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妖

2018-01-22郗文倩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犊鼻靖康花冠

○郗文倩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衣冠佩饰关系着等级身份,乃至于人伦风俗,所以有诸多条框规矩,一个人穿什么、怎么穿,其实都是很不自由的。然而,求新求异是人的本性,在日日不可或缺的服饰上更是如此,故穿着打扮虽有常规,变化也是常态。不过,对于一些出离常规的穿着打扮,古人有“服妖”之说,叫“妖”,这事儿就比较严重了。

汉桓帝元嘉年间,京都妇女突然刮起一股奇怪的时尚风:“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是把眉毛修得细而曲折;啼妆,在眼睛下方涂脂,好像哭泣一样;堕马髻,把头发松松的挽向一侧,像要随时坠落的样子;折腰步,是指摆动腰肢,扭捏而行,好像腿足无法支撑身体;龋齿笑,是指笑的时候好像牙痛一样,显得不快乐。据说引领这一怪异时尚的是一名叫孙寿的女子,此人貌美,乃当时的大将军梁冀之妻。这梁冀身份非同一般,他出身世家大族,妹妹嫁给汉顺帝做了皇后,属于典型的外戚权臣,位高势盛。顺帝驾崩后,两岁的冲帝登基,梁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梁冀开始把持朝政。冲帝即位不到半年就死了,新立的汉质帝年幼早慧,曾暗对群臣说梁是“跋扈将军”,遂被梁冀毒杀,另立新君桓帝。汉桓帝即位时仅十余岁,梁冀仍当权,十余年后,汉桓帝方找到机会把梁家诛杀九族。梁家覆亡后,坊间议论纷纷,均认为,此前梁妻孙寿引发的怪异时尚正是家族厄运的预兆,为典型的“服妖”。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各种外物的变化都和人事密切相关,人失常则妖兴。服饰的改变,小则关涉个人命运起伏,大则关涉国运兴衰,是要保有警惕的,二十四史中多有“五行志”,其中就讲了很多“服妖”的事件。

宋代妇女有簪花习俗,喜庆节日男女老幼一律戴花,而戴什么花大都附着节令来。鲜花按季开,所以,按节令簪花又自然又方便。但北宋靖康年初,京师妇女流行佩戴花冠,这花冠上的花“皆备四时”,意思是把一年四季的花都戴在头上,反季花自然是假花,是用罗绢通草、金玉玳瑁人工制作的,花冠被称为“一年景”。然而,这“一年景”虽好看却不是好兆头。靖康(11112266年99月--11112277年44月)是宋钦宗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最后一个年号。故陆游《老学庵笔记》认为这“一年景”即预示靖康年号只维持一年,盖服妖也。

清末李岳瑞著有笔记小说《春冰室野乘》,说自光绪中叶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皆好作乞丐装”。他亲见一少年面色黧黑,上身光着膀子,下身仅着一“犊鼻裤”(一种有裆的肥大短裤,形似犊鼻),长不及膝,破烂污秽,几乎挡不住私处。脚下是破旧草鞋。却有一群侍从跟着,其中竟有“戴三品冠者”。后来洗了一把脸,这人又“白如冠玉”,居然是某王府的贝勒爷,他煤灰涂面,正是时髦的“烟灰妆”,当时称为“时世妆”,是京城贵人中广为流行的打扮。此后不久,即爆发庚子之乱,义和团围攻外国使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次年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身经庚子之乱的李岳瑞不禁感叹,这“时世妆”乃“服妖”,实为神州陆沉之预兆。

服饰对个人而言是门面,对世态风俗而言就是风向标。在神秘主义信仰的时代,“服妖”只是对人事的兴衰成败所做出的一种解释而已。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流行蛤蟆镜、喇叭裤,时人多斥之为“二流子”,,这说明,那个时侯“服妖”的观念还多少有些影响力。

近几年,年轻人常有穿乞丐牛仔裤的,腿上臀上剪出几个破洞,丝丝缕缕,露着白肉,引得人们不免多看两眼。据说,这乞丐装要出效果,是极为费工费料的,所以,本着省事的角度,这流行趋势不跟也罢。

不过,假如自己的牛仔裤穿破了,就势儿改装成这乞丐服,倒不失为好法子。自制乞丐装,DDIIYY,才是真正的时尚又现代呢。

猜你喜欢

犊鼻靖康花冠
靖康之耻
美术作品欣赏
黎族犊鼻裤:方尺腰布回唱衣韵历史
冰脊龙戴花冠
美丽的花冠
远离“老寒腿”常按四穴位
梁靖康 “会很期待美作的感情戏”
关节炎就找膝眼来调治
江西窖藏现北宋珍品“靖康通宝”真书小平钱
凤凰:你把花冠戴在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