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初探

2018-01-22曾志嫘

法制博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曾志嫘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具政治色彩的育人工作,以学校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保持着动态的张力,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而有序的朝良性方向发展。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不同,在价值取向、个人发展、对社会的认知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学习量大、综合素质较高的现象,部分学生也呈现出思想觉悟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薄弱的现象,容易产生拜金、爱享乐、见义忘利、个人主义等较多负面现象。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多项应用中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辩证地统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升华和深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通过互联网平台这种文他表达形式横向交织着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和观念、情绪、意志品质、行动和实践。传统文化、中西文化、现代文化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于转型期的中国、转型期的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文化认同、道德准则、法治观念、行动力呈现了空前的理性,这个过程表现为高校大学生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表现出的理念和行为的总和。高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图、文、声、感官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和批判性态度呈抛物线的形状,在高校期间整个形状呈现出坡峰高点。

多元文化的开放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要求高校不断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当今知识储备和教育覆盖面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被拓宽。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筛选学生成长相关信息的难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等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建设和学生思想意识、知与行的形成和发展。学校是学生学习、生存、生活的平台,不仅存在着高雅文化,还充斥着不适合学生发展的低俗文化。多媒体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快,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若干命题相关技术的频次加快孕育着学生思想动态的交流、个别和群体的心理、各种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学生在学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途径和接触面越来越多,学生的教育目标也体现出影响因素多而泛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教育由对象型教育向主体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由说服型教育向关怀型教育转变;内容由应试教育向创新能力型教育转变;形式由静态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实践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很难纳入狭义的科学范畴,需要引入更为客观的、科学的方法。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培养和启用复合型人才,新媒体技术运用下产生的虚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是一个新的考验。“新”,就代表着有发展有进步,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工作者改变思维方式、革新工作方式来承载新媒体运用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是育人,将育人工作向多元多平台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促进高校学生精神内动力发展的同时,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育人体系,为高校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求运用到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通过一定规模和相对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综合模式。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育人的受众和主体,将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多个平台进行有效灌输,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课题,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多元融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实现的多渠道和主渠道,把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人的需要的总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路径是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的总体把握,是新媒体虚拟化和平台实体化的交互,是课堂上和课外优势互补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多平台在方向上、内容上、方式上、管理评价、科学研究、制度建设等方面要协同发展。在突出各自特点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日常教育管理的协同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提供了多路径选择,满足了青年学生的成才需求和发展期待。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