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2018-01-22陈淑
陈 淑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出色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在我国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上,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理论。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1]其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少数民族发展等理论。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亲自深入民族地方、不断总结民族工作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一个不断完善、丰富自我的过程。因此,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其形成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后期的发展阶段。
一、毛泽东民族理论形成阶段(1921.7—1937.7)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到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是毛泽东民族理论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之时,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注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力量参与到革命建设中。当时的共产党人中就有不少少数民族代表,他们作为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共产党的革命建设中代表少数民族群众表达民意,共产党可以通过他们听取少数民族的意愿。例如邓恩铭是贵州的水族人,在共产党一大召开之际,他作为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在共产党召开二大时就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并以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核心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和共产党看清局势、把握全局的能力。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战争波及到南方的两广、云南、湖南等少数民族省份,毛泽东在当时复杂时代背景下,认识到团结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在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毛泽东坚持解放苗族和瑶族两少数个民族,坚持共产党人要和苗族和瑶族群众搞好关系,要团结瑶族和苗族的群众,并在会上通过了《解放苗瑶决议案》,提出要与汉族政治经济平等,[2]这是毛泽东在认识到团结少数民族重要性后坚持汉少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体现,这也是在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影响的不断扩大,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依然坚持扎根基层群众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并在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如广西瑶族地区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随着革命活动的不断深入和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建立,毛泽东对我国当时的民族问题认识经验不断丰富,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宪法大纲中有关于民族地位的明确规定:“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苏维埃宪法大纲》把民族平等上升到了法律层面。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红军经过整整两年的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先后经过了11个省份,到过了很多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例如彝族,苗族等等。红军在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宣传了共产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政策,还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等。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毛泽东指导共产党人深入到民族地区的伟大实践,红军经过一个地方,就会对当地少数民族包括他们的习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进行具体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思想传播,把中央的民族政策传递到民族地区的基层并获得支持。也正是有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和帮助,红军才顺利完成了长征。在长征途中,《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对回族人民的宣言》,[3]等文告,表明了党和红军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态度、党和红军对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视,促进了党在制定民族政策方针时注重考虑国情、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照搬照抄模式,党运用自己是思维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是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毛泽东民族思想理论成熟阶段(1937.7-1949.9)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刻,放眼国内面临的民族问题复杂,阶级矛盾突出;对外又有敌人入侵,共产党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在这种关键性时刻,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审时度势,站在把握全局的高度,发出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反对日寇侵华”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建立了中华民族爱国统一战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共产党坚持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地位权利平等;在坚持汉族与少数民族一致对外、共同抗日原则之下,少数民族自己可以管理自己民族内部的事务;少数民族与汉族建立中央统一领导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由少数民族人员组成的机构,在中央的领导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处理少数民族间的关系。毛泽东在此时期还坚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习俗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上,坚持少数民族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保护他们的文化习俗。毛泽东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管理本命内部事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雏形,为后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民族自治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在蒙古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当地回民与汉族的关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对我国蒙古民族问题的解决、汉族与蒙古地区之间的民族交往、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该项民族政策,实践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效果。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权利应该得到推广。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伟大创新,最为关键的是共产党增添了新的革命力量。当时蒙古族、回族中等涌现了不少爱国人士如回族的杨靖宇、马彪。在这一时期,内蒙古是成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一大成功案例。为我国解决其他民族的矛盾、管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奠定了基础,是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经验。经过共产党人的不断努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正式确定下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伟大创新,使毛泽东民族理论走向成熟。
三、毛泽东民族理论发展阶段(1949.1—1966.5)
毛泽东民族理论从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到1965“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毛泽东民族理论成熟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以往少数民族受压迫、受歧视的困境,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为更好的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部门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对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宣传,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民族识别工作,使以前没有自己的族名的少数民族有了自己的族名,使以前分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群众找到了自己的族属。民族识别对我国广大落后的民族地区的群众能够同汉族群众平等的享有权利。民族识别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民族地区落后的状况,有利于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权利的保护和帮扶。我国民族问题的诸多实践,为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民族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他本人针对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实际又提出了许多的新观点。在197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关键在于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方面要真心实意、诚心诚意的去帮扶少数民族。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批判大汉族主义》等论著里,都有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论述,但始终都是坚持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向。作为共产党党内人士的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等也对毛泽东民族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总之,毛泽东民族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民族理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的处理上,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始终坚持理论来源于实际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一先进的民族理论。有利于我国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和汉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四、结语
毛泽东民族思想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思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为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团结少数民族群众、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建立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发展到今天,毛泽东民族理论依旧散发着闪耀的光辉。对我国当今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的解决、团结的民族关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依旧起着指导性作用,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