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情怀

2018-01-22

法制博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大山座谈会弘扬

严 旭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湖南 娄底 417000

在近几年的对外访问或者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都看出习近平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习近平对于文化建设不遗余力,不仅仅是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文化的战略高地不能丢失,还因为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革命文化的继承者,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者。

正是源于其意识上对中国文化的高度重视,将“文化自信”融入其治国理政中来。从其从政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得到他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情怀,还可以看出他礼待文人贤士、亲近文艺工作者。

一、热爱文学经典

习近平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读书的故事享誉中外,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习近平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分享了一件“30里路借书”的往事。事情发生于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听说一位知青有一本《浮士德》的书,他硬是徒步走了30里去借阅这本书。但是习近平对外国文学的缘分不止于此,因为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阅读面非常广泛,涉及各国经典名著。从俄罗斯普希金的爱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到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甚至是杰克·伦敦的《海狼》《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

习近平在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头版栏目“之江新语”中发表了诸多自身对文化和读书理解的短评。例如,在《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中阐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读,又要贵耳重目。”在《多读书,修政德》中提出:“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

二、尊敬文人墨客

习近平尊敬人才。他曾用“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来阐述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他关爱文人贤士,无论在国外出访时还是在国内活动,无论在中南海还是身处基层,都尊重并礼遇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在2014年3月访法期间,特意亲切地会见了99岁高龄的旅法华人李治华,在与其交谈中,还细心地关心了他的身体状况及生活情况。这位老人是将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介绍到法国的第一人,他历时27载才翻译完成法文版《红楼梦》。在与其交谈中,习近平盛赞了他的学术才华和执着精神。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发表讲话前,先抬头望了望90岁高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先生,关切地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这句贴心的话让现场不少文艺工作者感到温暖,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总书记的尊重与关爱。

习近平在“爱才、惜才”中注入了“真情”。在他与作家贾大山的交往故事中可深切感之。习近平20多岁到河北正定任县委副书记,首先拜访了当地业余作家贾大山。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离开正定后,习近平曾多次给贾大山写信、探望病重的他,后来贾大山去世,习近平悲叹道:“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长。”

三、尊崇传统文化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振奋人心的话“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表达了他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崇高理想。也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习近平的从政过程中,一直秉承大力弘扬和全力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其工作于河北正定的一件事。当时,正逢央视筹备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翻拍成电视剧。筹备人员经过选择预备在正定搭建一座“荣国府”的临时外景。为了更好的弘扬和传播国粹,给文学巨著留下实实在在的载体。习近平经过多方努力协调,才将临时的“荣国府”建成了永久性建筑。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在习近平的执政理念中,传统文化并非是散发着腐朽的气息,覆盖着厚厚尘土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通过现代化转化,迸发出强大能量助摧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在他看来“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不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或是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根本还是文化自信。其执政实践表明,他并非仅仅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停留在对其传承的态度上,而是真正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民族之根”,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将其注入至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大山座谈会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春天的大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大山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