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2陈新兰

法制博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诉讼法民事案例

陈新兰

江西应用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指在法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典型案例,分析客观事实。以典型案例的具体案情为主线索和出发点,引导学生针对案情判断法律执行准则与动机。通过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法律依据,揭示其法理内涵,加强学生理解程度。案例也被称为“case”指个案、事例、个例、实例等。案例一词最早用于法庭审判,律师将以往案例作的判罚标准作为论述依据,在教学中提到的案例教学法,通指为学生提供可以参考的实际教学案例,在法律教学中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和判罚依据以及案件审理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依据民事诉讼法课程结构,设立案例教学的重点

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民事诉讼的法律课程中,必须突出教学重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做到重点内容突出。以该课程的结构分析,可以分为总则与分则两个维度。总则是传授学生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与理论,而分则需要讲究具体法律执行程序。以总则和分则为基础划分课程结构,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划分教学案例法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其中纯理论部分和基本法律条例都是课程重点,但是其课程内在具有综合性与抽象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与实践相联系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借用相关案例,为某一法律条例进行解释和形象化描述,以便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民事诉讼法教学中难点多集中在分则部分,其涉及到法律具体应用方式与方法,且内容繁杂,因此需要在此设计相应案例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和客观理解。

(二)丰富教学案例库,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每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数以百万计,教师不能从中随意挑选进行课程讲解,如果案例的典型性不突出,也容易造成学生理解误区。因此需要教师从以往案例中精心挑选,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经典案件作为教学法应用案例。笔者认为,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教师选择相关教学案例时,需要遵从案件的三个特性,目的性、典型性、相关性。选择教学案例相对耗费时间较长,需要所有法律教师重视日常积累。因此教师应当平时注重针对经典案例的资料搜集与整理,以便在重点课程中随时调取相关资料,不至于再耗费更多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课程规划。

(三)课前准备充分,做好应对预案

通常情况下,进行案例教学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件讨论,针对案情进行分析,才能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民事诉讼法知识结构。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针对案例阐述个人观点,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该项法律细则的掌握程度。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容易产生主观误区和偏差,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课前准备工作,完善教学应对预案。当发现学生出现主观问题时,通过准备的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信息补充,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客观的认识,才能约束学生产生对该项法案的思维误区。案情讨论的过程是争锋相对、错综复杂的思想交流,课程中学生也会旁征博引论述自身观点,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阶段,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亚于教师,因此教师并不具备绝对引导优势。那么为了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导向,教师必须准备更为精准的教学案例,才能在思维博弈的过程中占据上风,从而教导学生正确看待民事诉讼法,学会正确的法例应用方式。

(四)悉心评价,巩固教学质量与效果

学生讨论案例之后,都会产生重新的认识,以辩论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客观的总结,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学生能否完全领会法律条例中的内涵,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中予以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的相互评价,尤其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这样也更为权威与专业。其中教师评价为课程重点,需要法律教师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教师客观分析学生提出的个人观点,以教学经验和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为依托,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和观点,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误区和偏差。另一方面,针对案例讨论不够深入的部分,需要教师进行再次补充和阐述。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为寻求具体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

[ 参 考 文 献 ]

[1]吴英旗.案例教学法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5):103-104+139.

[2]赫荣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1):68-70.

猜你喜欢

诉讼法民事案例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也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浅论民事证据中的虚假自认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合同继续履行判决实现障碍之解决——兼论2015《民事诉讼法解释》“一事不再理”之适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