红十字医院麻醉科,青海 西宁 81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择了患者进行研究,主要是2016年全年所治疗的11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然后将其平均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合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1、24和32、23,两个组之间的年龄范围分别控制在:(65.9±6.8)岁和(64.7±6.5)岁,对于观察组,原发病主要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髋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折,其中人数分别为:24、10、3、15、3例和髋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折,人数分别为:22、10、16、3、4例。从资料中可以知道,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使用的方法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手术后都进行相应的康复指导。
1.2.1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需要在手术之前就进行“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在手术的过程中行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配方主要是1.0 mg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00 mL 0.9% NaCl注射液,背景泵速2.0 mL/h,一般情况下每次追加量为0.5 mL,15分钟为一次锁定时间。
1.2.2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治疗主要是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再进行镇痛,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会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其注射量为100 mg,在完成手术后需要使用以下药物进行镇痛,即帕瑞昔布钠、盐酸曲马多、塞来昔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期疼痛程度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知道,两组患者从疼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在VAS评分方面都要低于对照组,其依次的顺序是6、12、24、48、72h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期疼痛程度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期疼痛程度的比较(±s,分)
组别n术后返回病房时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观察组551.6±0.3*1.3±0.2*1.0±0.2*0.9±0.3*0.8±0.2*0.5±0.1*对照组552.5±0.62.9±0.42.4±0.42.0±0.21.6±0.21.5±0.2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运动依从性
对于两组的康复运动依从率分别为观察组96.4%和对照组83.6%,从结果中可以知道,对照组要小于观察组,因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运动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 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疼痛感。在2002年的时候,第十届国际疼痛学会也指出慢行疼痛是属于一种疾病的,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没有采取措施进行疼痛控制,很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也很容易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增加住院的时间,增加住院治疗成本,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疼痛控制满意度也逐渐的成为评价医疗护理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镇痛能够进一步降低伤口疼痛,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总之,多模式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恢复时间,对于患者的病况有很大帮助,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 张会东,于松杨,王晓东,周承孝.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1,17(07):1072-1075.
[2] 袁志峰,徐文清,石 姗.多模式镇痛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06):517-518.
[3] 朱 旭,张星火,刘 亮,赵 峰,成文浩,张亚奎,郭 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