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葛兰西霸权语言建构的政治隐喻
——以运动战到阵地战的转化为例

2018-01-22田小标

法制博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葛兰西霸权范式

田小标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概念界定

(一)两种策略的军事内涵

语言的隐喻作用在葛兰西霸权思想构想和表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隐喻只是葛兰西革命思想和革命道路范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和语言策略。无论“运动战”还是“阵地战”,都不外乎是军事战争领域的作战策略和攻占方式,诞生于现代战争的背景之下。作为现代战争军事专业术语和重要的战争战术策略,游击战和阵地战的军事意义和内涵并不难于理解。具体地说,作为阵地战,其军事意图是凭借坚固、高大、纵横交错的军事堡垒和防线等战略设施,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和轮流强攻拼杀,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和消耗,最终战胜敌方。而游击战,则是立足于自身还不足够强大,尚不具备与敌方直接进行阵地决战的现实,凭借其战场行动的高度机动灵活性,利用不同分散的力量不断地诱惑敌方,使其因注意力不断分散、战略意图受到骚扰和牵制而不能以一贯之,最终使得敌方自乱阵脚进而歼灭之。单单从军事战略和策略来看,无论是阵地战还是运动战,其最终目的都是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无所谓孰优孰劣,只是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是具体形势而定,或取其一,或兼而有之,相互配合。

(二)葛兰西使用局势术语的政治意图

但是对葛兰西来说,在当时意大利的具体国内革命形势下,传统的“十月革命”范式已经失去有利时机,其革命构想已经由暴力范式向相对的民主范式转变,其内涵显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革命阶段的“阵地战”和“运动战”已然失去以往军事领域和军事术语的内涵及意义,只是葛兰西组建其霸权革命思想的语言外壳而已,即全新的意识形态领域内部对不同社会阶级之间普遍民众的心理层面和思想意识的攻占和争夺。那么,葛兰西所主张和强调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战”,其内涵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用诸如“运动战”、“阵地战”的军事策略构建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策略呢?

二、运动战转化为阵地战的内涵

(一)革命范式的转换

在葛兰西看来,无论是运动战还是阵地战,都不过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范式,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习惯形式所负载的革命路径。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无疑是最值得注意的两部革命著作。虽然都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革命目标,《共产党宣言》所承载和表达的是激进的、果断的、摧枯拉朽式的暴力武装斗争范式,这一革命范式以俄国“十月革命”最为典型,而《狱中札记》所宣称的却是饱受长期精神折磨和思考、体系本身并不完整、纷扰复杂而又相对开放的民主斗争范式。两种革命范式的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的革命背景和社会文本,马克思恩格斯所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是革命前夕的号召、呼吁和宣言;对于葛兰西而言,却是另外一番革命景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欧洲革命运动遭受严重挫败,意大利法西斯势力上台,无产阶级革命意志涣散,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葛兰西本身也身陷囹圄,革命并没有出现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的理论家们所欲言的乐观形势。葛兰西敏锐地扑捉到了革命运动过程中这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因而提出了不同于马恩路径的全新的革命范式。作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葛兰西式话语表达,正是借助语言的隐喻来构建和表达其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路径,从运动战到阵地战的转变,意味着革命范式的转变,即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以军事上的炮火攻击、快速决战、暴力武装为主的革命范式到以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同时分化、削弱并击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的民主政治革命范式的转变,从以军事武装的革命暴力甲胄直接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以军事占领和武装摧毁为主要形式的正面进攻、全线出击的斗争方式向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相互封锁包围,构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锁线、堑壕和防御工事”①,以全面夺取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取得优先话语权的相对民主的斗争形式的转变。

(二)葛兰西对意大利革命范式的思考

在葛兰西看来,欧洲共产主义的革命范式,自从1848年以后就已经开始“运动战转向阵地战”的转变了。②其实,《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话语意义在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显而易见,马恩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国际性、暴力性、激进性和军事性。历经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时期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马恩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对马恩革命理论的修正,加之欧洲民族国家思潮的兴起,欧洲大陆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共产国际的解散,使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产阶级政党面对的社会现实和革命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相反,葛兰西《狱中札记》所呈现的是以意大利“现代君主”为隐喻的无产阶级政党为核心,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中间力量,以市民社会为主要空间和领地,通过教育系统、宗教机构等方式全面夺取意识形态的优先支配地位为目的的民族的、民主的革命策略。因此,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革命理论呈现明显的民族性、民主性、政治性、非军事性等诸多特点。

三、术语“阵地战”、“运动战”的意识形态策略

(一)意识形态革命范式的发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强调,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欧工业无产阶级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外在地表现为工业无产阶级对于自身阶级身份的认同意识淡化,对于自身阶级历史的认同更弱。如何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历史自我认同感,已然成为卢卡奇提出的时代命题。在葛兰西那里,卢卡奇的命题就被化约为如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革命形势下加强和巩固意大利无产阶级日益涣散的革命意志、坚定意大利工人阶级革命信念、重新收拾几乎要被法西斯意识形态压垮的人心这一具有意大利民族特色的现实回应。

(二)葛兰西意识形态革命的策略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葛兰西敏锐的发现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路径的“语言之维”存在其现实可能性。③于是,在其霸权思想的建构和表达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以起到统一认识、强化意志、团结民众、收拾人心的作用,就成为葛兰西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而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特征,即共时性和历时性,极大地影响了葛兰西霸权思想的语言构建和表达范式。作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诞生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流变过程中,其革命范式和战术策略无不受到国际和欧洲的影响。作为诞生于欧洲前线的军事战略和军事进攻原则,“阵地战”和“运动战”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战”与“阵地战”的观念已经深深嵌入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观念之中,要在革命受到严重挫败的形势下重新组织意识形态的坚固阵地、统一无产阶级革命意志,以组织、团结和凝聚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必然要求组织者使用无产阶级革命阵营中耳熟能详的言语范式,以起到高效、快速的组织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其革命意识得到有意识的巩固和加强。再者,使用“运动战”、“阵地战”等术语,可以起到化解革命阵营内部对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的误解。由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时期,革命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地分歧和分裂,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范式被彻底否定,被认为是修正主义的反革命倾向。葛兰西在构建自己的文化霸权民主革命理论时,使用诸如“运动战”、“阵地战”等概念,可以最大限地取得无产阶级阵营内部革命力量的共识、认同,得到最大限度地支持。

综上所述,葛兰西在霸权思想的构建中使用了大量的有关军事、神话、宗教等领域的诸多术语的隐喻使用,其本身内涵已经不复存在,转而成为葛兰西用意构建文化霸权思想的语言工具,并赋予其全新的语言学内涵和政治内涵。其本人对语言概念的政治性使用,为其霸权思想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 注 释 ]

①Gramsci’s Pathways,[M].By Guido Liguori,Translation by David Broder,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Boston,The Netherlands,USA,2015:120.

②Gramsci’s Pathways,[M].By Guido Liguori,Translation by David Broder,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Boston,The Netherlands,USA,2015:120.

③李永虎.语言、历史与霸权: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建构[J].海口: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等译.狱中札记[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3]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葛兰西霸权范式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量子霸权”之谜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