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8-01-22杨波闻霜
杨 波 闻 霜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一、T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状
(一)堵塞T城市交通
自2017年3月下旬开始,“拜客”、“摩拜”、“永安行”、“OFO”等多家共享单车运营商先后入驻T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单车投放量由4000辆猛增至10000万辆。面对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因乱停乱放致使大量无人管理的共享单车堵塞下通道出入口和公交换乘站,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难度,同时也阻碍了城市交通的运行通畅。以T市城区西郊至大观楼路段为例,由于其本身通车道路狭窄和单向行驶的交通路线,共享单车与机动车的混合行驶使道路变得拥堵不堪。
(二)挤占城市空间
随着共享单车的投放量激增,其覆盖城市的面积也会扩大,相应地也会挤占城市公共空间。尤其共享单车强调“无桩停放、随骑随还”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公共自行车停放区、盲道、人行道的城市空间,忽视了它们的路权。如果乱停乱放现象持续恶化,将会严重吞占公共空间和社会资源,挤占城市空间,使T市城区变得拥挤不堪。
(三)影响T市容市貌
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乱停、乱放、乱摆现象日趋严重。许多用户在享受出行方便的同时,在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随意停放丢弃共享单车,横七竖八的停放和仰卧的共享单车沦为人行道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其中更有部分“僵尸”共享单车沦为城市里的新型垃圾。加之T市主城区街道狭窄、建筑高密度、人员密集、管理滞后等因素,放大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乱象,凸显了乱停乱放带给市容市貌的负面影响。
二、T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原因
(一)T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1、T市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管理缺少配套规范制度规定。共享单车是企业经营的市场行为,在T的兴起、发展和推进速度很快,面对突如其来的“乱停乱放、占用车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单车乱象问题,T市相关部门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还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管理“无法可依”。
2、T市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未履行监管责任。成都市在对共享单车企业监管时,相应制定了管理规范—《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促使运营企业切实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提升服务质量,值得效仿。这要求相关部门在对共享单车监管的同时要做好相关政策准备规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
3、城管部门未规范相应管理责任。乱停乱放现象的出现与城管部门未规范相应管理责任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管部门对街区管理不充分,前期街区管理规划存在欠缺,未规划出相应的单车停放点,导致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第二,城管的巡查不及时,城管部门应该定期及时巡查,对于违规停放单车的现象及时叫停,缓解单车乱停乱放对城市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城管的处理方式欠妥,城管在执法过程中通过简单、粗暴方式解决问题,给城市的形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很多城市的城管部门采取“一律拖走”的处理方式,这样的解决办法伤害了企业的利益,损害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激化三方的矛盾。
(二)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管理存在缺陷
1、运营企业车辆投放缺乏科学规划。T市内的共享单车企业,为了能快速抢占市场,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量,盲目投放单车数量。为了达到竞争的目的,企业忽视了T市对于单车数量的容忍额度,T市民对于单车的需求量,最终造成单车的闲置,使得大量的僵尸车占道拦路,对城市的规划以及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运营企业重投放、轻维护。企业相对于维护更关注的是投放,单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坏车和废车。对于现存的废旧单车,企业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回收利用机制,无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排查回收工作。最终导致“单车坟墓”的出现,T市长江大桥下的单车坟墓,车辆绵延河道近百米被垃圾包裹。
3、运营企业对用户监督存在缺失。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采用缴纳押金来规范用户使用行为。但仅通过这种方式对用户进行监督和管理是不够的,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用户的其他不规范使用行为,比如利用单车的漏洞来逃避支付使用车费。
(三)共享单车用户素质参差不齐
1、用户结束骑行后将单车乱停乱放
自共享单车进入T市以来,许多用户骑行结束后,随意乱停乱放、花样百出。人行道、盲道、绿化带、封闭式小区、院落和停车场,都成为了共享单车的停放地且停得很随意。有的停在花园草丛中,有的被扔到角落里,有的停在单元门口,还有的停在无障碍通道、消防通道上,更有甚者,将共享单车锁在了自家门口。
2、用户寻找单车漏洞来免于付费
由于技术或检测不完善等因素,某些共享单车在开锁技术上存在漏洞,如某单车手动输入密码开锁方式存在漏洞,用户故意不锁车或忘记锁车,会导致下一个用户可以免于付费。类似单车漏洞层出不穷,抓住漏洞的用户很容易避开付费。
3、部分公民没有强烈的骑行规范意识
部分公民因为贪图便利,随地停放,将共享单车停在非自行车公共停车区,从而导致一些单车散乱的停在街边,影响市容和交通安全。
三、应对策略
(一)完善配套规范措施
1、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共享单车管理办法
针对T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T市可以参考成都市的做法。及早制定出对共享单车管理的管理办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形成相关部门、企业、使用者齐抓共管、有序使用的“共享”服务体系。相关部门承担服务、规范的监管职责,企业承担共享单车投放、经营和维护的主体责任,使用者做到文明使用①。
2、T市相关部门完善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监管制度
成都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共享单车管理的工作方案》,提出“3+7+N”共享单车管理模式,T市也可以借鉴成都的做法,创立“3+10+N”会商制度:市交委、交管局、城管委3部门,联合翠屏区、南溪区、T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等八县两区以及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参加的会商制度,及时解决T市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从车辆维度、停放管理、投入规划等方面要求要求相关运营企业进行制度的建设及完善,从相关部门层面选取标准,形成科学的指导文件,供企业参考执行。同时,相关部门应在文明用车奖惩、个人信用评价、使用者投诉等方面对企业提出相关建议,将运营车辆和信用评价信息纳入相关部门监管范围。
3、城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应进一步完善规范
城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及完善本部门的管理责任。第一,对于街区的管理,因充分考虑到单车的投放量与市民的使用情况,每个季度提前做好街区管理规划,并根据市民需求及时动态调整。对营运单位单车的投放量进行把握,同时规范单车的停放区域。第二,加强街道的巡查力度和频率,对于不遵守管理规范,乱停乱放的现象及时叫停,防止越来越多的人效仿。第三,面对需要集中处理的乱停乱放单车,改变原有的“一律拖走”,改粗暴方式为沟通,与单车相关运营企业进行联系,妥善处理停放车辆。并从前端流程进行把控,寻找问题所在点,对相关问题进行规避,防止下次再次发生。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建立科学的投放机制。首先通过引入不同城市的数据,找到单车数量与与用户数量的平衡点,得出单车数量与骑行者的合理配比,做到科学投放②。
2、完善线下车辆维保回收制度。共享单车企业应在重点点位配备固定维保回收管理人员;通过网格化管理,将整个T划分为网格,每个网格配置2-3人,实现管理无死角,做到及时维修、及时回收;采用积分制度,对维修、回收不及时的责任人进行扣分处罚。
3、建立信用机分制来规范用户行为。摩拜单车的运营者为了使公民可以规范使用单车,建立了个人信用分机制,用户的信用越高,使用价格就越低。这样企业就可以减少线下的管理成本,也可以靠线上调度改变现状,约束用户使用行为,保证停车秩序,以便维持车辆的文明使用。
(三)引导规范用户行为
即便T市相关部门进行了政策上的探索,规划了共享单车集中停放点,企业也不断完善线上和线下运营体制,但民众的自觉参与和积极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也很重要。公民的自觉性是强大引擎。整治单车,监督只是手段,目的还是增进大众文明用车的意识。具体操作方面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共享单车APP页面和线下集中停放点设置内容为文明用车光荣,破坏可耻等卡通形象和文字标识规范民众行为,促进文明用车理念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完善不文明用车行为的奖惩措施,畅通民众对不按规定停放、恶意损坏单车等行为的举报渠道,查证后给予相应奖惩。
[ 注 释 ]
①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z].2017-04-07.
②陈楠.共享单车城市投放量总量测算启动 厦门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EB/OL]. http: // fjnews. fjsen. com/ 2017- 12/ 07/ content_ 20471889. htm,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