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实践思考
2018-01-22王楠
王 楠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法律援助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7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尤其是在法制建设方面,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方面发挥出了有效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法律援助了解的深入,人们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案件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一、法律援助工作概述
(一)法律援助的概念
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的英格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但是关于法律援助的定义和概念,却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法律援助指的是律师为经济条件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帮助,并在刑事诉讼案件中为被告人提供辩护。基于此,法律援助实际上就是在法律上对维护权利困难者进行扶助的社会制度。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法律援助本质上就是律师为没有能力提供报酬的被告人提供免费刑事辩护的帮助行为。
我国在对法律援助进行解释时基本上采用了上述思路,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以援助主体为例,广义上包括律师、法律相关工作人员等,而在狭义上主要指的是就是律师为权益维护困难者提供无偿诉讼服务。
(二)法律援助案件方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上文中关于法律援助概念的分析阐述,法律援助主要功能就是解决经济困难群体打官司难的问题,在我国则主要指的是广大平民百姓,从而深刻体现出法律之于所有人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在法律援助工作过程中,案件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对法律援助案件工作的真实记载和历史凭证。高效规范的案件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和成效的基础。
二、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针对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工作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不同地方的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工作采取的模式各有不同,且案件档案管理的具体流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引发了法律援助案件档号编制不合理、归档不规范、不同期限档案装盒混乱、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即使部分档案件档案管理部门对具体工作做出了针对性规定,如对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的立卷归档原则进行了明确,并对档案资料的采集、排序、编目、装订、保管等环节都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规定的内容过于笼统,不够细致,很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导致具体操作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案件档案的封面、卷内目录、移交登记表等规格不统一。
(二)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首先,对卷内材料中支付凭证的收集进行完善。在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协调适应财务政策,通常情况下补贴费用的发放都是按月份或是季度进行,而支付凭证也需要与此相适应。而对于不符合政府规定的案件,则需要具备单独的案件支付凭证。这样一来,就使得支付凭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进行支付凭证收集时若是将所有的凭证都放在同一个档案内,不仅会对后续操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还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基于此,在进行支付凭证收集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之后判断是否需要收录到案件档案中进行保管,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的效率。
其次,对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的期限进行合理设定。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档案设定的管理期限也应作出一定的区分,若是所有档案都采取相同的管理期限,不仅会加大工作量,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很多地区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云南省为例,根据其出台的文件,刑事案件的管理分为5年以下、5年至15年以及15年以上等几个层次。然而在行政类案件方面则单纯依靠行政级别对管理期限进行划分,和基层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偏差。此外,我国201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所有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了终身负责制度,然而关于档案管理期限的设定依旧和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尽快制定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期限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法律体制的完善,法律援助事业获得了有效的发展,不仅覆盖面更大,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为案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此,我国必须对案件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